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首页 / 专利库 / 机车车辆 / 缓冲器 / 流体压缓冲器

流体压缓冲器

阅读:547发布:2021-03-01

IPRDB可以提供流体压缓冲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压缓冲器,其可以通过提高活塞的制作容易度来提高生产率。活塞(13)由两个活塞体(15、16)构成,在一活塞体(16)的非结合面(16B)上,以拉伸侧连通路(36)成为内周侧、压缩侧连通路(35)成为外周侧的方式形成有环状阀座(32),在另一活塞体(15)的非结合面(15B)上,以压缩侧连通路(20)成为内周侧、拉伸侧连通路(21)成为外周侧的方式形成有环状阀座(19),在一活塞体或另一活塞体(15)的外周设有滑动部件(25),各活塞体(15、16)的结合面(15A、16A)上设有限制相对旋转的旋转限制装置(39),在活塞杆(14)的另一端,设有与各活塞体(15、16)及圆盘阀(43、44)联结的螺母(51)。,下面是流体压缓冲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流体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活塞,其可滑动地设于封入了流体的液压缸内,与一端向所述液压 缸外部延伸的活塞杆连结,所述活塞由两个活塞体构成,

在所述各活塞体上分别设有多个拉伸侧及压缩侧连通路,在所述活塞体中的一活塞体的非结合面上,以所述拉伸侧连通路成为内 周侧、所述压缩侧连通路成为外周侧的方式形成有环状阀座,在另一活塞体 的非结合面上,以所述压缩侧连通路成为内周侧、所述拉伸侧连通路成为外 周侧的方式形成有环状阀座,在所述一活塞体及另一活塞体的非结合面上设有与所述阀座抵接的圆 盘阀,在所述一活塞体或另一活塞体的外周设有滑动部件,在所述活塞体的结合面上设有限制各活塞体相对旋转的旋转限制装置,在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活塞体及所述圆盘阀联结的螺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限制装 置是由设于所述两个活塞体的相互结合面上的凹部及凸部构成的卡合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凸部的 活塞体在所述凸部向下的状态为不会倾倒的形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有三处 以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中的 至少一个为实质上无间隙地嵌合,其余为有间隙地嵌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活塞体 其轴向长度相互不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滑动部件 安装在轴向长度长的活塞体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个活塞 体的与所述活塞杆的接触面上,贯穿轴向全长形成有轴力承受部。

9、一种流体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活塞,其可滑动地设于封入了流体的液压缸内,由一端向所述液压 缸外部延伸的活塞杆穿通并通过螺母固定,所述活塞由具有结合面的两个活塞体构成,

在规定的旋转位置结合时,在所述各活塞体上分别设有多个拉伸侧及压 缩侧的连通路,在所述活塞的两面设有产生衰减力的圆盘阀,在一活塞体或另一活塞体的外周设有滑动部件,在所述各活塞体的结合面上,设有限制各活塞体自所述规定旋转位置相 对旋转的旋转限制装置,在所述活塞的穿通所述活塞杆的穿通孔内,设有轴力承受部,该轴力承 受部由从该活塞的一面连续地延伸到另一面的壁构成,以承受所述螺母的紧 固轴力。

10、一种流体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活塞,其可滑动地设于封入了流体的液压缸内,由一端向所述液压 缸外部延伸的活塞杆穿通并通过螺母固定,所述活塞作为两个活塞体的结合体而构成,

在规定的旋转位置结合时,在所述各活塞体上分别设有多个拉伸侧及压 缩侧的连通路,在所述各活塞体的结合面侧的所述拉伸侧及压缩侧连通路的周围,形成 有在结合时阻断流体的流动的作为密封面的平面部,在所述各活塞体的结合面上,设有限制各活塞体自所述规定旋转位置相 对旋转的旋转限制装置,在所述活塞的两面设有产生衰减力的圆盘阀,在一活塞体或另一活塞体的外周设有滑动部件。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压缓冲器

背景技术

流体压缓冲器有通过限制因活塞的移动产生的流体移动来产生衰减力的 流体压缓冲器。而且作为该活塞有如下结构,即、将两个活塞体结合、使分 别设于这些活塞体的路互相连通而形成流体路,并且在外周安装有树脂制的 滑动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88602号公报
但是,就流体压缓冲器而言,理想的是通过提高活塞的制作容易度来提 高生产率。

发明内容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压缓冲器,其能够通过提高活塞 的制作容易度来提高生产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流体压缓冲器的特征为,活塞由两个活塞体 构成,在所述各活塞体上分别设有多个拉伸侧及压缩侧连通路,在所述活塞 体中的一活塞体的非结合面上,以所述拉伸侧连通路成为内周侧、所述压缩 侧连通路成为外周侧的方式形成有环状阀座,在另一活塞体的非结合面上, 以所述压缩侧连通路成为内周侧、所述拉伸侧连通路成为外周侧的方式形成 有环状阀座,在所述一活塞体及另一活塞体的非结合面上设有与所述阀座抵 接的圆盘阀,在所述一活塞体或另一活塞体的外周设有滑动部件,在所述活 塞体的结合面上设有限制各活塞体的相对旋转的旋转限制装置,在所述活塞 杆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活塞体及所述圆盘阀联结的螺母。
另外,本发明的流体压缓冲器的特征为,活塞由具有结合面的两个活塞 体构成,在规定的旋转位置结合时,在所述各活塞体上分别设有多个拉伸侧 及压缩侧的连通路,在所述活塞的两面设有产生衰减力的圆盘阀,在一活塞 体或另一活塞体的外周设有滑动部件,在所述各活塞体的结合面上,设有限 制各活塞体自所述规定旋转位置相对旋转的旋转限制装置,在所述活塞的穿 通所述活塞杆的穿通孔内,设有轴力承受部,该轴力承受部由从该活塞的一 面连续地延伸到另一面的壁构成,以承受所述螺母的紧固轴力。
另外,本发明的流体压缓冲器的特征为,活塞作为两个活塞体的结合体 而构成,在规定的旋转位置结合时,在所述各活塞体上分别设有多个拉伸侧 及压缩侧的连通路,在所述各活塞体的结合面侧的所述拉伸侧及压缩侧连通 路的周围,形成有在结合时阻断流体的流动的作为密封面的平面部,在所述 各活塞体的结合面上,设有限制各活塞体自所述规定旋转位置相对旋转的旋 转限制装置,在所述活塞的两面设有产生衰减力的圆盘阀,在一活塞体或另 一活塞体的外周设有滑动部件。
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提高活塞的制作容易度来提高生产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压缓冲器的局部剖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压缓冲器的第一活塞体的图,其 中,图2(a)为主视图,图2(b)为侧向剖面图,图2(c)为后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压缓冲器的第二活塞体的图,其 中,图3(a)为主视图,图3(b)为侧向剖面图,图3(c)为后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流体压缓冲器的局部剖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流体压缓冲器的第一活塞体的图,其 中,图5(a)为主视图,图5(b)为侧向剖面图,图5(c)为后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流体压缓冲器的第二活塞体的图,其 中,图6(a)为主视图,图6(b)为侧向剖面图,图6(c)为后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流体压缓冲器的第一活塞体的图,其 中,图7(a)为侧向剖面图,图7(b)为后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流体压缓冲器的第二活塞体的图,其 中,图8(a)为主视图,图8(b)为侧向剖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流体压缓冲器的局部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  流体压缓冲器
12  液压缸
12  活塞
14  活塞杆
15  第一活塞体(活塞体)
15A、16A  结合面(平面部)
15B,16B  非结合面
16  第二活塞体(活塞体)
16A 结合面
16B 非结合面
19  外周侧突出部(阀座)
20、35  第一连通路(连通路)
21、36  第二连通路(连通路)
24  安装部
25  活塞环(滑动部件)
26、60、65、66  凹部
32  外周侧突出部(阀座)
35a、36a  开口部(最小面积部)
38、55、61、63、64  凸部
39、68、69、71、72  卡合部(旋转限制装置)
40  第一连通路(流体路)
41  第二连通路(流体路)
43,44圆盘阀
51  螺母
52  轴力承受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3来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压缓冲器。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压缓冲器的局部剖面图。图2是 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压缓冲器的第一活塞体的图,其中,图2(a) 为主视图,图2(b)为侧向剖面图,图2(c)为后视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 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压缓冲器的第二活塞体的图,其中,图3(a)为主视图, 图3(b)为侧向剖面图,图3(c)为后视图。
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压缓冲器11是汽车的悬架装置使用的流体压缓冲 器,如图1的主要部分的剖面所示,具有:封入了作为流体的工作油的液压 缸12、在该液压缸12内可滑动地设置的大致圆盘状的活塞13、一端向液压 缸12的外部延伸且另一端与活塞13连结的活塞杆14。
在活塞杆14的液压缸12内侧的另一端形成有比中间部的轴部14a直径 小的嵌合轴部14b、嵌合轴部14b的和轴部14a相反侧的螺纹部14c,活塞13 被保持于活塞杆14的嵌合轴部14b。
活塞13由两个圆盘状的第一活塞体(活塞体)15及第二活塞体(活塞体) 16构成,将该第一活塞体15及第二活塞体16配置在同轴上且使其在轴方向 上重合而结合。具体地说,使第一活塞体15的轴方向一侧的结合面(俯视图 中为密封面)15A和第二活塞体16的轴方向一侧的结合面(俯视图中为密封 面)16A面对面,使第一活塞体15的轴方向一侧的非结合面15B和第二活塞 体16的轴方向一侧的非16B结合面朝向相反,将这些第一活塞体15及第二 活塞体16结合在一起,由此构成活塞13。换言之,活塞13是作为第一活塞 体15及第二活塞体16的结合体而构成。
第一活塞体15为烧结金属制活塞体,配置于活塞13上的活塞杆14的轴 向的一端延伸侧。第一活塞体15在中央沿轴方向贯通形成有活塞杆14的嵌 合轴部14b实质上无间隙地插入的贯通孔17。
如图2所示,在第一活塞体15的和第二活塞体16相反侧的端面即非结 合面15B上、在贯通孔17周围贯穿全周而连续的圆环状的中央侧突出部18、 在径向的外端侧贯穿全周而连续的圆环状的外周侧突出部19都和第一活塞体 15为同心状地向轴方向突出形成。其结果是,在非结合面15B上、在中央侧 突出部18和外周侧突出部19之间,向轴方向凹陷地形成有贯穿全周而连续 的圆环状的环状凹部22,另外,在外周侧突出部19的径向外侧,向轴方向凹 陷地形成有贯穿全周而连续的圆环状的环状台阶部23。另一方面,第一活塞 体15的第二活塞体16侧的端面即结合面15A全面大致形成为平面。
而且,在第一活塞体15上,沿圆周方向以等间隔形成有多个(具体为五 处)在轴方向上贯通的第一连通路(连通路)20,其在和第二活塞体16相反 侧的端面即非结合面15B的比外周侧突出部19更靠径向内侧且比中央侧突出 部18更靠径向外侧形成有一端开口部20a。即、所有第一连通路20形成在第 一活塞体15的径向中间部,并在环状凹部22形成有一端开口部20a。
在此,所有第一连通路20的一端开口部20a为流路截面积相同的圆孔形 状。另外,所有第一连通路20的另一端开口部20b为流路截面积相同的、第 一活塞体15的中心侧宽度窄的大致扇形形状,流路截面积比一端开口部20a 大。在所有第一连通路20中,一端开口部20a的流路截面积为最小。
更详细地说,另一端开口部20b的构成为,具有:位于另一端开口部20b 上的第一活塞体15的外径侧端部并沿着圆周方向的直线状部20ba;从直线状 部20ba的两端部向第一活塞体15的中心侧互相平行地延伸的一对直线状部 20bb;从这一对直线状部20bb的和直线状部20ba相反侧以越向第一活塞体 15的中心侧越互相接近的方式延伸的一对倾斜部20bc;连结与直线状部20bb 相反侧的这一对倾斜部20bc彼此之间、并向第一活塞体15的中心侧凸出的 圆弧状部20bd。
另外,在第一活塞体15上,在非结合面15B的比外周侧突出部19更靠 径向外侧形成有一端开口部21a,以配置在相邻的第一连通路20彼此之间的 中央的方式沿圆周方向以等间隔形成有多个(具体为五处)在轴方向上贯通 的第二连通路(连通路)21。
简言之,所有第二连通路21形成在第一活塞体15的径向中间部,在环 状台阶部23形成有一端开口部21a。另外,所有第二连通路21的一端开口部 21a为流路截面积相同的方孔形状,即、沿第一活塞体15的圆周方向为长的 长孔形状。另外,所有第二连通路21的另一端开口部21b为流路截面积相同 的、第一活塞体15的中心侧宽度窄的大致扇形形状,其流路截面积比一端开 口部21a大。在所有第二连通路21中,一端开口部21a的流路截面积为最小。 在此,一端开口部20a及一端开口部21a中,内周侧的一端开口部20a如上 所述为圆孔,外周侧的一端开口部21a为长孔。
更详细地说,一端开口部21a的构成为,具有:位于一端开口部21a上 的第一活塞体15的外径侧端部并沿着圆周方向的直线状部21aa;从直线状部 21aa的两端部向第一活塞体15的中心侧互相平行地延伸的一对直线状部 21ab;连结与直线状部21aa相反侧的这一对直线状部21ab的彼此之间、并与 直线状部21aa平行的直线状部21ac。
更详细地说,另一端开口部21b的构成为,具有:位于另一端开口部21b 上的第一活塞体15的外径侧端部并沿着圆周方向的直线状部21ba;从直线状 部21ba的两端部向第一活塞体15的中心侧互相平行地延伸的一对直线状部 21bb;从这一对直线状部21bb的与直线状部21ba相反侧以越向第一活塞体 15的中心侧越互相接近的方式延伸的一对倾斜部21bc;连结与直线状部20bb 相反侧的这一对倾斜部21bc的彼此之间、并向第一活塞体15的中心侧凸的 圆弧状部21bd。
另外,在轴方向长度长的该第一活塞体15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在轴线方向 上交替配置有凹凸的形状的安装部24,在安装部24上安装有与液压缸12的 内周面滑接而将其和液压缸12的间隙进行密封的四氟乙烯生料带等树脂制的 圆环状活塞环(滑动部件)25。活塞环25以比安装部24直径大的状态覆盖 在安装部24上,通过对其进行加热而在径向缩小而接合在安装部24上。即、 该活塞环25设于一第一活塞体15的外周。
在第一活塞体15的结合面15A的贯通孔17侧形成有多个(具体为五处) 向轴方向凹陷的凹部26,该凹部26用于在与第二活塞体16结合时在圆周方 向上以规定的相位关系进行定位,使其和第二连通路21圆周方向上的相位吻 合。所有凹部26为相同形状,轴垂直截面为大致矩形状,且被设置于比第一 连通路20及第二连通路21更靠近第一活塞体15的内周侧的位置。另外,第 一活塞体15的贯通孔17的凹部26之间的位置,从第一活塞体15的一结合 面15A到另一非结合面15B连续延伸有壁。另外,在第一活塞体15的非结 合面15B的环状凹部22上的、圆周方向上相邻的开口部20a彼此之间的中央 位置,分别形成有从其底部向轴方向突出的圆弧状突起部27,该突起部27 比外周侧突出部19低。
更详细地说,凹部26的构成为,具有:从贯通孔17向第一活塞体15的 外径侧相互平行地延伸的一对平面部26a、连结这一对平面部26a的和贯通孔 17相反侧彼此之间并沿着圆周方向的平面部26b、与这些平面部26a,26b垂 直的平面部26c。
第一活塞体15通过烧结及精压加工形成以上的形状。
第二活塞体16也是烧结金属制的活塞体,如图1所示,其轴向长度与第 一活塞体15不同,具体地说,第二活塞体16比第一活塞体15轴向长度短, 配置在活塞13上的活塞杆14的轴方向另一端侧(和延拉伸侧相反)。在第二 活塞体16的中央,在轴方向贯通形成有活塞杆14的嵌合轴部14b实质上无 间隙地插入的贯通孔30。
如图3所示,在第二活塞体16的和第一活塞体15相反侧的端面即非结 合面16B上,在贯通孔30周围贯穿全周而连续的圆环状的中央侧突出部31、 在径向的外端侧贯穿全周而连续的圆环状的外周侧突出部32都和第二活塞体 16为同心状且向轴方向突出形成。其结果是,在非结合面16B上、在中央侧 突出部31和外周侧突出部32之间,向轴方向凹陷地形成有贯穿全周而连续 的圆环状的环状凹部33,在外周侧突出部32的径向外侧,向轴方向凹陷地形 成有贯穿全周而连续的圆环状的环状台阶部34。另一方面,第二活塞体16 的第一活塞体15侧的端面即结合面16A全面大致形成为平面。
而且,在第二活塞体16上,沿圆周方向以等间隔形成有多个(具体为五 处)在轴方向上贯通的第一连通路(连通路)35,其在和第一活塞体15相反 侧的端面即非结合面16B的比外周侧突出部32更靠径向外侧形成有一端开口 部35a。即、所有第一连通路35形成在第二活塞体16的径向中间部,并在环 状台阶部34形成有一端开口部35a。
所有第二连通路35的一端开口部35a为流路截面积相同的方孔形状,并 且为沿第二活塞体16的圆周方向长的长孔形状。另外,所有第一连通路35 的另一端开口部35b为流路截面积相同的、第二活塞体16的中心侧宽度窄的 大致扇形形状,其流路截面积比一端开口部35a大。在所有第二连通路35中, 一端开口部35a的流路截面积为最小。另外,第二活塞体16的所有第一连通 路35的另一端开口部35b和第一活塞体15的第一连通路20的另一端开口部 20b为相同形状,将第一活塞体15及第二活塞体16定位在规定位置并结合时, 另一端开口部35b与一对一对应的另一端开口部20b相吻合。此时,第一活 塞体15的结合面15A及第二活塞体16的结合面16A都为平面部,并在第一 连通路20及第一连通路35的连通部分的整个周围互相紧密连接,由此成为 遮断来自该连通部分的流体流出的密封面。
更详细地说,一端开口部35a的构成为,具有:位于一端开口部35a上 的第二活塞体16的外径侧端部并沿着圆周方向的直线状部35aa;从直线状部 35aa的两端部向第二活塞体16的中心侧互相平行地延伸的一对直线状部 35ab;连结和直线状部35aa相反侧的这一对直线状部35ab彼此之间、并与直 线状部35aa平行的直线状部35ac。
更详细地说,另一端开口部35b的构成为,具有:位于另一端开口部35b 的第二活塞体16的外径侧端部并沿着圆周方向的直线状部35ba;从直线状部 35ba的两端部向第二活塞体16的中心侧互相平行地延伸的一对直线状部 35bb;从这一对直线状部35bb的和直线状部35ba相反侧、以越向第二活塞 体16的中心侧越互相接近的方式延伸的一对倾斜部35bc;连结与直线状部 35bb相反侧的这一对倾斜部35bc的彼此之间、并向第二活塞体16的中心侧 凸出的圆弧状部35bd。
另外,在第二活塞体16上,在非结合面16B的比外周侧突出部32更靠 径向内侧且比中央侧突出部31更靠径向外侧形成有一端开口部36a,以配置 在相邻的第二连通路35彼此的中央的方式沿圆周方向以等间隔形成有多个 (和第二连通路21同数量)在轴方向上贯通的第二连通路(连通路)36。即、 所有第二连通路36形成在第二活塞体16的径向中间部,并在环状凹部33形 成有一端开口部36a。
所有第二连通路36的一端开口部36a为流路截面积相同的圆孔形状。由 此,一端开口部35a及一端开口部36a中,内周侧的一端开口部36a如上所 述为圆孔,外周侧的一端开口部35a为长孔。另外,所有第二连通路36的另 一端开口部36b为流路截面积相同的、第二活塞体16的中心侧宽度窄的大致 扇形形状,其流路截面积比一端开口部36a大。在所有第二连通路36中,一 端开口部36a的流路截面积为最小。另外,第二活塞体16的所有第二连通路 36的另一端开口部36b和第一活塞体15的第二连通路21的另一端开口部21b 为相同形状,将第一活塞体15及第二活塞体16在定位状态下结合时,另一 端开口部36b与一对一对应的另一端开口部21b相吻合。此时,第一活塞体 15的结合面15A及第二活塞体16的结合面16A都为平面部,并在第二连通 路21及第二连通路36的连通部分的整个周围互相紧密连接,由此成为遮断 来自该连通部分的流体流出的密封面。
更详细地说,另一端开口部36b的构成为,具有:位于另一端开口部36b 上的第二活塞体16的外径侧端部并沿着圆周方向的直线状部36ba;从直线状 部36ba的两端部向第二活塞体16的中心侧互相平行地延伸的一对直线状部 36bb;从这一对直线状部36bb的和直线状部36ba相反侧、以越向第二活塞 体16的中心侧越互相接近的方式延伸的一对倾斜部36bc;连结与直线状部 36bb相反侧的这一对倾斜部36bc的彼此之间、并向第二活塞体16的中心侧 凸出的圆弧状部36bd。
另外,在第二活塞体16的外周面上没有形成用于安装活塞环25的安装 部。简言之,仅在轴方向长度长的第一活塞体15上设有安装活塞环25的安 装部24。另外,在第二活塞体16的结合面16A的贯通孔30侧只形成有一个 在与第一活塞体15结合时与凹部26嵌合定位用的向轴方向突出的凸部38, 并使其圆周方向的相位与第二连通路36吻合。凸部38其轴垂直截面为大致 矩形,轴方向高度比凹部26的轴方向深度低,且都以圆周方向(旋转方向) 实质上无间隙的状态与任一个凹部26嵌合。
更详细地说,凸部38的构成为,具有:沿贯通孔30的轴线方向延长的 弯曲面部38a;从弯曲面部38a的圆周方向的两端向第二活塞体16的外径侧 互相平行地延伸的一对平面部38b;连结与弯曲面部38a相反侧的这一对平面 部38b的彼此之间、并沿着圆周方向的平面部38c;轴方向前端的顶上平面部 38d。
在此,设于第一活塞体15的结合面15A的凹部26及设于第二活塞体16 的结合面16A的凸部38,构成将第一活塞体15及第二活塞体16定位在规定 的旋转位置,以限制来自该位置的相对旋转的卡合部(旋转限制装置)39。 如上所述,凹部26设置为比第一活塞体15的第一连通路20及第二连通路21 更靠内周侧,凸部38也设置为比第二活塞体16的第一连通路35及第二连通 路36更靠内周侧。其结果,卡合部39设置在比第一活塞体15及第二活塞体 16的第一连通路20、35及第二连通路21、36更靠内周侧。另外,第二活塞 体16的贯通孔30贯穿全周从第二活塞体16的一结合面16A到另一非结合面 16B连续延伸有壁。另外,在第二活塞体16的非结合面16B的环状凹部33 上的、圆周方向上相邻的开口部36a彼此之间的中央位置,分别形成有从其 底部向轴方向突出的圆弧状突起部37,该圆弧状突起部37比外周侧突出部 32低。
第二活塞体16通过烧结及精压加工形成以上的形状。
如上所述,第一活塞体15及第二活塞体16在使贯通孔17,30的位置吻 合并使结合面15A,16A彼此之间抵接的结合时,构成卡合部39的凸部38 与凹部26嵌合在一起,此时,凸部38的一对平面部38b的任一方与凹部26 的一对平面部26a的任一方抵接;一对平面部38b的任一另一方与一对平面 部26b的任一另一方抵接。由此,第一活塞体15及第二活塞体16相互在旋 转方向(圆周方向)上被定位在规定的旋转位置。另外,第一活塞体15及第 二活塞体16使凸部38和任一个凹部26嵌合,在圆周方向上也可被定位,圆 周方向的相对旋转被限制。
在此,就第一活塞体15及第二活塞体16而言,即使使凸部38和任一个 凹部26嵌合,也可以通过使开口部20a及开口部35b的位置吻合将第一活塞 体15的第一连通路20和第二活塞体16的第一连通路35彼此连通,从而形 成第一流体路(流体路)40,在活塞13上沿圆周方向以等间隔形成有多个(具 体为五处)这样的第一流体路40。另外,就第一活塞体15及第二活塞体16 而言,即使使凸部38和任一个凹部26嵌合也可以通过使开口部21b及开口 部36b的位置吻合将第一活塞体15的第二连通路21和第二活塞体16的第二 连通路36彼此连通,形成第二流体路(流体路)41,在活塞13上沿圆周方 向以等间隔形成有多个(和第一流体路40同数量)这样的第二流体路41。
第一活塞体15的成为第一流体路40的外端部的第一连通路20的流路截 面积和第二活塞体16的成为第一流体路40的外端部的第一连通路35的流路 截面积不同,具体地说,与成为第一连通路20的流路截面积的最狭窄部的开 口部20a相比,成为第一连通路35的流路截面积的最狭窄部的开口部35a的 流路截面积较小。同样地,第一活塞体15的成为第二流体路41的外端部的 第二连通路21的流路截面积和第二活塞体16的成为第二流体路41的外端部 的第二连通路36的流路截面积不同,具体地说,与成为第二连通路21的流 路截面积的最狭窄部的开口部21a相比,成为第二连通路36的流路截面积的 最狭窄部的开口部36a的流路截面积较小。由此,在第一活塞体15及第二活 塞体16中的任一个的第二活塞体16上,设置有构成第一流体路40的第一连 通路20,35的最小面积部即开口部35a、和构成第二流体路41的第二连通路 21,36的最小面积部即开口部36a两者。
另外,如图1所示,作为使贯通孔17及贯通孔30连续的一个穿通孔42, 在第一活塞体15及第二活塞体16结合时,活塞13使活塞杆14穿通该穿通 孔42。
在第一活塞体15的和第二活塞体16相反侧,以层叠状态配置有用于产 生衰减力的多个圆盘阀43,在第二活塞体16的和第一活塞体15相反侧,也 以层叠状态配置有用于产生衰减力的多个圆盘阀44。
圆盘阀43为在其中央形成有活塞杆14的嵌合轴部14b实质上无间隙地 穿通的穿通孔43a的有孔圆盘状,其大小为不会盖住第一流体路40的第一活 塞体15侧的开口部20a,且不会盖住第二流体路41的第一活塞体15侧的开 口部21a,通过离开、落坐于作为第一活塞体15的阀座的外周侧突出部19 来开闭第一流体路40。
圆盘阀44也为在其中央形成有活塞杆14的嵌合轴部14b实质上无间隙 地穿通的穿通孔44a的有孔圆盘状,其大小为不会盖住第二流体路41的第二 活塞体16侧的开口部36a,且不会盖住第一流体路40的第二活塞体16侧的 开口部35a,通过离开、落坐于作为第二活塞体16的阀座的外周侧突出部32 来开闭第一流体路41。
如上所述,多个圆盘阀43与形成于第一活塞体15的非结合面15B的作 为环状阀座的外周侧突出部19抵接,从而将形成于外周侧突出部19的内周 侧的由第一连通路20及第一连通路35构成的第一流体路40关闭,当活塞13 向流体压缓冲器11的压缩侧移动时,利用压差进行弹性变形而离开外周侧突 出部19,从而将压缩侧的由第一连通路20及第一连通路35构成的第一流体 路40打开。另外,多个圆盘阀43使形成于外周侧突出部19的外周侧的第二 流体路41常时开放。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多个圆盘阀44与形成于第二活塞体16的非结合 面16B的作为环状阀座的外周侧突出部32抵接,从而将形成于外周侧突出部 32的内周侧的由第二连通路21及第二连通路36构成的第二流体路41关闭, 当活塞13向流体压缓冲器11的拉伸侧移动时,利用压差进行弹性变形而离 开外周侧突出部32,从而将拉伸侧的由第二连通路21及第二连通路36构成 的第二流体路41打开。另外,多个圆盘阀44使形成于外周侧突出部32的外 周侧的第一流体路40常时开放。
在多个圆盘阀43的和活塞13相反侧,配置有比圆盘阀43直径小的垫片 46,在该垫片46的和活塞13相反侧,配置有比垫片46直径大的挡块47。垫 片46为在其中央形成有活塞杆14的嵌合轴部14b实质上无间隙地穿通的穿 通孔46a的有孔圆盘状,挡块47也为在其中央形成有活塞杆14的嵌合轴部 14b实质上无间隙地穿通的穿通孔47a的有孔圆盘状。挡块47通过与弹性变 形的圆盘阀43的和活塞13相反侧抵接来限制圆盘阀43的超出其弹性的变形。 同样地,在多个圆盘阀44的和活塞13相反侧,配置有垫片48,在其外侧配 置有挡块49。垫片48也为在其中央形成有活塞杆14的嵌合轴部14b实质上 无间隙地穿通的穿通孔48a的有孔圆盘状,挡块49也为在其中央形成有活塞 杆14的嵌合轴部14b实质上无间隙地穿通的穿通孔49a的有孔圆盘状。
在活塞杆14上其嵌合轴部14b被插入一挡块47、一垫片46、一圆盘阀 43、一活塞体15、另一活塞体16、另一圆盘阀44、另一垫片48、另一挡块 49,在该状态下,将螺母51与比另一挡块49更向外突出的螺纹部14c螺合 在一起。由此,两挡块47、49、两垫片46、48、两侧的圆盘阀43、44及活 塞13被活塞杆14的轴部14a的嵌合轴部14b侧的台阶部14d及螺母51夹持 住,从而将它们与活塞杆14紧固在一起。此时,活塞13成为:第一活塞体5 配置于轴部14a的台阶部14d侧,第二活塞体16配置于螺母51侧。
这样,通过用螺母51将两个活塞体15、16紧固在活塞杆14上,两个活 塞体15、16被结合在一起。换言之,在活塞杆14的另一端设有紧固两个活 塞体15、16及圆盘阀43、44的螺母51,活塞13被活塞杆14穿通且由螺母 51固定。而且,产生衰减力的圆盘阀43、44以安装在活塞杆14上的状态设 置于活塞13的轴方向两面上。
在构成和活塞杆14的接触面的第一活塞体15的贯通孔17的内周面上, 沿圆周方向断续地形成有多个向径向凹陷的凹部26,且使这些凹部26轴方向 的位置吻合,在构成和活塞杆14的接触面的第二活塞体16的贯通孔30的内 周面上,没有形成向径向凹陷的凹部,因此,在活塞13的被活塞杆14穿通 的穿通孔42内,除了圆周发那个香的凹部26的位置以外,由从活塞13的一 非结合面15B到另一非结合面16B贯穿轴方向全长连续延伸的壁构成而形成 轴力承受部52,该轴力承受部52承受螺母51的紧固轴力。
在此,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技术中,制造活塞时,在两个 活塞体的外周跨过双方形成安装部,且需要在该安装部安装滑动部件,所以 在加工安装部时,需要以活塞体彼此不错位的方式将活塞体彼此压入,使其 贴合成为一体,因此存在由于压入要花费工时而使成本提高这样的问题。即、 由于是跨越两个活塞体安装活塞环,所以压入后需要进行精加工,详细地说, 需要通过烧结制作两个活塞体、对各个活塞体进行精加工、将这两个活塞体 压入而形成一体、一体化后再进行精加工、安装活塞杆这样的工序。
另外,作为另一现有技术2,有美国专利第5259294号说明书。在该现有 技术2中,将凸状的活塞体压入嵌合于凹状的活塞体内部而构成活塞。因此, 仍然存在压入要花费工时而使成本提高这样的问题。除此之外,在现有技术2 中,结构为:虽然在凹状的活塞体上形成有压缩侧的连通路和拉伸侧的连通 路,但是在凸状的活塞体上仅形成有拉伸侧连通路,而在其和凹状活塞体之 间形成压缩侧连通路。另外,在现有技术2中,仅一凸状的活塞体与活塞杆 接触,另一凹状的活塞体不与活塞杆而与一活塞体的外周接触。因此,存在 压入成立但螺母的拧紧没有轴力这样的问题。
此外,作为另一现有技术3,有专利第3383865号公报。在该现有技术3 中,用三个部件构成活塞。然而,实质上所说的活塞只是活塞15,以夹持活 塞15的方式设置的阀座部件26、27成为为了增大圆盘的外形而设置的附加 部件。即、在附加部件上只形成压缩侧连通路及拉伸侧连通路的任一个,在 附加部件的外周在与液压缸之间形成有环状连通路。这样用三个部件构成活 塞,零件数量变多。另外,由三个部件构成的活塞其穿通活塞杆的穿通孔内 没有由从活塞的一面连续地延伸到另一面的壁构成的部分,所以不能承受螺 母的紧固轴力。
与此相对,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在一活塞体或另一活塞体15的外周设有 滑动部件25,因此,不需要像现有技术1、2那样压入两个活塞体并使其贴合, 可以利用各活塞体15、16的结合面15A、16A的旋转限制部件29限制各活 塞体15、16的相对旋转,同时用螺母51将各活塞体15、16及圆盘阀43、44 与活塞杆14的另一端联结,从而能够减少工时而以低成本进行制造,能够通 过提高活塞13的制作容易度使生产率提高。
详细地说,按照如下工序来完成,即、通过烧结制作两个活塞体15、16, 对各个活塞体15、16进行精加工、在一活塞体15上安装滑动部件25,之后, 利用旋转限制部件39限制各活塞体15、16的相对旋转,同时螺母51将各活 塞体15、16及圆盘阀43、44与活塞杆14的另一端联结,从而能够减少工时 而以低成本进行制造。
另外,用分别设置有多个压缩侧连通路20、35及拉伸侧连通路21、36 的两个活塞体15、16构成活塞13,换言之,活塞13由具有结合面15A、16 的两个活塞体15、16构成,再换言之,活塞13作为两个活塞体15、16的结 合体而构成,所以,相对于用三个活塞体构成活塞的现有技术3,可以减少零 件数。
另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在活塞13的穿通活塞杆14的穿通孔42内, 设置有由活塞13的一面15B到另一面16B连续延伸的壁构成且承受螺母51 的紧固轴力的轴力承受部52,换言之,在两个活塞体15、16的和活塞杆14 的接触面上,贯穿轴方向全长形成有轴力承受部52,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 2、3,活塞13可以良好地承受螺母51的紧固轴力,可以使螺母51及活塞杆 14小径化。
另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在各活塞体15、16的结合面15A、16A侧的 压缩侧连通路20、35及拉伸侧连通路21、36周围,形成有作为结合时遮断 流体的流动的密封面的平面部15A、15B,换言之,两个活塞体15、16的结 合面15A、16A大致为平面,因此,用两个活塞体15、16构成活塞13,也可 以良好地划分压缩侧连通路20、35及拉伸侧连通路21、36。
除此以外,旋转限制装置是由设于两个活塞体15、16的相互结合面15A、 16A的凹部26及凸部38构成的卡合部39,所以,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可靠地 限制两个活塞体15、16自规定旋转位置的相对旋转。
另外,由于卡合部39设于比连通路20、35及连通路21、36更靠第一活 塞体15及第二活塞体16的内周侧的位置,所以可以减小施加在卡合部39的 相对旋转扭矩,由此使卡合部39小型化。
另外,两个活塞体15、16彼此轴向长度不同,所以容易辨别,便以管理。
另外,由于是在轴方向长度长的活塞体15上安装滑动部件25,可以确保 滑动部件25的轴向长度。因而可以提高活塞13外周侧的密封性,而且可以 限制活塞13的倾倒。
另外,连通路20、21、35、36开口端的形状是内周侧为圆孔、外周侧为 长孔,所以,可以增大作为它们之间的阀座的外周侧突出部19、23的外径。 因而,可以增大圆盘阀43、44的外径,可以提高其阀座特性的设定自由度。
另外,在两个活塞体15、16的其中之一活塞体16上设有压缩侧连通路 20、35的最小面积部35a及拉伸侧连通路21、36的最小面积部36a,所以, 烧结用的模型可以共用。简言之,通过使决定衰减力的拉伸侧连通路21、36 的最小面积部36a及压缩侧连通路20、35的最小面积部35a集中于活塞体15、 16的一活塞体16上,另一活塞体15可以共用其他的特性。车因小改造等其 特性变更大多在短时间内完成,所以,当在局部也可以共用模型时,模型的 制作成本降低等优点较显著。具体地说,特性的种类为X个的情况下,可以 减少2X·(X+1)个模型。
以上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详细情况做了说明,以下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作 用效果。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仅在构成活塞13的两个第一活塞体15及第二活塞 体16中的一第一活塞体15上设有密封液压缸12和活塞13的间隙的活塞环 25,所以,不需要压入两个活塞体并使其贴合。即、首先通过烧结及精加工 形成第一活塞体15,通过烧结及精加工形成第二活塞体16,在第一活塞体15 上安装活塞环25。然后,在活塞杆14上以使其嵌合轴部14b穿通的方式安装 挡块47、垫片46、圆盘阀43及第一活塞体15、第二活塞体16、圆盘阀44、 垫片48及挡块49,在该状态下使螺母51与螺纹部14c螺合。由此,两挡块 47、49、两垫片46、48、两侧的圆盘阀43、44及活塞13被活塞杆14的轴部 14a的嵌合轴部14b侧的台阶部14d及螺母51夹持在一起,从而使它们与活 塞杆14联结在一起。此时,通过使设置在第一活塞体15的结合面15A及第 二活塞体16的结合面16A的由凹部26及凸部38构成的卡合部39卡合,可 以使用于划分第一流体路40及第二流体路41的第一活塞体15及第二活塞体 16的旋转方向的相位吻合且限制自该位置的相对旋转。因而,不需要两个活 塞体的压入及压入后的精加工,所以可以降低工时,以低成本进行制造,提 高生产率。
另外,在第一活塞体15上,多个压缩侧的第一连通路20及拉伸侧的第 二连通路21分别仅设置在径向中间部,在第二活塞体16上,多个压缩侧的 第一连通路35及拉伸侧的第二连通路36也分别仅设置在径向中间部,所以, 这些第一活塞体15及第二活塞体16不需要在外周侧形成连通路。
另外,仅用分别设置有多个压缩侧的第一连通路20及拉伸侧的第二连通 路21的第一活塞体15、和分别设置有多个压缩侧的第一连通路35及拉伸侧 的第二连通路36的第二活塞体16两者构成活塞13,换言之,活塞13仅由具 有结合面15A的第一活塞体15及具有结合面16A的第二活塞体16构成,再 换言之,活塞13作为仅由第一活塞体15及第二活塞体16两者的结合体而构 成,相对于由三个活塞体构成活塞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部件数量。
在活塞13的穿通活塞杆14的穿通孔42内,设置有由活塞13的一面15B 连续地延伸到另一面16B的壁构成且承受螺母51的紧固轴力的轴力承受部 52,换言之,在两个第一活塞体15及第二活塞体16的和活塞杆14的接触面 即、穿通孔42的内周面,贯穿轴方向全长形成有轴力承受部52,因此,活塞 13能够良好地承受螺母51的紧固轴力,从而可以减小螺母51及活塞杆14 的直径。
另外,在第一活塞体15结合面15A侧的压缩侧第一连通路20及拉伸侧 第二连通路21周围,形成有作为结合时遮断流体的流动的密封面的结合面 15A,在第二活塞体16结合面16A侧的压缩侧第一连通路35及拉伸侧第二 连通路36周围,形成有作为结合时遮断流体的流动的密封面的结合面16A, 换言之,第一活塞体15的结合面15A及第二活塞体16的结合面16A为大致 平面,因此,用第一活塞体15及第二活塞体16构成活塞13,相对于外部也 可以良好地划分各个压缩侧连通路20、35及拉伸侧连通路21、36的。
除此以外,在第一活塞体15及第二活塞体16结合时,由设于第一活塞 体15的结合面15A的凹部26和设于第二活塞体16的结合面16A的凸部38 构成的卡合部39,使凸部38的一对平面部38b与凹部26的一对平面部26a 抵接,由此进行第一活塞体15及第二活塞体16的相位吻合及相对旋转限制, 所以,能够以简易的结构确实地使第一活塞体15及第二活塞体16的相位吻 合并限制其相对旋转。
另外,由于构成卡合部39的第一活塞体15的凹部26和第二活塞体16 的凸部38,设于比所有压缩侧第一连通路20、35及所有拉伸侧第二连通路 21、36更靠第一活塞体15及第二活塞体16的内周侧的位置,所以可以减小 施加在其上的第一活塞体15及第二活塞体16的相对旋转扭矩,由此可以使 由凹部26及凸部38构成的卡合部39小型化。
另外,第一活塞体15的轴向长度较长,第二活塞体16的轴向长度较短, 所以能够容易地对其进行区分,便以管理。
另外,由于是在轴方向长度长的活塞体15上安装活塞环25,可以确保活 塞环25的轴向长度。因而可以提高活塞13外周侧的密封性,而且可以限制 活塞13的倾倒。
另外,连通路20、21、35、36开口端的形状为:位于内周侧的第一连通 路20的一端开口部20a及第二连通路36的一端开口部36a都为圆孔,位于 外周侧的第二连通路21的一端开口部21a及第一连通路35的一端开口部35a 都为圆周方向长的长孔,所以,可以减小外周侧的一端开口部21a及一端开 口部35a的径向尺寸,可以增大作为它们之间的阀座的外周侧突出部19及外 周侧突出部32的外径。因而,可以增大与外周侧突出部19抵接而进行开闭 的圆盘阀43及与外周侧突出部32抵接而进行开闭的圆盘阀44的外径,可以 提高这些圆盘阀43、44的开阀特性的设定自由度。
另外,在一活塞体16上设有压缩侧第一流体路40的最小面积部即一端 开口部35a及拉伸侧第二流体路41的最小面积部即一端开口部36a两者,因 此,烧结用的模型可以共用。即、通过使决定衰减力的压缩侧第一流体路40 的一端开口部35a及拉伸侧第二流体路41的一端开口部36a集中于第一活塞 体15及第二活塞体16的中的一个即第二活塞体16上,另一个第一活塞体15 可以共用其他特性。车因小改造等其特性变更大多在短期间内完成,所以, 在局部也可以共用模型时,模型的制作成本降低等优点较显著。
具体地说,特性的种类为X个的情况下,可以减少2X·(X+1)个模型。 换言之,就两个第一活塞体15及第二活塞体16而言,成为第一流体路40的 端部的第一连通路20、35的流路截面积不同,成为第二流体路41的端部的 第二连通路21、36的流路截面积也不同,因此,例如作为形成有成为小的流 路截面积的第一连通路35及第二连通路36的第二活塞体16,只要流路截面 积被设定为多种不同的流路截面积,通过仅使第二活塞体16与形成有成为大 的流路截面积的第一连通路20及第二连通路21的共同形状的第一活塞体15 不同,就可以使衰减力特性不同。即、对共同形状的第一活塞体15,通过组 合第一连通路35的流路截面积小的第二活塞体16、或组合第一连通路35的 流路截面积大的第二活塞体16,就可以改变压缩侧的衰减力特性;通过组合 第二连通路36的流路截面积小的第二活塞体16、或组合第二连通路36的流 路截面积大的第二活塞体16,就可以改变拉伸侧的衰减力特性。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图4~图6以和第一实施方式的差异部分为中心,对本发明第 二实施方式的流体压缓冲器进行说明。另外,对于和第一实施方式共同的部 位,用同一名称、同一符号表示。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流体压缓冲器的局部剖面图。图5是 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流体压缓冲器的第一活塞体的图,其中,图5(a) 为主视图,图5(b)为侧向剖面图,图5(c)为后视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 第二实施方式的流体压缓冲器的第二活塞体的图,图6(a)为主视图,图6 (b)为侧向剖面图,图6(c)为后视图。
如图4及图5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流体压缓冲器11在第一活塞体15 上没有设置第一实施方式的凹部26。另外,如图4及图6所示,不在第二活 塞体16的结合面16A的贯通孔30侧而仅在比第二连通路36更靠半径方向外 侧,使其圆周方向的相位和第二连通路36吻合地形成有一处定位用的凸部 55。
更详细地说,凸部55的构成为,具有:在凸部55的第二活塞体16的径 向外端侧沿着圆周方向的平面部55a;从平面部55a的圆周方向两端向第二活 塞体16的中心侧互相平行地拉伸的一对平面部55b;从这一对平面部55b的 和平面部55a相反侧以越到第二活塞体16的中心侧越互相接近的方式倾斜的 一对倾斜平面部55c;连结与平面部55b相反侧的这一对倾斜平面部55c的彼 此之间、并与平面部55a平行的平面部55d;轴方向前端的顶上平面部55e。
而且,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活塞体15及第二活塞体16在进行使贯 通孔17、30的位置吻合并使结合面15A、16A彼此抵接的结合时,凸部55 以实质上在圆周方向上无间隙的状态与多个第二连通路21的其中之一嵌合在 一起,此时,凸部55的一对平面部55b一方与第二连通路21的另一端开口 部21b的一对直线状部21bb的一方抵接;一对平面部55b的另一方与一对直 线状部21bb的另一方抵接。由此,第一活塞体15及第二活塞体16相互在圆 周方向上被定位,且圆周方向上的现对移动被限制。另外,凸部55与任一第 二连通路21的另一端开口部21b嵌合,也和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第一活塞体 15及第二活塞体16相互在圆周方向上被定位,且圆周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被限 制。在这种状态下,第一活塞体15及第二活塞体16,其第一连通路20和第 一连通路35一对一吻合地连通而形成第一流体路40,第二连通路21和第二 连通路36一对一吻合地连通而形成第二流体路41。由此,第二实施方式中, 凸部55和第二连通路21限制第一活塞体15及第二活塞体16的相对旋转, 并且构成进行圆周方向定位的卡合部(旋转限制装置)57。
根据以上所述的第二实施方式,构成卡合部57的凹部可以用连通路21 兼用,所以不需要另外形成凹部。
以上对第二实施方式的详细情况做了说明,下面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作 用效果。
进行第一活塞体15及第二活塞体16的相位吻合及相对旋转限制的卡合 部57,用第二连通路21兼用其凹部,所以不需要另外形成凹部。
另外,第一活塞体15及第二活塞体16通过其中之一的第二活塞体16的 凸部55与另一第一活塞体15的第二连通路21卡合,在圆周方向上被定位, 能够确保较大的流路截面积,所得到的衰减力特性的范围变广。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图7及图8以和第一实施方式的差异部分为中心对本发明第 三实施方式的流体压缓冲器进行说明。另外,对于和第一实施方式共同的部 位,用同一名称、同一符号表示。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流体压缓冲器的第一活塞体的图,图7 (a)为侧向剖面图,图7(b)为后视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 流体压缓冲器的第二活塞体的图,图8(a)为主视图,图8(b)为侧向剖面 图。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轴方向长度长的第一活塞体15的结合面15A的贯 通孔17侧,形成有在与第二活塞体16结合时用于在圆周方向上定位的多个 (具体为五处)向轴方向凹陷的凹部60,并使其圆周方向的相位与第一连通 路20吻合,所有凹部60为相同形状,轴垂直截面为大致圆弧形状,且设于 比第一连通路20及第二连通路21更靠第一活塞体15的内周侧的位置。由此, 在第一活塞体15的结合面15A侧,形成有在圆周方向邻接的凹部60彼此之 间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凸部61,并使其圆周方向的相位和第二连通路21在吻 合。
凸部61的轴垂直截面为大致矩形,更详细地说,由配置于贯通孔17的 内周面的延长的弯曲面部61a、从弯曲面部61a的两端向第一活塞体15的外 径侧互相平行地拉伸的一对平面部61b、构成结合面15A的一部分的顶上平 面部61c构成。
另外,自结合面15A及贯通孔17凹陷的凹部60的构成为,具有:在圆 周方向上互相相对的上述的平面部61b;连结贯通孔17相反侧的这些平面部 61b的彼此之间并与贯通孔17呈同心状的弯曲面部60a;连结平面部61b及 弯曲面部60a的和结合面15A相反侧的、与结合面15A平行的平面部60b。
在第二活塞体16的结合面16A的贯通孔30侧,形成有比结合面16A更 向轴方向突出的两处沿圆周方向邻接的凸部63、比结合面16A更向轴方向突 出的多个(具体为三处)凸部64,并使其圆周方向的相位和第一连通路35 吻合。而且,在圆周方向邻接的两处凸部63之间形成有在与第一活塞体15 结合时,使凸部61的任一个以沿圆周方向实质上无间隙的状态嵌合的定位用 凹部65,并使其圆周方向的相位和第二连通路36吻合,在其余的圆周方向邻 接的凸部64彼此之间或凸部63及凸部64之间,且在多处(具体为四处)分 别形成有使凸部61在圆周方向上有间隙而嵌合的凹部66,并使其圆周方向的 相位和第二连通路36吻合。凹部65的轴垂直截面为大致矩形,相对于任一 个凸部63都使其以实质上在圆周方向无间隙的状态嵌合。
更详细地说,凹部65由从贯通孔30向第二活塞体16的外径侧延拉伸的 一对平面部65a、连结这一对平面部65a的结合面16A侧彼此之间并与结合 面16A平行的底面部65b构成。
凹部66的轴垂直截面也为大致矩形,更详细地说,由从贯通孔30向第 二活塞体16的外径侧拉伸的一对平面部66a、连结这一对平面部66a的结合 面16A侧彼此之间并与结合面16A平行的底面部66b构成。而且,一对平面 部66a的间隔比一对平面部65a的间隔宽。
凸部63由圆周方向邻接而相互朝向相反的上述的平面部65a及平面部 66a、与结合面16A成平行的突出前端的平面部63a构成。
凸部64由圆周方向邻接而相互相互朝向相反的上述的两处平面部66a、 与结合面16A成平行的突出前端的平面部64a构成。
而且,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一活塞体15及第二活塞体16在进行使贯 通孔17、30的位置吻合并使结合面15A、16A彼此抵接的结合时,第一活塞 体15的其中之一凸部61以实质上圆周方向无间隙的状态与第二活塞体16的 凹部65嵌合在一起(所谓的吻合嵌合(しつくり嵌合)),其余凸部61分别 与一对一对应的凹部66圆周方向有间隙而嵌合在一起(所谓的暗销嵌合(だ ぼ穴嵌合))。另外,此时,凸部61的一对平面部61b的一方与凹部65的一 对平面部65a的一方抵接;一对平面部61b的另一方与一对平面部65a的另 一方抵接。
换言之,第一活塞体15及第二活塞体16在进行使贯通孔17、30的位置 吻合并使结合面15A、16A彼此抵接的结合时,通过使两处凸部63的、圆周 方向接近且相对的两处平面部65a的一方,相对于两处凹部60的在圆周方向 接近且朝向相反的两处平面部61b的一方,在圆周方向实质上无间隙地抵接, 且使相同的两处平面部65a的另一方相对于相同的两处平面部61b的另一方, 在圆周方向实质上无间隙地抵接,由此,使第二活塞体16的凹部65两侧的 两处凸部63与第一活塞体15的凸部61两侧的两处凹部61嵌合,其余的凸 部64分别与对应的凹部60在圆周方向有间隙地嵌合。
通过以上操作,第一活塞体15及第二活塞体16相互在圆周方向被定位, 圆周方向的相对移动被限制。另外,即使第一活塞体15的任一凸部61与第 二活塞体16的凹部65嵌合,换言之,即使第一活塞体15的凹部65两侧的 两处凸部63与任意两处的凹部60嵌合,第一活塞体15及第二活塞体16相 互在圆周方向也可被定位,圆周方向的相对移动也可被限制。在这种状态下, 和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第一连通路20和第一连通路35一对一吻合地连通而 形成第一流体路40,第二连通路21和第一连通路36一对一吻合地连通而形 成第二流体路41。
另外,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一活塞体15的任一个凸部61和第二活塞体 16的凹部65沿圆周方向实质上无间隙地嵌合,从而构成对第一活塞体15及 第二活塞体16沿圆周方向进行定位、并且限制其圆周方向的相对移动的卡合 部68。
换言之,第二活塞体16的两处邻接的凸部63和第一活塞体15的任一邻 接的两处凹部60构成对第一活塞体15及第二活塞体16在圆周方向进行定位 而且限制其圆周方向的现对移动的卡合部71。另外,第二活塞体16其余的凸 部64和第一活塞体15其余的凸部60构成对第一活塞体15及第二活塞体16 在圆周方向进行定位而且限制其圆周方向的现对移动的卡合部72。
使上述的第二活塞体16的两处凸部63和其余三处凸部64的高度即平面 部63a及平面部64a的轴线方向位置吻合,其结果是,具有两处凸部63和三 处凸部64的第二活塞体16成为在使凸部63、64朝下的状态下不会倾倒的形 状。另外,为了不会倾倒,第二活塞体16也可以具有三处以上突出的凸部。
在此,研究了废除压入将活塞体穿通固定于活塞杆上的技术,结果是, 需要用于使连通路对应的圆周方向的止转部件。作为现有技术4,有(日本) 特公昭48-21378号公报中,在该现有技术4中作为止转,设有由互相嵌合的 销和孔构成的嵌合部。然而,该现有技术4中,嵌合部为一处。为一处时, 例如使用部件供给器供给零件时,稳定性差而影响供给性能。因此,考虑设 置多个嵌合部,但设置多个嵌合部时,将所有的凸部和凹部实质上无间隙(吻 合嵌合)地嵌合时,因公差关系往往难以结合。
与此相对,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具有凸部63、64的活塞体16为在使凸 部63、64朝下的状态下不会倾倒的形状,所以,例如即使在用部件供给器供 给零件的情况下,稳定性也良好,部件供给器的供给性能也良好。
另外,第二活塞体16因凸部63、64为三处以上,因此能够以简易的形 状达到不会倾倒。
另外,卡合部71、72中的至少一个卡合部71实质上无间隙地嵌合,其 余卡合部72有间隙而嵌合,因此能够将第一活塞体15及第二活塞体16良好 地结合。
以上对第三实施方式的详细情况做了说明,下面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作 用效果。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具有向轴方向外方突出的凸部63、64的第二活塞体 16,通过使这些凸部63、64的端面即平面部63a、64a的位置吻合,成为在 使凸部63、64朝下的状态下不会倾倒的形状,因此,例如在使用部件供给器 供给零件时,即使在凸部63、64为下的状态下,也可达到稳定性良好,部件 供给器的供给性能良好。
另外,由于两处凸部63及三处凸部64合计五处凸部沿圆周方向以大致 等间隔形成,因此能够以简易的形状达到不会倾倒。
另外,卡合部71、72中,构成一个卡合部71的两处凸部63及两处凹部 60沿圆周方向实质上无间隙地嵌合,构成其余三处卡合部72的凸部64及凹 部60沿圆周方向有间隙而嵌合,因此能够将第一活塞体15及第二活塞体16 良好地结合。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9并以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差异为中心对本发明第四实施方 式的流体压缓冲器进行说明。另外,对于和第二实施方式共同的部位,用同 一名称、同一符号表示。
第四实施方式的流体压缓冲器11,在第一活塞体15及第二活塞体16侧, 形成有和第一活塞体15同心状的嵌合孔75,该嵌合孔75比构成其外周面的 安装部24的直径小一些,上述的第一连通路20及第二连通路21向该嵌合孔 75的底部开口。而且,第二活塞体16嵌合在该第一活塞体15的嵌合孔75 内。此时和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第二活塞体16的突起部55与第一活塞体15 的第二连通路21嵌合在一起,由此,第一活塞体15及第二活塞体16相互在 圆周方向被定位。和现有技术2相比,第一活塞体15及第二活塞体16分别 贯穿轴方向全长和活塞杆14连接这一点不同,根据本实施方式,活塞13可 以良好地承受螺母51的紧固轴力,可以使螺母51及活塞杆14小径化。
根据以上所述的第四实施方式,第二活塞体16的大致整体被嵌合在第一 活塞体15内,从而能够实现活塞13的小型化。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IPRDB是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专利查询、专利分析

电话:13651749426

侵权分析

IPRDB的侵权分析产品是IPRDB结合多位一线专利维权律师和专利侵权分析师的智慧,开发出来的一款特色产品,也是市面上唯一一款帮助企业研发人员、科研工作者、专利律师、专利分析师快速定位侵权分析的产品,极大的减少了用户重复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无效或侵权分析的准入门槛。

立即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