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首页 / 专利库 / 包装材料及设备 / 垫块 / 盘式制动器、衬块以及一对垫片

盘式制动器、衬块以及一对垫片

阅读:697发布:2021-02-08

IPRDB可以提供盘式制动器、衬块以及一对垫片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盘式制动器,盘式制动器的衬块(14)具备衬垫(33)、板(34)、设于板(34)的与衬垫(33)相反的面(34b)的第1垫片(36)、以及设于第1垫片(36)的与板(34)相反的面(36b)的第2垫片(37),在第1垫片(36)形成有向板(34)的外周缘部(34A)突出而卡止于外周缘部(34A)的第1钩(96),在第2垫片(37)并且在第1钩(96)的制动盘径向外侧形成有第2钩(116),第2钩(116)卡止于板(34)中的、不与第1钩(96)接触的位置。,下面是盘式制动器、衬块以及一对垫片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该盘式制动器具备:支承构件,其跨越制动盘的外周侧而配置;

一对衬块,其支承于所述支承构件,并与所述制动盘的两面相对而配置;

按压机构,其能够将所述一对衬块按压于所述制动盘,所述衬块具备:

衬垫,其与所述制动盘接触;

板,其设于所述衬垫的与所述制动盘相反的面;

第1垫片,其设于所述板的与所述衬垫相反的面;

第2垫片,其设于所述第1垫片的与所述板相反的面;

在所述第1垫片形成有向所述板的外周缘部突出而卡止于所述外周缘部的第1钩,在所述第2垫片并且在所述第1钩的所述制动盘径向外侧形成有第2钩,所述第2钩卡止于所述板中的、不与所述第1钩接触的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钩跨越所述第1钩而形成,并卡止于所述板的所述衬垫侧的角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钩跨越所述第1钩而形成,并卡止于所述板的所述衬垫侧的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钩分割为两个分割部,

所述第2钩配置于所述两个分割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板设有接触式传感器,该接触式传感器若所述衬垫摩耗而所述制动盘的轴线方向上的所述制动盘与所述板之间的距离到达规定值,则与所述制动盘接触而产生警报音,所述制动盘的轴线方向上的所述第2钩的顶端部位置是比所述接触式传感器的顶端部位置更靠所述板侧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钩设于所述制动盘的切线方向上的所述衬块的中央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制动盘的切线方向上的所述衬块的中央位置的所述第2钩被设定为所述切线方向的宽度尺寸W1比形成于所述板的外周缘部的切口部的所述切线方向的宽度尺寸W2窄,并卡止于所述切口部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2垫片的所述切线方向的两侧设有在所述制动盘的切线方向上抵接于所述支承构件而限制所述第2垫片的滑动的滑动限制部,所述滑动限制部间的宽度尺寸W3相对于在所述制动盘的切线方向上抵接于所述支承构件的所述衬块的设于所述切线方向两侧的抵接面间的宽度尺寸W4、所述第2钩的所述宽度尺寸W1、以及

所述切口部的所述宽度尺寸W2,

满足(W2-W1)≥(W4-W3)的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垫片与所述第2垫片的各自的金属面彼此接触。

10.一种衬块,其特征在于,该衬块具备:衬垫,其与制动盘接触;

板,其设于所述衬垫中的与所述制动盘相反的面;

第1垫片,其设于所述板的与所述衬垫相反的面;以及第2垫片,其设于所述第1垫片的与所述板相反的面,在所述第1垫片形成有向所述板的外周缘部突出而卡止于所述外周缘部的第1钩,在所述第2垫片并且在所述第1钩的所述制动盘径向外侧形成有第2钩,所述第2钩卡止于所述板中的、不与所述第1钩接触的部位。

11.一对垫片,其特征在于,该一对垫片覆盖设于接触于制动盘的衬垫的与所述制动盘相反的面的板,所述一对垫片由第1垫片和第2垫片构成,该第1垫片设于所述板的与所述衬垫相反的面,该第2垫片设于所述第1垫片的与所述板相反的面,在所述第1垫片形成有向所述板的外周缘部突出而卡止于所述外周缘部的第1钩,在所述第2垫片并且在所述第1钩的所述制动盘径向外侧形成有第2钩,所述第2钩卡止于所述板中的、不与所述第1钩接触的部位。

说明书全文

盘式制动器、衬块以及一对垫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车辆制动的盘式制动器、使用于该盘式制动器的衬块以及一对垫片。

背景技术

[0002] 盘式制动器用的衬块具备垫片(例如,参照日本国特开2006-46561号公报)。
[0003] 在交换作业等、单独地处理衬块的作业中,若衬块具备垫片,则有时需要注意避免垫片脱离衬块而进行作业。因此,若采用垫片容易脱离衬块的构造,则存在作业效率降低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垫片脱离衬块的盘式制动器、使用于该盘式制动器的衬块以及一对垫片。
[0005]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式,盘式制动器具备:支承构件,其跨越制动制动盘的外周侧而配置;一对衬块,其支承于所述支承构件,并与所述制动盘的两面相对而配置;以及按压机构,其能够将所述一对衬块按压于所述制动盘;所述衬块具备:衬垫,其与所述制动盘接触;板,其设于所述衬垫的与所述制动盘相反的面;第1垫片,其设于所述板的与所述衬垫相反的面;以及第2垫片,其设于所述第1垫片的与所述板相反的面;在所述第1垫片形成有向所述板的外周缘部突出而卡止于所述外周缘部的第1钩,在所述第2垫片并且在所述第1钩的所述制动盘径向外侧形成有第2钩,所述第2钩卡止于所述板中的、不与所述第1钩接触的部位。
[0006] 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式,所述第2钩跨越所述第1钩而形成,并卡止于所述板的所述衬垫侧的角部。
[0007] 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式,所述第2钩跨越所述第1钩而形成,并卡止于所述板的所述衬垫侧的面。
[0008] 根据本发明的第4方式,所述第1钩分割为两个分割部,所述第2钩配置于所述两个分割部之间。
[0009] 根据本发明的第5方式,在所述板设有接触式传感器,该接触式传感器若所述衬垫摩耗而所述制动盘的轴线方向上的所述制动盘与所述板之间的距离到达规定值、则与所述制动盘接触而产生警报音,所述制动盘的轴线方向上的所述第2钩的顶端部位置是比所述接触式传感器的顶端部位置更靠所述板侧的位置。
[0010] 根据本发明的第6的方式,所述第2钩设于所述制动盘的切线方向上的所述衬块的中央位置。
[0011] 根据本发明的第7的方式,设于所述制动盘的切线方向上的所述衬块的中央位置的所述第2钩被设定为所述切线方向的宽度尺寸W1比形成于所述板的外周缘部的切口部的所述切线方向的宽度尺寸W2窄,并卡止于所述切口部的范围内。
[0012] 根据本发明的第8的方式,在所述第2垫片的所述切线方向的两侧设有在所述制动盘的切线方向上抵接于所述支承构件而限制所述第2垫片的滑动的滑动限制部,所述滑动限制部间的宽度尺寸W3相对于在所述制动盘的切线方向上抵接于所述支承构件的所述衬块的设于所述切线方向两侧的抵接面间的宽度尺寸W4、所述第2钩的所述宽度尺寸W1、以及所述切口部的所述宽度尺寸W2,满足(W2-W1)≥(W4-W3)的关系。
[0013] 根据本发明的第9的方式,所述第1垫片与所述第2垫片的各自的金属面彼此接触。
[0014] 根据本发明的第10的方式,衬块具备:衬垫,其与制动盘接触;板,其设于所述衬垫中的与所述制动盘相反的面;第1垫片,其设于所述板的与所述衬垫相反的面;以及第2垫片,其设于所述第1垫片的与所述板相反的面;在所述第1垫片形成有向所述板的外周缘部突出而卡止于所述外周缘部的第1钩,在所述第2垫片并且在所述第1钩的所述制动盘径向外侧形成有第2钩,所述第2钩卡止于所述板中的、不与所述第1钩接触的部位。
[0015] 根据本发明的第11的方式,一对垫片覆盖设于接触于制动盘的衬垫的与所述制动盘相反的面的板,所述一对垫片由第1垫片和第2垫片构成,该第1垫片设于所述板的与所述衬垫相反的面,该第2垫片设于所述第1垫片的与所述板相反的面,在所述第1垫片形成有向所述板的外周缘部突出而卡止于所述外周缘部的第1钩,在所述第2垫片并且在所述第1钩的所述制动盘径向外侧形成有第2钩,所述第2钩卡止于所述板中的、不与所述第1钩接触的部位。
[0016] 根据本发明的方式,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垫片脱离衬块的盘式制动器、使用于该盘式制动器的衬块以及一对垫片。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剖视图。
[0018]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立体图。
[0019]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衬块的主视图。
[0020]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衬块的后视图。
[0021] 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衬块的立体图。
[0022] 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衬块的局部剖视图。
[0023] 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衬块的局部主视图。
[0024] 图8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衬块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第1实施方式”
[0026] 以下,参照图1~图6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0是机动车等的车辆用、具体而言是四轮机动车用。盘式制动器10通过阻止与省略图示的车轮一起旋转的、图1所示的制动盘11的旋转而将车辆制动。
[0027] 盘式制动器10具备支承构件12、一对衬块13、14、以及按压机构15。支承构件12如图2所示那样跨越制动制动盘11的外周侧而配置,并固定于车辆的非旋转部。图1所示的一对衬块13、14支承于支承构件12,并与制动盘11的两面11a、11b相对配置。按压机构15夹持一对衬块13、14并向制动盘11的两面11a、11b按压。
[0028] 以下,使用彼此相差90°的三个盘轴线方向X、盘切线方向Y、盘径方向Z进行说明。盘轴线方向X是与制动盘11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盘切线方向Y是与包含制动盘11的中心轴线与衬块13、14的各自的中心在内的面、以及制动盘11的外周面之间的交点位置的切线平行的方向。盘径方向Z是与制动盘11的中心轴线正交并与通过衬块13或衬块
14的中心的径向线平行的方向。在盘径方向Z上,将制动盘11的中心轴线侧作为内侧,将与制动盘11的中心轴线相反的一侧作为外侧。
[0029] 如图2所示,支承构件12由托架17、以及安装于托架17的一对衬块引导件18、18构成。托架17以跨越制动盘11的外周侧的方式配置,并安装于车辆的非旋转部。托架17是具有内侧配置部20、外侧配置部21、以及一对连结部22、22的一体成形品。内侧配置部20相对于制动盘11配置为与其内侧(车宽度方向内侧)的面11a相对。外侧配置部21以相对于制动盘11与其外侧(车宽度方向外侧)的面11b相对的方式配置为离开内侧配置部20。一对连结部22、22配置为相互沿盘切线方向Y分离,并均以沿盘轴线方向X跨越制动盘11的外周侧的状态将内侧配置部20与外侧配置部21连结。
[0030] 内侧配置部20具有沿盘切线方向Y延伸的安装基部24。另外,内侧配置部20如在图2中示出一个、在图1中示出另一个那样地具有一对内侧衬块支承部26、26。一对内侧衬块支承部26、26从安装基部24的盘切线方向Y的两端部向盘径方向Z的外侧延伸。一对内侧衬块支承部26、26的相对于安装基部24的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连结于连结部22、22。虽然在图2中仅图示一个,但在内侧配置部20并且在安装基部24的盘切线方向Y的两端的两个部位形成有安装孔27。托架17利用被螺丝固定于这些安装孔27的紧固工具(螺栓)固定于车辆的非旋转部。
[0031] 外侧配置部21具有沿盘切线方向Y延伸的、图1所示的外梁部30。另外,外侧配置部21如在图1示出一个、在图2中示出另一个那样地具有一对外侧衬块支承部31、31。一对外侧衬块支承部31、31从外梁部30的盘切线方向Y的两端部向盘径方向Z的外侧延伸。一对外侧衬块支承部31、31的相对于外梁部30的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连结于连结部22、
22。
[0032] 在一对连结部22、22、一对内侧衬块支承部26、26以及一对外侧衬块支承部31、31安装有一对衬块引导件18、18。换句话说,如图2所示,一个衬块引导件18安装于在盘切线方向Y上均处于相同的一侧的连结部22、内侧衬块支承部26以及外侧衬块支承部31。另外,如图1所示,另一个衬块引导件18安装于在盘切线方向Y上均处于相同的相反侧的连结部22、内侧衬块支承部26以及外侧衬块支承部31。
[0033] 图1所示的一对衬块13、14以能够沿盘轴线方向X移动的方式支承于支承构件12。一个衬块13配置于制动盘11的内侧(车宽度方向内侧)。该内侧的衬块13的盘切线方向Y的两端部经由图2所示的一对衬块引导件18、18支承于在图2中示出一个、在图
1中示出另一个的一对内侧衬块支承部26、26。
[0034] 如图1所示,另一个衬块14配置于制动盘11的外侧(车宽度方向外侧)。该衬块14的盘切线方向Y的两端部经由图2所示的一对衬块引导件18、18支承于在图2中示出一个、在图1中示出另一个的一对外侧衬块支承部31、31。
[0035] 如图1所示,内侧的衬块13由衬垫33与板34构成。衬垫33在面33a上与制动盘11接触。在衬垫33的与面33a相反的面33b设有板34。板34的衬垫33侧的面34a和衬垫33的板34侧的面33b被固定。由此,内侧的衬块13将衬垫33与板34一体化而构成。
内侧的衬块13的板34的与衬垫33相反的面34b与按压机构15接触。内侧的衬块13的板34的盘切线方向Y的两端部支承于支承构件12。内侧的衬块13被按压机构15按压,从而在衬垫33的面33a上与制动盘11接触。
[0036] 外侧的衬块14具有作为与内侧的衬块13共用的部件的衬块主体35。衬块主体35也在面33a上与制动盘11接触。在衬块主体35的与面33a相反的面33b设有板34。板34的衬垫33侧的面34a和衬垫33的板34侧的面33b被固定。由此,外侧的衬块14的衬块主体35将衬垫33与板34一体化而构成。衬块主体35的板34的盘切线方向Y的两端部也支承于支承构件12。
[0037] 外侧的衬块14具备衬块主体35、第1垫片36、以及第2垫片37。第1垫片36设于衬块主体35的板34的与接触于衬垫33的面34a相反的面34b。第1垫片36在面36a上与板34的面34b接触。在第1垫片36的与面36a相反的面36b上设有第2垫片37。第2垫片37在面37a上与第1垫片36的面36b接触。第2垫片37的与面37a相反的一侧的面37b接触于按压机构15。通过用按压机构15按压第2垫片37的面37b,从而外侧的衬块14在衬块主体35的面33a上与制动盘11接触。
[0038] 如图2所示,按压机构15沿盘轴线方向X跨越制动盘11的外周侧地配置,并以能够沿盘轴线方向X移动的方式安装于支承构件12。按压机构15具有:钳体41、安装于钳体41的盘切线方向Y的两端部的一对螺栓42、42、利用一对螺栓42、42安装于钳体41的一对滑动销43、43、以及覆盖一对滑动销43、43的一对销保护罩44、44。
[0039] 一对滑动销43、43以能够沿盘轴线方向X滑动的方式嵌合于沿盘轴线方向X形成于托架17的一对连结部22、22的省略图示的支承孔。由此,固定于滑动销43、43的钳体41能够与滑动销43、43一体地沿盘轴线方向X移动。
[0040] 一对销保护罩44、44与一对滑动销43、43的移动导致的、从省略图示的支承孔突出的突出量的变化相应地伸缩。由此,一对销保护罩44、44始终覆盖滑动销43、43的从托架17露出的部分。
[0041] 如图1所示,按压机构15具有活塞48、活塞密封件49、活塞保护罩50、以及按压板51。活塞48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设于钳体41的内侧(车宽度方向内侧),并设于按压机构15中的盘轴线方向X的一侧。活塞密封件49将钳体41与活塞48的间隙密封。活塞保护罩50连结于钳体41与活塞48而覆盖活塞48的从钳体41露出的部分。
[0042] 钳体41具有缸体部56、桥部57、以及爪部58。在缸体部56形成有供活塞48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嵌合的孔55。桥部57从该缸体部56的盘径方向Z的外侧位置跨越制动盘11的外周而向盘轴线方向X延伸。爪部58相对于桥部57的缸体部56从相反的一侧向盘径方向Z的内侧延伸而与缸体部56相对。换言之,桥部57将缸体部56与爪部58连结。另外,如图2所示,钳体41具有一对延伸部59、59。一对延伸部59、59从缸体部56向盘切线方向Y的两侧延伸,并在顶端侧利用一对螺栓42、42安装有所述滑动销43、43。钳体41是通过铸造形成缸体部56、桥部57、爪部58、以及一对延伸部59、59的一体成形品。
[0043] 如图1所示,孔55以向爪部58侧开口的方式沿盘轴线方向X形成于缸体部56。由此,缸体部56具有相对于爪部58为相反的一侧的底部61、以及从底部61的外周缘部起呈筒状而向爪部58侧延伸的筒状部62。换句话说,缸体部56形成有底筒状。在孔55的内周面并且在盘轴线方向X的中间位置形成有圆环状的活塞密封件槽63。另外,在孔55的内周面并且在爪部58侧的端部形成有圆环状的保护罩支承槽64。在活塞密封件槽63嵌合有活塞密封件49,由此,活塞密封件49支承于缸体部56。在缸体部56的底部61形成有沿盘轴线方向X贯穿的通孔65。通孔65被在向车辆组装时拆卸的盖66封堵。
[0044] 活塞48形成为具有底部71与从底部71的外周缘部起呈圆筒状延伸的圆筒状部72的有底筒状。在圆筒状部72的与底部71相反的一侧的外周部形成有圆环状的保护罩支承槽73。活塞48以底部71位于孔55的里侧(底部61侧)的姿势嵌合于孔55以及活塞密封件49。活塞密封件49将缸体部56与活塞48的间隙密封。
[0045] 活塞保护罩50的一端侧嵌合于缸体部56的保护罩支承槽64而连结于缸体部56,另一端侧嵌合于活塞48的保护罩支承槽73而连结于活塞48。
[0046] 按压板51安装于活塞48。按压板51具有将相对于圆筒状部72的底部71为相反的一侧的端面覆盖的盖板部75、以及从盖板部75延伸而卡止于圆筒状部72的内周面的一对卡止爪76、76。
[0047] 活塞48在支承于缸体部56的状态下以相对于圆筒状部72的底部71为相反的一侧的端面与爪部58相对。活塞48在缸体部56内沿盘轴线方向X滑动。活塞48与内侧的衬块13的相对于制动盘11为相反的一侧相对,并经由按压板51按压内侧的衬块13。
[0048] 在爪部58形成有从盘径方向Z的内侧的端部向盘径方向Z的外侧凹陷的凹部78。凹部78是供将孔55内加工的工具通过的部分。由此,凹部78相对于孔55、换句话说是活塞48的中心对准盘切线方向Y以及盘径方向Z的两个方向的位置。爪部58具有桥部57侧的基部79、和在图1中仅图示出一个的、从基部79的盘切线方向Y的两侧向盘径方向Z的内侧突出的一对突出部80。爪部58与外侧的衬块14的相对于制动盘11为相反的一侧相对,并利用缸体部56侧的端面按压外侧的衬块14。
[0049] 关于按压机构15,若从通孔65向缸体部56的孔55内导入制动器液,则活塞48沿盘轴线方向X向制动盘11侧前进。于是,活塞48经由按压板51的盖板部75朝向制动盘11按压内侧的衬块13的板34。由此,衬块13经由图2所示的衬块引导件18、18在托架17的在图2中示出一个、在图1中示出另一个的一对内侧衬块支承部26、26上沿盘轴线方向X移动。利用该移动,衬块13使衬垫33的面33a接触于制动盘11的面11a。
[0050] 另外,在该按压的反作用力下,按压机构15经由图2所示的一对滑动销43、43相对于托架17向盘轴线方向X的内侧移动,利用图1所示的爪部58的制动盘11侧的端面朝向制动盘11按压外侧的衬块14。由此,衬块14经由图2所示的衬块引导件18、18在托架17的在图2中示出一个、在图1中示出另一个的一对外侧衬块支承部31、31上沿盘轴线方向X移动。利用该移动,衬块14使图1所示的衬垫33的面33a接触于制动盘11的面11b。
[0051] 如以上那样,按压机构15通过活塞48的工作利用活塞48与爪部58从两侧夹持一对衬块13、14而向制动盘11的两面11a、11b按压。结果,按压机构15对制动盘11赋予摩擦阻力,并产生制动力。此时,支承构件12经由衬块引导件18在托架17的内侧配置部20承受衬块13的制动转矩,支承构件12经由衬块引导件18在托架17的外侧配置部21承受衬块14的制动转矩。
[0052] 如图3所示,衬块主体35形成以通过盘切线方向Y中的衬块主体35的中央并与盘切线方向Y正交的面为中心的镜面对称形状。衬块主体35的板34具有主板部83与一对凸状部84、84。在板34并且在主板部83接合有衬垫33。一对凸状部84、84从主板部83的盘切线方向Y的两端部中的盘径方向Z的中间位置向盘切线方向Y的外侧突出。衬块主体35的一对凸状部84、84支承于图2所示的支承构件12。
[0053] 如图3、图4所示,主板部83的盘径方向Z的外侧的端面83a以越向盘切线方向Y的中央侧越位于盘径方向Z的外侧的方式形成为鼓出的形状。在板34的外周缘部34A中的、包含主板部83的端面83a的盘径方向Z的外侧的端缘部83A形成有向盘径方向Z的内侧凹陷的切口部86。切口部86是端缘部83A的盘切线方向Y的中央,并且形成于板34的盘切线方向Y的中央。切口部86具有沿盘径方向Z形成的一对壁面86a、86a、以及在这些壁面86a、86a之间沿盘切线方向Y形成的底面86b。这些壁面86a、86a以及底面86b也沿盘轴线方向X形成。由此,切口部86的壁面86a、86a与盘切线方向Y正交,切口部86的底面86b与盘径方向Z正交。
[0054] 在板34的外周缘部34A中的、包含主板部83的盘径方向Z的内侧的端面83b的盘径方向Z的内侧的端缘部83B形成有向盘径方向Z的外侧凹陷的一对台阶部89、89。一对台阶部89、89形成于端缘部83B的盘切线方向Y的两端部。台阶部89、89分别具有沿盘径方向Z形成的壁面89a、以及沿盘切线方向Y形成的台阶面89b。在一对台阶部89、89中,一对壁面89a、89a配置于一对台阶部89、89相互接近的一侧,一对台阶面89b、89b配置于一对台阶部89、89相互分离的一侧。这些壁面89a、89a以及台阶面89b、89b沿盘轴线方向X而形成。由此,一对壁面89a、89a与盘切线方向Y正交,一对台阶面89b、89b与盘径方向Z正交。一对台阶面89b、89b配置于同一平面。
[0055] 主板部83的比一对台阶部89、89更靠盘切线方向Y的两外侧的一对侧面83c、83c配置于比一对凸状部84、84更靠盘径方向Z的内侧的位置。一对侧面83c、83c以越向盘径方向Z的外侧越增大彼此的盘切线方向Y的距离的方式相对于盘径方向Z倾斜。
[0056] 一对凸状部84、84的盘切线方向Y的两端的一对端面(抵接面)84a、84a位于板34的盘切线方向Y的两端。一对端面84a、84a沿盘径方向Z并且沿盘轴线方向X而形成。
换言之,一对端面84a、84a与盘切线方向Y正交。在一对凸状部84、84,在比端面84a、84a更靠盘径方向Z的外侧形成有一对台阶部91、91。一对台阶部91、91在比端面84a、84a更靠盘切线方向Y的内侧凹陷为台阶状。
[0057] 关于外侧的衬块14的衬块主体35,一对凸状部84、84经由一对衬块引导件18、18的外侧的部分以能够沿盘轴线方向X滑动的方式支承于在图2中图示出一个、在图1中图示出另一个的一对外侧衬块支承部31、31。若衬块主体35在制动时通过制动盘11的旋转向盘切线方向Y移动,则端面84a、84a中的移动方向下游侧的端面84a抵接于衬块引导件18而被衬块引导件18以及外侧衬块支承部31阻止。由此,衬块主体35被限制了在此程度以上的沿盘切线方向Y的移动。
[0058] 另外,关于该衬块主体35与作为共同部件的内侧的衬块13,一对凸状部84、84经由一对衬块引导件18、18的内侧的部分,以能够沿盘轴线方向X滑动的方式支承于在图2中图示出一个、在图1中图示出另一个的一对内侧衬块支承部26、26。若内侧的衬块13在制动时通过制动盘11的旋转向盘切线方向Y移动,则端面84a、84a中的移动方向下游侧的端面84a抵接于衬块引导件18而被衬块引导件18以及内侧衬块支承部26阻止。由此,内侧的衬块13被限制了在此程度以上的沿盘切线方向Y的移动。
[0059] 如图3、图5所示,在衬垫33的与盘切线方向Y的两端部的板34相反的一侧形成有一对倒角92、92。另外,在衬垫33并且在盘切线方向Y的中央形成有沿盘径方向Z的槽93。
[0060] 如图5所示,在外侧的衬块14的衬块主体35设有以相互重合的状态卡止于板34的面34b侧、换句话说是板34的相对于衬垫33相反的一侧的第1垫片36以及第2垫片37。第1垫片36以及第2垫片37通过将金属制的板材冲压并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因此彼此的全部接触成为第1垫片36与第2垫片37的金属面彼此接触。
[0061] 第1垫片36形成以通过盘切线方向Y中的第1垫片36的中央并与盘切线方向Y正交的面为中心的镜面对称形状。第1垫片36具有盖板部95。盖板部95形成平板状,并覆盖衬块主体35的板34的面34b。第1垫片36的所述面36a以及面36b主要形成于该盖板部95。盖板部95与盘轴线方向X正交,换言之,与盘切线方向Y平行并且与盘径方向Z平行。
[0062] 另外,第1垫片36具有外侧钩96(第1钩)。外侧钩96在盖板部95中的盘径方向Z的外侧的端缘部从盘切线方向Y的中央向盘径方向Z的外侧延伸,之后向盘轴线方向X的衬块主体35侧延伸。外侧钩96具有基板部97、中间板部98、以及顶端板部99。基板部97形成平板状,从盖板部95起形成与其同一平面并向盘径方向Z的外侧延伸。中间板部98从基板部97的与盖板部95相反的一侧的端缘部弯曲并且向盘轴线方向X的衬块主体35侧延伸。顶端板部99形成平板状,从中间板部98的与基板部97相反的一侧的端缘部向盘轴线方向X上的相对于基板部97为相反的一侧延伸。顶端板部99以越是远离基板部97的相反的一侧就越位于盘径方向Z的内侧的方式倾斜。外侧钩96设于盘切线方向Y上的第1垫片36的中央位置。基板部97、中间板部98以及顶端板部99均沿盘切线方向Y而形成,且盘切线方向Y的位置成为一定。
[0063] 第1垫片36具有一对内侧钩105、105。一对内侧钩105、105从盖板部95的盘切线方向Y上的两侧的盘径方向Z的内侧位置向盘切线方向Y的两侧延伸,之后向盘轴线方向X的衬块主体35侧延伸。一对内侧钩105、105分别具有基板部106、中间板部107、以及顶端板部108。基板部106是平板状,并且是与盖板部95同一平面,并从盖板部95向盘切线方向Y的外侧延伸。中间板部107从基板部106的与盖板部95相反的一侧的端缘部向盘轴线方向X上的与衬块主体35相反的一侧突出,之后以向衬块主体35侧折回的方式弯曲。顶端板部108形成平板状,并从中间板部107的与基板部106相反的一侧沿盘轴线方向X向与基板部106相反的一侧延伸。
[0064] 第1垫片36的外侧钩96向板34的外周缘部34A中的主板部83的端缘部83A突出而卡止于该端缘部83A。另外,第1垫片36的内侧钩105、105向板34的外周缘部34A中的盘切线方向Y的两侧的具有侧面83c、83c的侧缘部83C、83C突出,并卡止于这些侧缘部83C、83C。外侧钩96的盘切线方向Y的宽度尺寸比图4所示的板34的形成于端缘部83A的切口部86的盘切线方向Y的宽度尺寸W2、换句话说是壁面86a、86a间的距离窄,并如图
5所示那样卡止于切口部86的范围内。
[0065] 如图6所示,第1垫片36的外侧钩96接触而卡止于板34的切口部86的底面86b。另外,如图3所示,第1垫片36的一对内侧钩105、105接触而卡止于板34的盘切线方向Y的两侧面83c、83c。这样,安装于衬块主体35的状态的第1垫片36的外侧钩96设于外侧的衬块14中的盘切线方向Y的中央位置。
[0066] 在第1垫片36安装于衬块主体35的状态下,外侧钩96相对于图6中双点划线所示的自然状态成为如图6中实线所示那样向盘径方向Z的外侧弹性变形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外侧钩96在顶端板部99中的与中间板部98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盘径方向Z的内侧的顶端角缘部99a通过线接触抵接于板34的切口部86的底面86b中的盘轴线方向X的中间位置。
[0067] 如图4所示,第2垫片37形成以通过盘切线方向Y中的第2垫片37的中央并与盘切线方向Y正交的面为中心的镜面对称形状。第2垫片37具有盖板部115。盖板部115形成平板状,并如图5所示那覆盖样第1垫片36的与板34相反的一侧的面36b。第2垫片37的所述面37a以及面37b主要形成于该盖板部115。盖板部115与盘轴线方向X正交。
换言之,盖板部115与盘切线方向Y平行并且与盘径方向Z平行。
[0068] 另外,第2垫片37具有外侧钩116(第2钩)。外侧钩116在盖板部115中的盘径方向Z的外侧的端缘部从盘切线方向Y的中央向盘径方向Z的外侧延伸,之后向盘轴线方向X的衬块主体35侧延伸。
[0069] 外侧钩116具有基板部117、弯曲板部118、中间板部119、弯曲板部120以及顶端板部121。基板部117形成平板状,并与盖板部115为同一平面,并从盖板部115向盘径方向Z的外侧延伸。如图6所示,弯曲板部118从基板部117的与盖板部115相反的一侧的端缘部弯曲并且向盘轴线方向X的衬块主体35侧延伸。中间板部119形成平板状并从,弯曲板部118的与基板部117相反的一侧的端缘部沿盘轴线方向X向相对于基板部117为相反的一侧延伸。弯曲板部120从中间板部119的与弯曲板部118相反的一侧的端缘部弯曲并且沿盘轴线方向X向相对于基板部117为相反的一侧延伸。弯曲板部120以越是远离基板部117的相反的一侧就越位于盘径方向Z的内侧的方式弯曲。顶端板部121形成平板状,并从弯曲板部120的与中间板部119相反的一侧的端缘部沿盘轴线方向X向相对于基板部117为相反的一侧延伸。顶端板部121以越是远离基板部117的相反的一侧就越位于盘径方向Z的内侧的方式倾斜地延伸。
[0070] 如图4所示,外侧钩116设于盘切线方向Y上的第2垫片37的中央位置。如图5所示,基板部117、弯曲板部118、中间板部119、弯曲板部120以及顶端板部121均沿盘切线方向Y而形成,且盘切线方向Y的位置成为一定。
[0071] 第2垫片37具有一对内侧钩125、125。一对内侧钩125、125从盖板部115的盘径方向Z的内侧中的盘切线方向Y的两侧位置向盘径方向Z的内侧延伸,之后向盘轴线方向X的衬块主体35侧延伸。一对内侧钩125、125分别具有基板部126、中间板部127、以及图3所示的顶端板部128。图5所示的基板部126形成平板状,并且是与盖板部115为同一平面,并从盖板部115向盘径方向Z的内侧延伸。中间板部127从基板部126的与盖板部115相反的一侧的端缘部向盘轴线方向X上的与衬块主体35相反的一侧突出,之后以向衬块主体35侧折回的方式弯曲。图3所示的顶端板部128从图5所示的中间板部127的与基板部126相反的一侧的端缘部沿盘轴线方向X向相对于基板部126为相反的一侧延伸。
[0072] 第2垫片37具有一对滑动限制部135、135。一对滑动限制部135、135向盖板部115中的盘径方向Z的中间位置从盖板部115的盘切线方向Y的两侧位置沿盘切线方向Y向与盖板部115相反的一侧延伸,之后沿盘轴线方向X向与衬块主体35相反的一侧突出。
一对滑动限制部135、135分别具有基板部136和限制板部137。
[0073] 基板部136形成平板状,并且是与盖板部115为同一平面,并从盖板部115向盘切线方向Y的外侧延伸。限制板部137是平板状,并从基板部136的与盖板部115相反的一侧的端缘部向盘轴线方向X上的相对于衬块主体35为相反的一侧突出。这样,设于第2垫片37中的盘切线方向Y的两侧的一对滑动限制部135、135抵接于图2所示的支承构件12而限制第2垫片37的盘切线方向Y的滑动。
[0074] 如图5所示,第2垫片37的外侧钩116向板34的外周缘部34A中的主板部83的端缘部83A突出而卡止于该端缘部83A。
[0075] 另外,第2垫片37的内侧钩125、125向板34的外周缘部34A中的盘径方向Z的内侧的台阶部89、89突出而卡止于台阶部89、89。
[0076] 第2垫片37的外侧钩116形成于与第1垫片36的外侧钩96相对的部位、换句话说是与外侧钩96重合盘切线方向Y的位置并与盘径方向Z相对的位置(外侧钩96的盘径向外侧)。外侧钩116的图4所示的盘切线方向Y的宽度尺寸W1比板34的切口部86的盘切线方向Y的宽度尺寸W2、换句话说是壁面86a、86a间的距离窄,并卡止于切口部86的范围内。图5所示的第1垫片36的外侧钩96的盘切线方向Y的宽度尺寸与外侧钩116的盘切线方向Y的宽度尺寸W1相等。
[0077] 如图6所示,第2垫片37的外侧钩116接触而卡止于板34的切口部86。另外,如图3所示,第2垫片37的一对内侧钩125、125接触而卡止于板34的台阶部89、89的台阶面89b、89b。这样,安装于衬块主体35的状态的第2垫片37的外侧钩116设于外侧的衬块14中的盘切线方向Y的中央位置。
[0078] 如图6所示,第2垫片37的外侧钩116沿盘轴线方向X跨越第1垫片36的外侧钩96而形成。在第2垫片37安装于衬块主体35的状态下,外侧钩116相对于图6中双点划线所示的自然状态成为如图6中实线所示那样向盘径方向Z的外侧弹性变形的状态。此时,外侧钩116在板34的切口部86的底面86b侧并且是衬垫33侧的角缘部86c(角部)通过线接触与顶端板部121的盘径方向Z的内侧的面121a抵接。此时,顶端板部121以越是盘轴线方向X的相对于基板部117为相反的一侧越位于盘径方向Z的内侧的方式倾斜。结果,外侧钩116卡止于板34。若顶端板部121的盖板部115欲沿盘轴线方向X向离开板
34的方向移动,则克服该移动的力变大。由此,外侧钩116限制第2垫片37从板34的脱离。第2垫片37的外侧钩116接触而卡止于板34中的、不与第1垫片36的外侧钩96接触的部位即角缘部86c。
[0079] 如图4所示,第2垫片37的一对滑动限制部135、135的一对限制板部137、137的与基板部136、136相反的一侧的端面137a、137a与衬块主体35的盘切线方向Y的两侧的端面84a、84a平行。滑动限制部135、135间的宽度尺寸W3、换句话说是端面137a、137a间的尺寸W3被设定为相对于衬块主体35的端面84a、84a的宽度尺寸W4、外侧钩116的宽度尺寸W1、以及切口部86的宽度尺寸W2满足以下的关系。
[0080] (W2-W1)≥(W4-W3)
[0081] 衬块主体35的盘切线方向Y的端面84a、84a在盘切线方向Y上抵接于图2所示的支承构件12,被限制了向盘切线方向Y的两侧的在此程度以上的移动。图4所示的第2垫片37的滑动限制部135、135的盘切线方向Y的端面137a、137a在盘切线方向Y上抵接于图2所示的支承构件12,被限制了向盘切线方向Y的两侧的在此程度以上的移动。将使图4所示的盘切线方向Y的相同的一侧的端面84a以及端面137a抵接的支承构件12的抵接位置与盘切线方向Y的位置对准。
[0082] 另外,将使盘切线方向Y的相同的相反侧的端面84a以及端面137a抵接的支承构件12的抵接位置与盘切线方向Y的位置对准。
[0083] 在制动时,在图1所示的制动盘11的旋转过程中,按压机构15的钳体41的爪部58抵接于外侧的衬块14的第2垫片37,并经由第1垫片36将衬块主体35向制动盘11按压。于是,与旋转的制动盘11接触的衬块主体35与制动盘11一起向制动盘11的旋转方向的出口侧移动。这样移动的衬块主体35的制动盘11的旋转方向的出口侧的图4所示的端面84a抵接于图2所示的支承构件12的衬块引导件18,并被衬块引导件18以及托架17的外侧配置部21阻止。由此,托架17利用制动盘11的旋转方向的出口侧的外侧配置部21承受外侧的衬块14的制动转矩。此时,图4所示的第2垫片37与衬块主体35一起向制动盘11的旋转方向的出口侧移动。然而,由于满足所述的尺寸关系,因此即使第2垫片37向制动盘11的旋转方向的出口侧移动,制动盘11的旋转方向的出口侧的端面137a也会抵接于支承构件12,从而限制外侧钩116向切口部86的壁面86a的抵接。
[0084] 如图5所示,在衬块主体35的板34并且在凸状部84、84的位置形成有从面34b向与衬垫33相反方向突出的突起部141、141。在这些突起部141、141的一者安装有接触式传感器142,若衬垫33摩耗而盘轴线方向X上的制动盘11与板34的距离到达规定值,则接触式传感器142与制动盘11接触而产生警报音。接触式传感器142具有:通过将突起部141凿紧而固定于板34的固定部143、和在从固定部143向盘轴线方向X上的与衬垫33相反的一侧延伸之后折回而通过凸状部84的台阶部91向比面34a更靠衬垫33侧延伸的传感器部144。
[0085] 如图6所示,成为第2垫片37的外侧钩116的盘轴线方向X中的顶端部位置的顶端板部121的盘径方向Z的外侧的顶端角缘部121b位于比成为接触式传感器142的顶端部位置的传感器部144的顶端缘部144a更靠板34侧的位置。换句话说,盘轴线方向X上的顶端角缘部121b的位置处于从成为外侧钩96的顶端部位置的顶端角缘部99b至成为接触式传感器142的顶端部位置的顶端缘部144a的范围内。
[0086] 日本国特开2006-46561号公报所记载具备层叠垫片的衬块单元形成在衬块的背板卡止衬块侧垫片的钩、并在该钩卡止按压构件侧垫片的钩的构造。因此,在衬块的交换作业等、单独地处理衬块的作业中,特别是按压构件侧垫片容易从衬块侧垫片脱离,需要在注意该脱落的同时而进行作业,存在作业效率降低的可能性。
[0087] 与此相对,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0,衬块14中的第1垫片36的外侧钩96向板34的外周缘部34A中的主板部83的端缘部83A突出而卡止于该端缘部83A。因此,能够提高外侧钩96的脱离板34的方向的阻力,从而能够抑制外侧钩96从板34脱离。另外,第2垫片37的外侧钩116卡止于板34中的不与外侧钩96接触的位置。因此,能够提高外侧钩116的脱离板34的方向的阻力,从而能够抑制外侧钩116从板34脱离。因此,能够抑制第1垫片36以及第2垫片37从衬块14脱落。由此,能够使处理衬块14时的作业性提高。
[0088] 另外,使外侧钩96与外侧钩116相对而配置。因此,能够归整外侧钩96与外侧钩116的卡合构造,能够共同利用配置它们的板34的切口部86。因此,可实现低成本化。
[0089] 另外,外侧钩116卡止于板34的衬垫33侧的角缘部86c。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外侧钩116脱离板34的方向的阻力,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从衬块14脱离。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第2垫片37从衬块14脱离。另外,外侧钩116的顶端板部121的面121a卡止于板34的衬垫33侧的角缘部86c,因此与板34成为线接触。由此,能够减少板34的面方向上的外侧钩116的滑动阻力。由此,能够提高板34的面方向的第2垫片37的滑动性,从而能够抑制制动时的噪声的产生。
[0090] 另外,作为盘轴线方向X上的外侧钩116的顶端部位置的顶端角缘部121b位于比作为接触式传感器142的顶端部位置的顶端缘部144a更靠板34侧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在接触式传感器142产生警报音之前外侧钩116接触于制动盘11。因此,能够抑制第2垫片37的破损。
[0091] 另外,由于外侧钩116设于制动盘11的切线方向上的衬块14的中央位置,因此能够沿盘切线方向Y的两个方向良好地滑动。由此,能够使第2垫片37沿盘切线方向Y的两个方向良好地滑动。因此,无论制动盘11的旋转方向如何,都能够抑制制动时的噪声的产生。
[0092] 另外,外侧钩116的盘切线方向Y的宽度尺寸W1比形成于板34的外周缘部34A的切口部86的宽度尺寸W2窄。因此,外侧钩116能够在切口部86的范围内良好地滑动。由此,能够提高第2垫片37的滑动性,从而能够抑制制动时的噪声的产生。
[0093] 滑动限制部135、135间的宽度尺寸W3相对于在盘切线方向Y上抵接于支承构件12的衬块14的盘切线方向Y的两侧的端面84a、84a间的宽度尺寸W4、外侧钩116的宽度尺寸W1、以及切口部86的宽度尺寸W2成为(W2-W1)≥(W4-W3)的关系。由此,在制动时,在外侧钩116抵接于切口部86的壁面86a之前,滑动限制部135抵接于支承构件12,能够抑制外侧钩116抵接于切口部86的壁面86a。由此,能够抑制外侧钩116被施加负载。
[0094] 第1垫片36与第2垫片37的各自的金属面彼此接触。因此,若将第2垫片37的外侧钩116卡止于第1垫片36的外侧钩96,则第2垫片37更容易脱离。因此,通过将第2垫片37的外侧钩116卡止于板34中的不与外侧钩96接触的位置所带来的、抑制第2垫片37脱离衬块14的效果较好。
[0095] “第2实施方式”
[0096] 接下来,主要基于图7对第2实施方式以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用相同的名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0097] 在第2实施方式中,使用了一部分与第1垫片36不同的第1垫片236,并使用了一部分与第2垫片37不同的第2垫片237。相对于第1垫片36的外侧钩96,第1垫片236的在盘切线方向Y上分割为两个分割部297、297而具有沿盘切线方向Y分离配置的外侧钩296(第1钩)这一点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外侧钩296的两个分割部297、297的沿盘切线方向Y观察的形状形成与外侧钩96相同的形状。
[0098] 相对于外侧钩116,第2垫片237的外侧钩316(第2钩)具有宽度比顶端板部121窄的顶端板部321这一点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外侧钩316沿盘切线方向Y观察的形状与外侧钩116相同。外侧钩316的顶端板部321的宽度比外侧钩296的分割部297、297间的间隙的宽度窄,外侧钩316的顶端板部321配置于分割部297、297之间。
[0099] 根据这种第2实施方式,外侧钩316配置于外侧钩296的分割的两个分割部297、297之间。因此,能够抑制外侧钩296与外侧钩316的干涉。由此,外侧钩296以及外侧钩
316的形状的自由度变高。
[0100] “第3实施方式”
[0101] 接下来,主要基于图8对第3实施方式以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用相同的名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0102] 在第3实施方式中,使用了一部分与第2垫片37不同的第2垫片337。相对于第2垫片37的外侧钩116,该第2垫片337具有一部分不同的外侧钩416(第2钩)。该外侧钩416除了具有与外侧钩116相同的基板部117、弯曲板部118、中间板部119、弯曲板部120以及顶端板部121之外,还具有弯曲板部417和弯曲板部418。相对于顶端板部121的弯曲板部120,弯曲板部417形成从相反的一侧的端缘部弯曲并且向盘径方向Z的内侧并且盘轴线方向X的板34侧折回的形状。弯曲板部418形成从该弯曲板部417的与顶端板部
121相反的一侧的端缘部弯曲且向盘径方向Z的内侧并且是在盘轴线方向X上与板34相反的一侧折回的形状。而且,外侧钩416沿盘轴线方向X跨越外侧钩96而形成,弯曲板部
418抵接并卡止于板34的衬垫33侧的面34a。
[0103] 根据这样的第3实施方式,外侧钩416卡止于板34的衬垫33侧的面34a。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外侧钩416的脱离板34的方向的阻力,能够进一步抑制外侧钩416脱离板34。
[0104]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1垫片36的外侧钩96(第1钩)与第2垫片37的外侧钩116(第2钩)设于外侧的衬块14中的盘切线方向Y的中央位置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设置两个第1以及第2钩的组,以所述制动盘切线方向Y的中央位置为对称在左右分别配置有一组。另外,说明了第1垫片36为金属制的情况,但也可以在其表面黏贴橡胶。
[0105] 以上叙述的本实施方式具备:支承构件,其跨越制动盘的外周侧而配置;一对衬块,其支承于所述支承构件,并与所述制动盘的两面相对而配置;以及按压机构,其能够将所述一对衬块按压于所述制动盘;所述衬块具备:衬垫,其与所述制动盘接触;板,其设于所述衬垫的与所述制动盘相反的面;第1垫片,其设于所述板的与所述衬垫相反的面;以及第2垫片,其设于所述第1垫片的与所述板相反的面,在所述第1垫片形成有向所述板的外周缘部突出而卡止于所述外周缘部的第1钩,在所述第2垫片并且在与所述第1钩相对的位置(盘径向外侧)形成有第2钩,所述第2钩卡止于所述板中的、不与所述第1钩接触的部位。
[0106] 这样,第1垫片的第1钩向板的外周缘部突出而卡止于所述外周缘部。因此,能够提高第1钩的脱离板的方向的阻力,从而能够抑制第1钩从板脱离。另外,第2垫片的第2钩卡止于板中的、不与第1钩接触的位置。因此,能够提高第2钩的脱离板的方向的阻力,从而能够抑制第2钩从板脱离。换句话说,通过使将第1钩卡止于板的外周缘部的情况下的它们之间的摩擦系数高于将第1钩卡止于第2钩的情况下的它们之间的摩擦系数,能够抑制第2钩脱离板。因此,能够抑制第1垫片以及第2垫片脱离衬块。另外,通过使第1钩与第2钩相对而配置,能够归整第1钩与第2钩的卡合构造,从而能够实现局部共用化。因此,可实现低成本化。
[0107] 另外,所述第2钩跨越所述第1钩而形成,并卡止于所述板的所述衬垫侧的角部。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第2钩脱离板的方向的阻力,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脱离板的情况。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第2垫片脱离衬块。另外,由于第2钩卡止于板的衬垫侧的角部,因此将会与板进行线接触。
[0108] 由此,能够减少板的面方向上的第2钩的滑动阻力。由此,能够提高板的面方向的第2垫片的滑动性,从而能够抑制制动时的噪声的产生。
[0109] 所述第2钩跨越所述第1钩而形成,并卡止于所述板的所述衬垫侧的面。由此,能够提高第2钩脱离板的方向的阻力,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脱离板的情况。
[0110] 所述第1钩分割为两个分割部,所述第2钩配置于所述两个分割部之间。由此,第2钩配置于第1钩的分割的两个分割部之间。因此,能够抑制第1钩与第2钩的干涉。由此,第1钩以及第2钩的形状的自由度变高。
[0111] 在所述板设有若所述衬垫摩耗而所述制动盘的轴线方向上的所述制动盘与所述板之间的距离到达规定值、则与所述制动盘接触而产生警报音的接触式传感器,所述制动盘的轴线方向上的所述第2钩的顶端部位置是比所述接触式传感器的顶端部位置更靠所述板侧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在接触式传感器产生警报音之前第2钩接触于盘。因此,能够抑制第2垫片的破损。
[0112] 所述第2钩设于所述制动盘的切线方向上的所述衬块的中央位置。由此,所述第2钩能够沿盘的切线方向的两个方向良好地滑动。由此,第2垫片能够沿盘的切线方向的两个方向良好地滑动。因此,无论盘的旋转方向如何,都能够抑制制动时的噪声的产生。
[0113] 设于所述制动盘的切线方向上的所述衬块的中央位置的所述第2钩被设定为所述切线方向的宽度尺寸W1比形成于所述板的外周缘部的切口部的所述切线方向的宽度尺寸W2窄,并卡止于所述切口部的范围内。由此,第2钩能够在切口部的范围内良好地滑动。由此,能够提高第2垫片的滑动性,从而能够抑制制动时的噪声的产生。
[0114] 在所述第2垫片的所述切线方向的两侧设有在所述制动盘的切线方向上抵接于所述支承构件而限制所述第2垫片的滑动的滑动限制部,所述滑动限制部间的宽度尺寸W3相对于在所述制动盘的切线方向上抵接于所述支承构件的所述衬块的设于所述切线方向两侧的抵接面间的宽度尺寸W4、所述第2钩的所述宽度尺寸W1、以及所述切口部的所述宽度尺寸W2满足(W2-W1)≥(W4-W3)的关系。由此,在第2钩抵接于切口部的壁面之前,滑动限制部抵接于支承构件,能够抑制第2钩抵接于切口部的壁面。由此,能够抑制第2钩被施加负载。
[0115] 所述第1垫片与所述第2垫片的各自的金属面彼此接触。由此,因第2垫片容易从第1垫片脱离,因此将第2垫片的第2钩卡止于板中的、不与第1钩接触的位置所带来的、抑制第2垫片脱离衬块的效果较好。
[0116]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添附的权利要求所规定的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替换以及其他的变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IPRDB是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专利查询、专利分析

电话:13651749426

侵权分析

IPRDB的侵权分析产品是IPRDB结合多位一线专利维权律师和专利侵权分析师的智慧,开发出来的一款特色产品,也是市面上唯一一款帮助企业研发人员、科研工作者、专利律师、专利分析师快速定位侵权分析的产品,极大的减少了用户重复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无效或侵权分析的准入门槛。

立即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