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阅读:469发布:2021-02-28

IPRDB可以提供污水净化处理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申请提供有一种污水净化处理装置的具体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中的污水净化装置一方面能够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另一方面还能够在持续使用中便于维护,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污水净化装置而言,本装置的实际使用寿命更长,更适于推广使用。,下面是污水净化处理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净引管路(1),横向设置的下净引管路(2)和用于将上净引管路(1)与下净引管路(2)之间连接过渡净引管路(3);

所述上净引管路(1),包括:头净化部(4)和与所述头净化部(4)一端固接的中空式中净化管(5);

所述头净化部(4)包括:环式结构的方型外框(6),固接在所述方型外框(6)一侧的引入部(7)和固接在所述方型外框(6)上且位于所述引入部(7)对侧的排污部(8);

所述方型外框(6)内设有中空圆柱状第一通道(9);所述引入部(7)和排污部(8)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道(9)连通;所述所述方型外框(6)倾斜设置且所述引入部(7)的高度大于所述排污部(8)的高度;

所述头净化部(4)上相对远离下净引管路(2)的一端设有能将头净化部(4)该端密封的密封盖(10)且所述密封盖(10)正中设有与之通过密封轴承相连的联通管路(11);

所述联通管路(11)位于所述第一通道(9)内的一端固接有中空扫动盘(16)且其暴露在所述第一通道(9)外的一端与驱动电机(12)机械连接;所述联通管路(11)侧壁设有环形凹槽(13)且所述环形凹槽(13)底部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4);所述联通管路(11)内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二通道(15);所述第二通道(15)与所述第一通孔(14)一一对应且所有第二通道(15)均与中空扫动盘(16)连通;所述中空扫动盘(16)远离所述连通管路(11)的一端设有环形阵列分布的第二通孔(17)且相邻的第二通孔(17)之间设有橡胶材质的刷毛(39);

所述排污部(8)上设有排污开口(18)且所述排污开口(18)上设有密封型封盖(19);

所述中净化管(5)内部中空且其内套设内引路管(20);所述内引路管(20)相对靠近头净化部(4)的一端与中净化管(5)密封固接且其该端设有第一滤网(21);所述中净化管(5)为弯管结构且其相对远离头净化部(4)的一端与地面垂直;所述中净化管(5)相对远离头净化部(4)的一端内壁固接有第一环形紧固件(22)且所述第一环形紧固件(22)与所述内引路管(20)上相对远离头净化部(4)的一端外壁固接;

所述内引路管(20)的自由端与过渡净引管路(3)的一端固接;

所述过渡净引管路(3)整体呈中空扁圆柱状结构,其上靠近内引路管(20)的一端开口且其上远离所述内引路管(20)的一端覆盖有第一分路板(23);所述第一分路板(23)上设有多个第三通孔(24)且所述第三通孔(24)上还连接有向远离第一分路板(23)一侧延伸的分路引管(25);

所述下净引管路(2)整体呈中空柱状结构,其顶部覆盖有第二分路板(26),所述第二分路板(26)上设有与所述第三通孔(24)一一对应的第四通孔(28)且所述第四通孔(28)固接有能够与所述分路引管(25)底部配接的过滤膜管(49);其底部覆盖有底部封板(27);其内还设有分别与第二分路板(26)和底部封板(27)平行的第四分路板(47),所述过滤膜管(49)沿着所述下净引管路(2)轴向延伸且其自由端与所述第四分路板(47)上设有的第五通孔(50)固接;所述第二分路板(26)与第四分路板(47)之间形成净化腔,所述净化腔侧壁底部设有用于排出净化水的外排净管(51);所述第四分路板(47)与底部封板(27)之间形成排污腔,所述底部封板(27)上设有用于排出废水的外排废管(4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独立设置的用于注入净水剂的注入装置(28),所述注入装置包括:用于储存液体净水剂的贮存箱(29),与贮存箱(29)连接通过输入管路连接的驱动泵(30),与所述驱动泵(30)输出口相连的输送管路(31)和固接在所述输送管路(31)的套接环(32);

所述贮存箱(29)上顶部设有注入口(33)且其底部设有排出口(34),所述排出口(34)通过输入管路连接的驱动泵(30)的输入口;当驱动泵启动时,其能够将贮存箱(29)的排出口(34)排出的净水剂输送至输送管路(31)内;

所述套接环(32)整体呈环形结构且其内部中空;所述套接环(32)外侧壁与所述输送管路(31)连通;所述套接环(32)的内侧壁上设有第六通孔(35)且所述第六通孔(35)与其内部连通;

所述套接环(32)能够套接在所述联通管路(11)上的环形凹槽(13)上;所述第六通孔(35)的数量与所述第一通孔(14)的数量一一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通孔(35)上还设有向靠近所述套接环(32)中心一侧延伸的中空锥形注入管(36)。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净引管路(3)内部设有两个倾斜设置的椭圆形第一过滤膜(37)和第二过滤膜(38);所述第一过滤膜(37)和第二过滤膜(38)之间交叉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网(21)中部向远离所述中空扫动盘(16)的一侧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刷毛(39)的长度自靠近中空扫动盘(16)中心至远离中空扫动盘(16)中心逐步递减。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净化管(5)内壁中部固接有第二环形紧固件(40)且所述内引路管(20)上与所述第二环形紧固件(40)正对应处设有一圈强化筋板(41);所述强化筋板(41)外壁上环形阵列地设有多个弹性伸缩件(42)且所述弹性伸缩件(42)的自由端均固接在所述第二环形紧固件(40)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膜(37)和第二过滤膜(38)交叉处设有强化筋梗(43),所述强化筋梗(43)正中设有向上延伸的一对延伸杆(44),两个所述延伸杆(44)共同固接有溢散板(45);所述溢散板(45)上设有多列环形阵列排布的溢散孔(46);所述溢散孔(46)的孔径自溢散板(45)中心起逐步地增大。

说明书全文

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公开一般涉及环保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对于生活污水的处理仍多采用污水厂集中处理的方式,不仅增加了基建费用、运行维护费用,同时容易对污水管网沿途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都在积极倡导污水分散处理的思想,就地处理,就地回用,实现水平衡和水循环具有重大意义。膜过滤在水处理上,由于成本低、效果好得到推广使用;然而,其极易被杂质污染而造成堵塞,需要经常进行冲洗处理,效率低。
[0003]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专利ZL201611063103.8公开有一种污水处理过滤筒,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设有平行且依次设置的端板一和端板二,所述端板一和端板二将筒体从左至右依次分隔为进水仓、过滤仓和排水仓,所述进水仓的外侧设有进水口,所述排水仓的外侧设有排水口;所述进水仓内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朝向进水设置;所述过滤仓的顶部设有出水口,所述过滤仓内设有若干过滤膜管、曝气组件、摆板一、摆板二和一对刮板组件,若干过滤膜管均布设置端板一和端板二上,所述过滤膜管呈弧形设置;所述曝气组件包括鼓风机、主曝气管、一对支曝气管一和一对支曝气管二,所述鼓风机设在筒体外,所述主曝气管、一对支曝气管一和一对支曝气管二分别通过管道连接鼓风机,所述管道上设有电磁阀,所述主曝气管位于过滤膜管的中心下方,所述主曝气管的气口朝上设置,一对支曝气管一对称设置且位于过滤仓左侧的顶、底部,一对支曝气管二对称设置且位于过滤仓右侧的顶、底部;所述摆板一上设有若干通孔一,所述摆板一套设在若干过滤膜管的左侧,一对支曝气管一位于摆板一的左侧,所述支曝气管一上的气口朝向摆板一,所述摆板二上设有若干通孔一,所述摆板二套设在若干过滤膜管的右侧,一对支曝气管二位于摆板二的右侧,所述支曝气管二上的气口朝向摆板二;一对刮板组件对称设置且位于摆板一和摆板二之间;所述刮板组件包括刮板,所述刮板上设有若干通孔二,所述通孔二的孔径小于通孔一的孔径,所述刮板套设在若干过滤膜管上,一对刮板组件中的刮板分别通过弹性体连接摆板一以及摆板二;所述通孔二在内壁环面上设有用于接触过滤膜管的柔性刮齿;所述摆板一的顶、底面之间的距离大于一对支曝气管一之间的中心距,所述摆板二的顶、底面之间的距离大于一对支曝气管二之间的中心距。
[0004] 其工作原理为:在筒体的过滤仓内设置若干呈弧形设置的过滤膜管,一方面能够降低筒体的占地面积,另一方面使得杂质等在重力作用下分散、聚集在过滤膜管的中间底部,便于后续清除。工作时,首先,主曝气管、底部的支曝气管一和底部的支曝气管二同时开启,使得过滤膜管趋近于直管状态进行过滤,提高过滤顺畅性;其次,主曝气管停止,位于顶部的支曝气管一和支曝气管二先动作,再位于底部的支曝气管一和支曝气管二,依次交替动作,实现摆板一和摆板二摆动,一方面,使得杂质分散、积聚在过滤膜管的中间底部,另一方面,使得积聚在膜管的表面的杂质在摆动过程中,能够清除(摆动时,过滤膜管受到阻力,可清除表面的杂质);再其次,一对支曝气管一先动作,再一对支曝气管二动作,通过一对刮板组件中刮板上的柔性刮齿来回刮除位于过滤膜管表面的杂质;最后,主曝气管、底部的支曝气管一和底部的支曝气管二同时开启,将分散在中间的杂质进行可靠清除。
[0005]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最初的技术问题得以一定程度地解决,但是,由于摆动件的存在和摆动作用,在具体的实践中,过滤膜管表面会在长期的使用中发生破损的情况,进而到导致了其过滤效果降低甚至于完全失效,最终只能将过滤膜管整体更换,最终影响了整个装置的实用寿命和使用效果,亟待改进。

发明内容

[0006]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能够有效地对沉积在内部的杂质进行有效处理的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0007] 第一方面,一种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包括:上净引管路,横向设置的下净引管路和用于将上净引管路与下净引管路之间连接过渡净引管路;所述上净引管路,包括:头净化部和与所述头净化部一端固接的中空式中净化管;所述头净化部包括:环式结构的方型外框,固接在所述方型外框一侧的引入部和固接在所述方型外框上且位于所述引入部对侧的排污部;所述方型外框内设有中空圆柱状第一通道;所述引入部和排污部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所述方型外框倾斜设置且所述引入部的高度大于所述排污部的高度;所述头净化部上相对远离下净引管路的一端设有能将头净化部该端密封的密封盖且所述密封盖正中设有与之通过密封轴承相连的联通管路;所述联通管路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内的一端固接有中空扫动盘且其暴露在所述第一通道外的一端与驱动电机机械连接;所述联通管路侧壁设有环形凹槽且所述环形凹槽底部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联通管路内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孔一一对应且所有第二通道均与中空扫动盘连通;所述中空扫动盘远离所述连通管路的一端设有环形阵列分布的第二通孔且相邻的第二通孔之间设有橡胶材质的刷毛;所述排污部上设有排污开口且所述排污开口上设有密封型封盖;所述中净化管内部中空且其内套设内引路管;所述内引路管相对靠近头净化部的一端与中净化管密封固接且其该端设有第一滤网;所述中净化管为弯管结构且其相对远离头净化部的一端与地面垂直;所述中净化管相对远离头净化部的一端内壁固接有第一环形紧固件且所述第一环形紧固件与所述内引路管上相对远离头净化部的一端外壁固接;所述内引路管的自由端与过渡净引管路的一端固接;所述过渡净引管路整体呈中空扁圆柱状结构,其上靠近内引路管的一端开口且其上远离所述内引路管的一端覆盖有第一分路板;所述第一分路板上设有多个第三通孔且所述第三通孔上还连接有向远离第一分路板一侧延伸的分路引管;所述下净引管路整体呈中空柱状结构,其顶部覆盖有第二分路板,所述第二分路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三通孔一一对应的第四通孔且所述第四通孔固接有能够与所述分路引管底部配接的过滤膜管;其底部覆盖有底部封板;其内还设有分别与第二分路板和底部封板平行的第四分路板,所述过滤膜管沿着所述下净引管路轴向延伸且其自由端与所述第四分路板上设有的第五通孔固接;所述第二分路板与第四分路板之间形成净化腔,所述净化腔侧壁底部设有用于排出净化水的外排净管;所述第四分路板与底部封板之间形成排污腔,所述底部封板上设有用于排出废水的外排废管。
[0008]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独立设置的用于注入净水剂的注入装置,所述注入装置包括:用于储存液体净水剂的贮存箱,与贮存箱连接通过输入管路连接的驱动泵,与所述驱动泵输出口相连的输送管路和固接在所述输送管路的套接环;所述贮存箱上顶部设有注入口且其底部设有排出口,所述排出口通过输入管路连接的驱动泵的输入口;当驱动泵启动时,其能够将贮存箱的排出口排出的净水剂输送至输送管路内;所述套接环整体呈环形结构且其内部中空;所述套接环外侧壁与所述输送管路连通;所述套接环的内侧壁上设有第六通孔且所述第六通孔与其内部连通;所述套接环能够套接在所述联通管路上的环形凹槽上;所述第六通孔的数量与所述第一通孔的数量一一对应。
[0009]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六通孔上还设有向靠近所述套接环中心一侧延伸的中空锥形注入管。
[0010]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渡净引管路内部设有两个倾斜设置的椭圆形第一过滤膜和第二过滤膜;所述第一过滤膜和第二过滤膜之间交叉设置。
[0011]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滤网中部向远离所述中空扫动盘的一侧凸起。
[0012]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刷毛的长度自靠近中空扫动盘中心至远离中空扫动盘中心逐步递减。
[0013]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中净化管内壁中部固接有第二环形紧固件且所述内引路管上与所述第二环形紧固件正对应处设有一圈强化筋板;所述强化筋板外壁上环形阵列地设有多个弹性伸缩件且所述弹性伸缩件的自由端均固接在所述第二环形紧固件上。
[0014]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过滤膜和第二过滤膜交叉处设有强化筋梗,所述强化筋梗正中设有向上延伸的一对延伸杆,两个所述延伸杆共同固接有溢散板;所述溢散板上设有多列环形阵列排布的溢散孔;所述溢散孔的孔径自溢散板中心起逐步地增大。
[0015]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有一种污水净化处理装置的具体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中的污水净化装置一方面能够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另一方面还能够在持续使用中便于维护,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污水净化装置而言,本装置的实际使用寿命更长,更适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6]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7] 图1是本申请一种污水净化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是图1中上净引管路整体结构示意图(头净化部剖视);
[0019] 图3是图2中联通管路的部分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是图1中上净引管路整体结构示意图(联通管路局部放大);
[0021] 图5是图4中中空扫动盘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0022] 图6是图1中上净引管路与过渡净引管路相配接结构示意图(过渡净引管路剖视);
[0023] 图7是图1中下净引管路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0024] 图8是图1中上净引管路整体结构示意图(注入装置);
[0025] 图9是图8中套接环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10是图1中过渡净引管路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0027] 图11是上净引管路整体结构示意图(凸起型第一滤网);
[0028] 图12是图11中中空扫动盘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0029] 图13是上净引管路整体结构示意图(第二环形紧固件);
[0030] 图14是过渡净引管路剖视图结构示意图(溢散板)。
[0031] 图中:
[0032] 1、上净引管路;2、下净引管路;3、过渡净引管路;4、头净化部;5、中净化管;6、方型外框;7、引入部;8、排污部;9、第一通道;10、密封盖;11、联通管路;12、驱动电机;13、环形凹槽;14、第一通孔;15、第二通道;16、中空扫动盘;17、第二通孔;18、排污开口;19、封盖;20、内引路管;21、第一滤网;22、第一环形紧固件;23、第一分路板;24、第三通孔;25、分路引管;26、第二分路板;27、底部封板;28、第四通孔;29、贮存箱;30、驱动泵;31、输送管路;32、套接环;33、注入口;34、排出口;35、第六通孔;36、注入管;37、第一过滤膜;38、第二过滤膜;39、刷毛;40、第二环形紧固件;41、强化筋板;42、弹性伸缩件;43、强化筋梗;44、延伸杆;45、溢散板;46、溢散孔;47、第四分路板;48、外排废管;49、过滤膜管;50、第五通孔;51、外排净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0034]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35] 请参考图1所示的一种污水净化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包括:上净引管路1,横向设置的下净引管路2和用于将上净引管路1与下净引管路2之间连接过渡净引管路3。
[0036] 其中:
[0037] 上净引管路1,用于引入待净化的污水并对其进行初步净化,然后,将初步净化后的水流引导至过渡净引管路。
[0038] 过渡净引管路3,用于承接来自上净引管路1的初步净化水流,然后,对初步净化水流进行分路引流,再将分路引流的水流导入至下净引管路2中。
[0039] 下净引管路2,用于对经过分路引流的水流进行分路再次净化,以强化最终的净化效果。
[0040] 请参考图2,所述上净引管路1,包括:头净化部4和与所述头净化部4一端固接的中空式中净化管5。
[0041] 其中:
[0042] 头净化部4,用于与外部的污水供水管路相连接,将待净化的污水导入至上净引管路1中。
[0043] 具体地,请参考图2,所述头净化部4包括:环式结构的方型外框6,固接在所述方型外框6一侧的引入部7和固接在所述方型外框6上且位于所述引入部7对侧的排污部8;所述方型外框6内设有中空圆柱状第一通道9;所述引入部7和排污部8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道9连通;所述方型外框6倾斜设置且所述引入部7的高度大于所述排污部8的高度;所述头净化部4上相对远离下净引管路2的一端设有能将头净化部4该端密封的密封盖10。
[0044] 基于上述设计,方型外框6,密封盖10,引入部7和排污部8,构成了头净化部的主体结构。其中:方型外框6,形成了头净化部的主体框架,其内设有容纳待净化污水流通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将引导待净化污水进入中净化管;密封盖10,将方型外框6远离所述中净化管一侧的开口密封,防止污水自该端溢出;引入部,用于与外部供水管路相连,以引入待净化污水,其呈中空结构且与第一通道连通;排污部,用于排出初步净化后被截流的较大颗粒的杂质,其也与第一通道连通,所述排污部8上设有排污开口18且所述排污开口18上设有密封型封盖19。在封盖19与排污开口18的配合下,能够保证排污部保证较好的密封性。
[0045] 在具体的设计中,为便于较大颗粒的杂质集中在所述排污部,所述所述方型外框6倾斜设置且所述引入部7的高度大于所述排污部8的高度。
[0046] 当然,为能够更好地将较大颗粒的杂质沉积在排污部处,在图2中,方型外框内还提供有中空扫动盘的设计,为控制中空扫动盘旋转,所述密封盖10正中设有与之通过密封轴承相连的联通管路11;所述联通管路11位于所述第一通道9内的一端固接有中空扫动盘16且其暴露在所述第一通道9外的一端与驱动电机12机械连接。也即,联通管路11贯穿密封盖10,与驱动电机相连以使驱动电机旋转时能够驱动中空扫动盘。当然,为了仍旧保证头净化部的密封盖端的密封性,所述联通管路11与密封盖10通过密封轴承相连。
[0047] 此外,为能够提升净化的效果,请参考图2、图3、图4和图5,所述联通管路11侧壁设有环形凹槽13且所述环形凹槽13底部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4;所述联通管路11内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二通道15;所述第二通道15与所述第一通孔14一一对应且所有第二通道15均与中空扫动盘16连通;所述中空扫动盘16远离所述连通管路11的一端设有环形阵列分布的第二通孔17且相邻的第二通孔17之间设有橡胶材质的刷毛39。
[0048] 基于上述设计,净化剂通过第一通孔14、第二通道15进入中空扫动盘16内,然后,经由第二通孔17进入第一通道内,用于辅助净化效果。
[0049] 当然,在上净引管路处于非使用状态时,净化剂也可被替换为清洁剂,以对上净引管路内的组件进行清洁处理。
[0050] 中净化管5,用于与头净化部4固接,以承接被导入头净化部4内的待净化污水。
[0051] 为便于与头净化部4固接,所述中净化管5内部中空且其内套设内引路管20;所述内引路管20相对靠近头净化部4的一端与中净化管5密封固接且其该端设有第一滤网21。进入第一通道内的污水,将通过第一滤网21进入内引路管,此时,第一滤网起到了初步的净化作用,用于截流较大颗粒的杂质。
[0052] 请参考图2和图4,所述中净化管5为弯管结构且其相对远离头净化部4的一端与地面垂直;所述中净化管5相对远离头净化部4的一端内壁固接有第一环形紧固件22且所述第一环形紧固件22与所述内引路管20上相对远离头净化部4的一端外壁固接;第一环形紧固件22,用于将内引路管的自由端进行紧固,以增强其承载能力。内套管的设计也呈弯管结构,延长了初步净化水流的路径。
[0053] 所述内引路管20的自由端与过渡净引管路3的一端固接。
[0054] 请参考图6,所述过渡净引管路3整体呈中空扁圆柱状结构,其上靠近内引路管20的一端开口且其上远离所述内引路管20的一端覆盖有第一分路板23;所述第一分路板23上设有多个第三通孔24且所述第三通孔24上还连接有向远离第一分路板23一侧延伸的分路引管25。
[0055] 基于上述设计,过渡净引管路3,用于承接来自上净引管路1中内引路管20流的初步净化水流,然后,对初步净化水流进行分路引流,再将分路引流的水流导入至下净引管路2中。
[0056] 请参考图7,所述下净引管路2整体呈中空柱状结构,其顶部覆盖有第二分路板26,所述第二分路板26上设有与所述第三通孔24一一对应的第四通孔28且所述第四通孔28固接有能够与所述分路引管25底部配接的过滤膜管49。第二分路板26,用于对应第一分路板的设计,所述第二分路板上设有第四通孔,第四通孔内用于配接过滤膜管49的上端。所述过滤膜管,起更仅一步地净化作用。其数量有多个且其上端分别一一对应地与分路引管25底部配接。
[0057] 所述下净引管路2底部覆盖有底部封板27,用于封闭下净引管路底部。
[0058] 所述下净引管路2内还设有分别与第二分路板26和底部封板27平行的第四分路板47,所述过滤膜管49沿着所述下净引管路2轴向延伸且其自由端与所述第四分路板47上设有的第五通孔50固接;第四分路板47,用于对应第二分路板的设计,所述第四分路板上设有第五通孔,第五通孔,用于固接过滤膜管的下端。
[0059] 在实际净化过程中,所述第二分路板26与第四分路板47之间形成净化腔,初步净化的水流进入过滤膜管内,经过过滤膜管侧壁得到再次净化,故所述净化腔侧壁底部设有用于排出净化水的外排净管51;
[0060] 在实际净化过程中,所述第四分路板47与底部封板27之间形成排污腔,初步净化的水流进入过滤膜管内,经过过滤膜管侧壁得到再次净化,而留存在过滤膜管内的杂质随着过滤膜管进入排污腔内。所述底部封板27上设有用于排出废水的外排废管48。
[0061]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下净引管路横向设置,请参考图1,当然,内引路管与过滤膜管之间能够通过过渡管路连接。
[0062] 请参考图8和图9,为能够使得净水剂的注入能够更加便捷,在本实施中,还包括:独立设置的用于注入净水剂的注入装置。
[0063] 所述注入装置包括:用于储存液体净水剂的贮存箱29,与贮存箱29连接通过输入管路连接的驱动泵30,与所述驱动泵30输出口相连的输送管路31和固接在所述输送管路31的套接环32;所述贮存箱29上顶部设有注入口33且其底部设有排出口34,所述排出口34通过输入管路连接的驱动泵30的输入口;当驱动泵启动时,其能够将贮存箱29的排出口34排出的净水剂输送至输送管路31内;所述套接环32整体呈环形结构且其内部中空;所述套接环32外侧壁与所述输送管路31连通;所述套接环32的内侧壁上设有第六通孔35且所述第六通孔35与其内部连通;所述套接环32能够套接在所述联通管路11上的环形凹槽13上;所述第六通孔35的数量与所述第一通孔14的数量一一对应。
[0064] 请参考图9,所述第六通孔35上还设有向靠近所述套接环32中心一侧延伸的中空锥形注入管36。基于此设计,第六通孔与第一通孔的配接能够更加紧密,有效防止净水剂外泄。
[0065] 请参考图10,为能够一方面缓冲内引路管内的水流流速,另一方面,为了能够在初步净化和再次净化之间增设净化步骤,所述过渡净引管路3内部设有两个倾斜设置的椭圆形第一过滤膜37和第二过滤膜38;所述第一过滤膜37和第二过滤膜38之间交叉设置。
[0066] 之所以将二者交叉设置,是能够使得进入过渡净引管路3的水流,在过渡净引管路3内即可实现两道程序的净化效果。
[0067] 请参考图11,在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网21中部向远离所述中空扫动盘16的一侧凸起。基于此设计,能够增大第一滤网的实际工作面积,以及增大地头净化部的储水空间。
[0068] 请参考图12,在任一实施例中,为了配合图11中第一滤网的改进结构,所述刷毛39的长度自靠近中空扫动盘16中心至远离中空扫动盘16中心逐步递减。
[0069] 请参考图13,在任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净化管5内壁中部固接有第二环形紧固件40且所述内引路管20上与所述第二环形紧固件40正对应处设有一圈强化筋板41;所述强化筋板41外壁上环形阵列地设有多个弹性伸缩件42且所述弹性伸缩件42的自由端均固接在所述第二环形紧固件40上。
[0070] 基于上述设计,第二环形紧固件,能够有效地增强内引路管的承载能力,即使存在一定的震动,也能够借助弹性伸缩件加以缓冲。经过缓冲后的震动力,一方面不会对内引路管造成损伤,另一方面,还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内引路管内的水流,同时,使得内引路管内粘附的杂质坠落。鉴于过渡净引管路与内引路管可拆卸连接,故能够便于对内引路管内坠落的杂质进行清理。
[0071] 此外,为便于与弹性伸缩件连接,内引路管20上设有一圈强化筋板41。
[0072] 请参考图14,在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膜37和第二过滤膜38交叉处设有强化筋梗43,所述强化筋梗43正中设有向上延伸的一对延伸杆44,两个所述延伸杆44共同固接有溢散板45;所述溢散板45上设有多列环形阵列排布的溢散孔46;所述溢散孔46的孔径自溢散板45中心起逐步地增大。
[0073] 基于上述设计,溢散板能够对进入其内的水流进行初步分流和净化,鉴于第一过滤膜37和第二过滤膜38交叉设计,故应该设计水流最好自第一过滤膜37和第二过滤膜38两端向下流动,故所述溢散孔46的孔径自溢散板45中心起逐步地增大。
[0074] 此外,为强化第一过滤膜37和第二过滤膜38的交叉设计,所述第一过滤膜37和第二过滤膜38交叉处设有强化筋梗43。
[0075] 综上所述,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具体结构,一方面能够实现多次净化污水,另外一方面,其各关键组成部件可拆卸,故其更便于清洁:
[0076] 如:
[0077] 在上净引管路处于非使用状态时,净化剂也可被替换为清洁剂,即使用清洁剂注入第一通孔内,以对上净引管路内的组件进行清洁处理。而过渡净引管路可以拆卸,可以直接清理。下净引管路处于分离状态时,亦可直接注入清洁剂进行清理。
[0078]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IPRDB是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专利查询、专利分析

电话:13651749426

侵权分析

IPRDB的侵权分析产品是IPRDB结合多位一线专利维权律师和专利侵权分析师的智慧,开发出来的一款特色产品,也是市面上唯一一款帮助企业研发人员、科研工作者、专利律师、专利分析师快速定位侵权分析的产品,极大的减少了用户重复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无效或侵权分析的准入门槛。

立即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