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马达

阅读:918发布:2021-03-03

IPRDB可以提供马达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马达,所述马达的轴承保持架包括多个保持架凸部和多个保持架凹部。保持架凹部位于比保持架凸部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保持架凸部的径向外侧的面至少局部与安装板的翻边部接触。保持架凹部的径向内侧的面至少局部与轴承部接触。并且,翻边部具有倒向径向外侧而与电路板接触的多个铆接部。多个铆接部分别配置于多个保持架凹部的径向外侧。,下面是马达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马达,包括:

轴承保持架,其在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的周围沿轴向呈圆筒状延伸;

轴承部,其固定于所述轴承保持架的径向内侧;

安装板,其固定于所述轴承保持架的径向外侧,且沿与所述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延展;

电路板,其配置于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或者下表面;

定子铁芯,其在比所述安装板靠上方的位置固定于所述轴承保持架的径向外侧;

线圈,其安装于所述定子铁芯;

轴,其被所述轴承部支撑为能够旋转;以及磁铁,其与所述轴一同旋转,

所述安装板包括:

板状部,其具有与所述中心轴线同轴设置的圆孔;以及翻边部,其从所述圆孔的边缘沿轴向突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保持架包括:

多个保持架凸部,所述多个保持架凸部的径向外侧的面至少局部与所述翻边部接触;

以及

多个保持架凹部,所述多个保持架凹部位于比所述保持架凸部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且所述多个保持架凹部的径向内侧的面至少局部与所述轴承部接触,所述多个保持架凸部和所述多个保持架凹部沿周向交替设置,所述翻边部具有向径向外侧产生塑性变形而与所述电路板接触的多个铆接部,多个所述铆接部分别配置于多个所述保持架凹部的径向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部具有在轴向的端部与内周面之间倾斜延展的锥形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板状部设置有沿远离所述电路板的方向延伸的台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凸部具有从保持架凸部的径向外侧的面进一步向径向外侧突出的二次凸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部具有一个以上的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止转部,所述止转部与所述保持架凹部接触或者与所述保持架凹部在径向对置,且所述止转部位于比所述保持架凸部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转部是所述翻边部倒向径向内侧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包括平板状的基部、和一个以上的从所述基部朝向电路板侧沿轴向延伸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具有与所述电路板的与所述安装板相反一侧的面接触的突出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具有与所述电路板的所述安装板侧的面接触的支撑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或者8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具有俯视时从外形向内侧凹陷的凹陷部,所述突出部通过所述凹陷部的内侧而与所述电路板的与所述安装板相反一侧的面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者8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在俯视时为U字形状,所述突出部向与所述凹部俯视时的开口方向垂直的方向弯曲,从而与所述电路板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具有一对所述突出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具有沿轴向贯通的插通孔,所述突出部通过所述插通孔而与所述电路板的与所述安装板相反一侧的面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具有平板状的基部、和一个以上的从所述基部朝向电路板侧沿轴向延伸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具有与所述电路板的所述安装板侧的面接触的支撑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保持架包括:

筒状部,其包括多个所述保持架凸部以及多个所述保持架凹部;以及凸缘部,其从所述筒状部的下端部向径向外侧延展。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保持架具有在所述翻边部与所述凸缘部之间沿径向贯通所述保持架凸部的贯通孔。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保持架具有沿轴向贯通所述凸缘部的贯通孔或者切口,所述贯通孔或者所述切口的周向的位置与所述保持架凸部的周向的位置重叠。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部具有位于所述铆接部的下方的第一切口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具有位于所述多个铆接部之间的第二切口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部具有外径相等的第一轴承以及第二轴承,所述保持架凹部的径向内侧的面,从所述第一轴承的径向外侧的位置到所述第二轴承的径向外侧的位置,以相同的径沿轴向连续。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部包括:

第一轴承;以及

第二轴承,其外径比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径大,所述轴承保持架包括:

小径部,其保持所述第一轴承;以及大径部,其径比所述小径部的径大,所述大径部位于所述小径部的上侧或者下侧,且保持所述第二轴承。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保持架还具有将所述小径部的所述大径部侧的端部与所述大径部的所述小径部侧的端部连接的环状的圆板部,所述圆板部与所述安装板接触。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凸部的周向的宽度比所述保持架凹部的周向的宽度大。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凸部的周向中央部的曲率半径比所述周向中央部与所述中心轴线间的距离大。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凸部的周向中央部的径向的厚度比所述保持架凸部的周向两端部的径向的厚度薄。

说明书全文

马达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达。

背景技术

[0002] 例如,在日本特开2006-5972号公报中公开了以往的一种马达的结构。该公报中的马达包括安装基底和安装于安装基底上的印刷基板(段落0029,图1)。并且,在该公报中,在安装基底的安装用筒状部的内侧配置有推力帽、轴承机壳以及套筒(段落0029,段落0033,图1)。
[0003] 在日本特开2006-5972号公报中记载了通过铆接处理将印刷基板安装于安装基底(段落0035,图3)的技术。但是,在该公报中的图3的结构中,除了用于配置安装基底的安装用筒状部的孔以外,还在印刷基板设置铆接处理用的孔。因此,印刷基板的电子部件的装配面积减小相应于铆接处理用的孔的大小的量。
[0004] 为了确保电子部件的装配面积,考虑不在印刷基板设置铆接处理用的孔,而是将安装用筒状部向径向外侧铆接从而固定印刷基板。但是,若铆接安装用筒状部,则存在配置于安装用筒状部的内侧的轴承机壳等部件被铆接部按压而向径向内侧变形的危险。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对象是马达,所述马达包括大致圆筒状的轴承保持架、固定于轴承保持架的径向内侧的轴承部、以及固定于轴承保持架的径向外侧的安装板。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铆接部和轴承保持架的接触并能够抑制轴承保持架的变形以及伴随轴承保持架的变形而产生的轴承部的应变的马达。
[0006] 本申请所例示的第一发明的马达包括轴承保持架、轴承部、安装板、电路板、定子铁芯、线圈、轴、以及磁铁,所述轴承保持架在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的周围,沿轴向呈大致圆筒状延伸,所述轴承部固定于所述轴承保持架的径向内侧,所述安装板固定于所述轴承保持架的径向外侧且沿与所述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延展,所述电路板配置于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或者下表面,所述定子铁芯在比所述安装板靠上方的位置固定于所述轴承保持架的径向外侧,所述线圈安装于所述定子铁芯,所述轴被所述轴承部支撑为能够旋转,所述磁铁与所述轴一同旋转,所述安装板具有板状部和翻边部,所述板状部具有与所述中心轴线同轴设置的圆孔,所述翻边部从所述圆孔的边缘沿轴向突出,所述轴承保持架具有多个保持架凸部和多个保持架凹部,所述多个保持架凸部的径向外侧的面至少局部与所述翻边部接触,所述多个保持架凹部位于比所述保持架凸部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且所述多个保持架凹部的径向内侧的面至少局部与所述轴承部接触,所述多个保持架凸部和所述多个保持架凹部沿周向交替设置,所述翻边部具有向径向外侧产生塑性变形而与所述电路板接触的多个铆接部,所述多个铆接部分别配置于所述多个保持架凹部的径向外侧。
[0007] 根据本申请所例示的第一发明,能够抑制铆接部和轴承保持架间的接触。因此,能够抑制轴承保持架的变形以及伴随轴承保持架的变形而产生的轴承部的应变。

附图说明

[0008]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局部横剖视图。
[0009] 图2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纵剖视图。
[0010] 图3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轴承保持架的立体图。
[0011] 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轴承保持架的纵剖视图。
[0012]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局部横剖视图。
[0013]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局部纵剖视图。
[0014]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局部横剖视图。
[0015] 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局部横剖视图。
[0016] 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局部纵剖视图。
[0017] 图10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局部纵剖视图。
[0018] 图11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局部纵剖视图。
[0019] 图12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俯视图。
[0020] 图13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固定部的主视放大图。
[0021] 图14是变形例所涉及的轴承保持架的纵剖视图。
[0022] 图15是变形例所涉及的轴承保持架的俯视图。
[0023] 图16是变形例所涉及的马达的局部纵剖视图。
[0024] 图17是变形例所涉及的马达的局部纵剖视图。
[0025] 图18是变形例所涉及的马达的局部横剖视图。
[0026] 图19是变形例所涉及的马达的局部横剖视图。
[0027] 图20是变形例所涉及的马达的局部纵剖视图。
[0028] 图21是变形例所涉及的轴承保持架的立体图。
[0029] 符号的说明
[0030] 1、1A马达
[0031] 9、9A、9E中心轴线
[0032] 2静止部
[0033] 3旋转部
[0034] 21、21A、21D、21G、21I安装板
[0035] 22、22A、22G电路板
[0036] 23、23A、23B、23C、23D、23H轴承保持架
[0037] 24、24A、24D轴承部
[0038] 25间隔部件
[0039] 26定子铁芯
[0040] 27线圈
[0041] 31、31A轴
[0042] 32转子保持架
[0043] 33磁铁
[0044] 40、40B、40C筒状部
[0045] 41、41A、41B、41C、41E、41F、41H保持架凸部
[0046] 42、42A、42B、42E、42F、42H保持架凹部
[0047] 43倾斜部
[0048] 44插入部
[0049] 50、50B、50C凸缘部
[0050] 51第一切口部
[0051] 52C贯通孔
[0052] 210、210G第一插入孔
[0053] 210A圆孔
[0054] 211、211A、211G翻边部
[0055] 212内侧板状部
[0056] 212A板状部
[0057] 213台阶部
[0058] 214外侧板状部
[0059] 215、215A、215G铆接部
[0060] 216锥形面
[0061] 221第二切口部
[0062] 231D小径部
[0063] 232D大径部
[0064] 233D圆板部
[0065] 241、241D第一轴承
[0066] 242、242D第二轴承
[0067] 260第二插入孔
[0068] 261铁芯背部
[0069] 262齿
[0070] 263压入凸部
[0071] 264定位凸部
[0072] 411二次凸部
[0073] 412B贯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74]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申请中,分别将与马达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称作“轴向”,将与马达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称作“径向”,将沿以马达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称作“周向”。并且,在本申请中,以轴向为上下方向,相对于安装板以定子铁芯侧为“上”来说明各部分的形状和位置关系。但是,这只是为了方便说明而定义的上下,并不限定本发明所涉及的马达在使用时的方向。
[0075] <1.第一实施方式>
[0076]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1A的局部横剖视图。如图1所示,马达1A包括安装板21A、电路板22A、轴承保持架23A、轴承部24A以及轴31A。
[0077] 轴承保持架23A在中心轴线9A的周围沿轴向呈大致圆筒状延伸。安装板21A固定于轴承保持架23A的径向外侧。并且,安装板21A沿与中心轴线9A正交的方向延展。电路板22A配置于安装板21A的上表面或者下表面。轴承部24A固定于轴承保持架23A的径向内侧。轴31A被轴承部24A支撑为能够旋转。
[0078] 并且,马达1A还包括省略图示的定子铁芯、线圈以及磁铁。定子铁芯在比安装板21A靠上侧的位置固定于轴承保持架23A的径向外侧。线圈安装于定子铁芯。磁铁与轴一同旋转。
[0079] 安装板21A具有板状部212A以及翻边部211A。板状部212A具有与中线轴线9A同轴设置的圆孔210A。翻边部211A从圆孔210A的边缘向轴向突出。
[0080] 轴承保持架23A具有多个保持架凸部41A和多个保持架凹部42A。保持架凹部42A位于比保持架凸部41A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多个保持架凸部41A和多个保持架凹部42A沿周向交替设置。各保持架凸部41A的径向外侧的面至少局部与翻边部211A接触。并且,各保持架凹部42A的径向内侧的面至少局部与轴承部24A接触。
[0081] 翻边部211A具有向径向外侧产生塑性变形的多个铆接部215A。各铆接部215A与电路板22A接触。并且,多个铆接部215A分别配置于多个保持架包凹部42A的径向外侧。由此,抑制了铆接部215A与轴承保持架23A间的接触。因此,抑制了保持架23A的变形以及伴随保持架23A的变形而产生的轴承部24A的应变。
[0082] <2.第二实施方式>
[0083]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84] <2-1.马达的整体结构>
[0085] 图2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1的纵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搭载于打印机、复印机等OA设备,用于使墨辊等驱动部工作。但是,本发明的马达也可用于OA设备以外的用途。例如,本发明的马达也可用于汽车等运输设备、家电产品、医疗设备、盘驱动装置以及送风风扇等来产生各种驱动力。
[0086] 如图2所示,马达1具有静止部2和旋转部3。静止部2相对于作为驱动对象的装置的壳体相对静止。旋转部3被支撑为相对于静止部2能够旋转。
[0087] 本实施方式中的静止部2具有安装板21、电路板22、轴承保持架23、轴承部24、间隔部件25、定子铁芯26以及线圈27。
[0088] 安装板21为沿与中心轴线9正交的方向延展的板部件。安装板21的材料使用比电路板22的刚性高的金属。安装板21的材料例如使用镀锌钢板、不锈钢、铝合金等。安装板21固定于作为驱动对象的装置的壳体。
[0089] 安装板21具有供轴承保持架23插入的第一插入孔210。第一插入孔210为与中心轴线9大致同轴设置的圆孔。并且,安装板21具有翻边部211、内侧板状部212、台阶部213以及外侧板状部214。翻边部211从第一插入孔210的边缘朝向轴向上侧呈大致圆筒状突出。内侧板状部212从翻边部211的下端部朝向径向外侧延展。台阶部213从内侧板状部212的外周部朝向径向外侧且下侧倾斜地延伸。并且,外侧板状部214从台阶部213的下端部更朝向径向外侧延展。
[0090] 本实施方式中的安装板21为包围轴承保持架23的外围部件的一个例子。轴承保持架23压入于翻边部211的径向内侧。由此,安装板21固定于轴承保持架23的径向外侧。在压入轴承保持架23时,通过台阶部213弯曲从而降低了向外侧板状部214施加的压入负荷。其结果是,抑制了在压入时的外侧板状部214的变形。
[0091] 并且,对后述的转子保持架32施加有偏负荷时,在轴31施加有径向负荷,且负荷传达到轴承部24,从而对安装板21施加有负荷。然而,本实施方式中的安装板21具有台阶部213。因此,该负荷不仅作用于翻边部211的下端部,也分散作用于台阶部213的上端部以及下端部。因此,降低了由作用于翻边部211的下端部的负荷而产生的应力。其结果是,抑制了伴随驱动而产生的翻边部211的变形。
[0092] 电路板22配置于内侧板状部212的上表面。电路板22例如使用玻璃环氧基板或者酚醛纸板。并且,在电路板22装配有用于向线圈27提供驱动电流的电路。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板21的台阶部213向远离电路板22的方向延伸。因此,在台阶部213以及外侧板状部214的上表面与电路板22的下表面之间存在间隙。因此,不仅在电路板22的上表面,而且在电路板22的下表面也能够配置电子部件。
[0093] 图3是轴承保持架23的立体图。图4是轴承保持架23的纵剖视图。如图3以及图4所示,轴承保持架23具有筒状部40和凸缘部50。筒状部40在中心轴线9的周围沿轴向呈大致圆筒状延伸。凸缘部50从筒状部40的下端部向径向外侧延展。
[0094] 筒状部40具有多个保持架凸部41、多个保持架凹部42、多个倾斜部43以及插入部44。保持架凸部41的径向外侧的面位于比保持架凹部42的径向外侧的面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并且,保持架凹部42的径向内侧的面位于比保持架凸部41的径向内侧的面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并且,多个保持架凸部41与多个保持架凹部42沿周向交替设置。
[0095] 各保持架凸部41的径向外侧的面与安装板21的翻边部211的内周面以及定子铁芯26的铁芯背部261的内周面接触。而各保持架凹部42的径向内侧的面与后述的第一轴承241以及第二轴承242的各外圈接触。
[0096] 多个倾斜部43位于保持架凸部41与保持架凹部42之间。各倾斜部43将保持架凸部41的周向的端缘与保持架凹部42的周向的端缘连接。并且,各倾斜部43相对于径向以及周向倾斜地延展。其结果是,保持架凸部41的径向外侧的面与保持架凹部42的径向内侧的面配置在不同的周向位置。
[0097] 插入部44设置在保持架凸部41以及保持架凹部42的上侧。插入部44的外径整周都比保持架凸部41的外径小。在将轴承保持架23压入于安装板21时,首先,将插入部44插入于翻边部211的内侧。并且,在将轴承保持架23压入于定子铁芯26时,也先将插入部44插入于铁芯背部261的内侧。如此一来,能够容易地将轴承保持架23相对于翻边部
211以及铁芯背部261同轴定位。
[0098] 本实施方式中的轴承保持架23为金属制的冲压加工品。在制造轴承保持架23时,首先,通过对金属板进行拉深加工而形成筒状部40。然后,冲裁凸缘部50的外周部从而得到轴承保持架23。在这种情况下,相比于通过拉深加工而形成的筒状部40的外周面,通过冲裁而形成的凸缘部50的外周部更容易获得高尺寸精度。因此,将马达1组装于作为驱动对象的装置时,也可利用凸缘部50来进行马达1相对于该装置的定位。
[0099] 另外,本发明的轴承保持架也可通过切削或者铸造等其他方法获得。
[0100] 返回图2。轴承部24为将旋转部3侧的轴31支撑为能够旋转的机构。本实施方式中的轴承部24具有第一轴承241以及第二轴承242。第二轴承242配置于比第一轴承241靠下侧的位置。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轴承241以及第二轴承242使用借助球体来使外圈和内圈相对旋转的球轴承。但是,也可代替球轴承而使用含油烧结轴承等其他方式的轴承。并且,构成轴承部24的轴承的个数也可为一个,也可为三个以上。
[0101] 第一轴承241以及第二轴承242的各外圈固定于轴承保持架23的径向内侧。具体地说,各外圈的外周面与保持架凹部42的径向内侧的面接触。而第一轴承241以及第二轴承242的各内圈固定于轴31。
[0102]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轴承241以及第二轴承242使用外径相等的轴承。如此一来,第一轴承241与第二轴承242能够使用相同的轴承,从而提高了部件的互换性。并且,保持架凹部42的径向内侧的面从第一轴承241的径向外侧的位置到第二轴承242的径向外侧的位置以大致相同的径沿轴向连续。因此,能够容易地通过拉深加工得到保持架凹部42。
[0103] 间隔部件25配置于第一轴承241与第二轴承242之间。间隔部件25的上端部与第一轴承241的外圈接触。并且,间隔部件25的下端部与第二轴承242的外圈接触。由此,能够确保第一轴承241与第二轴承242间的轴向的间隔。
[0104] 定子铁芯26在比安装板21靠上方的位置固定于轴承保持架23。定子铁芯26由通过沿轴向层叠硅钢板等电磁钢板而得到的层叠钢板形成。定子铁芯26具有圆环状的铁芯背部261和从铁芯背部261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齿262。并且,定子铁芯26在铁芯背部261的径向内侧具有供轴承保持架23插入的第二插入孔260。
[0105] 本实施方式中的定子铁芯26为包围轴承保持架23的外围部件的一个例子。轴承保持架23压入于铁芯背部261的径向内侧。由此,定子铁芯26固定于轴承保持架23的径向外侧。
[0106] 多个齿262沿周向大致等间隔排列。在各齿262安装有线圈27。线圈27由卷绕于各齿262的导线构成。
[0107] 本实施方式中的旋转部3具有轴31、转子保持架32以及磁铁33。
[0108] 轴31为沿中心轴线9延伸的柱状的部件。轴31的材料例如使用不锈钢等金属。轴31被轴承部24支撑的同时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旋转。轴31的上端部向比第一轴承241靠上方的位置突出。并且,轴31的下端部向比第二轴承242靠下方的位置突出。轴31的下端部借助齿轮等动力传达机构与OA设备的驱动部连接。
[0109] 转子保持架32为与轴31一同旋转的金属制部件。转子保持架32具有顶板部321和圆筒部322。顶板部321在线圈27的上方呈大致平板状延展。顶板部321的内周部固定于轴31的上端部。圆筒部322从顶板部321的外周部朝向下方呈圆筒状延伸。
[0110] 磁铁33固定于转子保持架32的圆筒部322的内周面。磁铁33与轴31以及转子保持架32一同旋转。磁铁33例如使用铁氧体磁铁或者钕磁铁。本实施方式中的磁铁33为圆环状。磁铁33的内周面与定子铁芯26的多个齿262在径向对置。并且,在磁铁33的内周面N极和S极沿周向交替被磁化。
[0111] 另外,也可取代圆环状的磁铁33而使用多个磁铁。在这种情况下,多个磁铁以N极的磁极面和S极的磁极面交替排列的方式沿周向排列即可。
[0112] 借助电路板22向线圈27提供驱动电流,则在定子铁芯26的各齿262产生径向的磁通。然后,通过齿262与磁铁33之间的磁通的作用产生周向的转矩。其结果是,旋转部3相对于静止部2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旋转。若旋转部3旋转,则向与轴31连接的驱动部传递动力。
[0113] <2-2.关于安装板、轴承保持架以及轴承部的固定结构>
[0114] 接下来,对安装板21、轴承保持架23以及轴承部24的更加详细的固定结构进行说明。图5是马达1的翻边部211附近的局部横剖视图。在图5中,为了容易地理解固定结构,将翻边部211、轴承保持架23以及第二轴承242描绘在同一平面内。
[0115] 如同5所示,安装板21的翻边部211具有多个铆接部215。各铆接部215比翻边部211的其他部位向径向外侧产生塑性变形。并且,各铆接部215的下表面与电路板22的上表面或者端缘部接触。由此,电路板22夹持并固定在安装板21的内侧板状部212与铆接部215之间。
[0116] 即,在马达1中,利用设置于安装板21自身的铆接部215,安装板21与电路板22相固定。如此一来,能够减少马达1的部件个数。并且,与进行螺纹固定等作业相比,能够缩短固定安装板21和电路板22的工序。并且,翻边部211以及铆接部215设置于安装板21的第一插入孔210的边缘。因此,不容易限制电路板22上的电子部件的装配面积。
[0117] 如图5所示,铆接部215的径向内侧的面比翻边部211的内周面的其他部分向径向内侧突出。然而,多个铆接部215分别配置于多个保持架凹部42的径向外侧。因此,在铆接部215的径向内侧的面与保持架凹部42之间存在有径向的间隙。由此,限制了铆接部215与轴承保持架23间的接触。其结果是,抑制了轴承保持架23的变形以及伴随保持架
23的变形而产生的轴承部24的应变。
[0118] 图6是马达1的铆接部215附近处的局部纵剖视图。在图6中,用双点划线表示铆接前的翻边部211和铆接时支撑安装板21的工具60。如图2、图3以及图6所示,在轴承保持架23的凸缘部50设置有多个第一切口部51。各第一切口部51沿轴向贯通凸缘部50。第一切口部51位于保持架凹部42的下端部的径向外侧。因此,如图6所示,第一切口部51位于铆接部215的下方。
[0119] 在铆接翻边部211时,首先,将工具60插入于第一切口部51。然后,使工具60的上表面与安装板21的内侧板状部212的下表面接触。由此,安装板21被支撑。接下来,如图6中的空白箭头所示,从上方对翻边部211施加压力。其结果是,翻边部211局部向径向外侧产生塑性变形,从而形成铆接部215。
[0120] 如图6中的双点划线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翻边部211具有锥形面216。锥形面216设置于翻边部211的上端部与内周面之间。并且,锥形面216相对于轴向以及径向倾斜地延展。在形成铆接部215时,向锥形面216施加负荷。由此,翻边部211容易地向径向外侧产生塑性变形。并且,也抑制了铆接部215向径向内侧隆起。因此,更加抑制了铆接部
215与轴承保持架23间的接触。
[0121] 并且,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电路板22设置有两个第二切口部221。第二缺口部221在多个铆接部215之间沿轴向贯通电路板22。在将轴承保持架23压入于安装板21时,将工具插入于第二切口部221中。然后,使用该工具支撑安装板21的上表面的同时将轴承保持架23压入。
[0122] 图7是马达1的保持架凸部41附近处的局部横剖视图。在图7中,为了容易地理解固定结构,将翻边部211、轴承保持架23以及第二轴承242描绘在同一平面内。
[0123] 如图7所示,保持架凸部41还具有进一步向径向外侧突出的二次凸部411。二次凸部411的径向外侧的面比保持架凸部41的其他部分的径向外侧的面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且,二次凸部411的径向外侧的面与翻边部211的内周面接触。由此,保持架凸部41与翻边部211间的接触部被狭小化。
[0124] 如此一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保持架凸部41中,只有二次凸部411与翻边部211接触。因此,由于该接触使得保持架凸部41产生的位移集中于二次凸部411附近。若保持架凸部41的位移集中于二次凸部411附近,则抑制了向保持架凹部42传递的应力。其结果是,抑制了保持架凹部42的变形以及伴随保持架凹部42的变形而产生的轴承部24的应变。
[0125] 二次凸部411优选位于保持架凸部41的周向的中央。如此一来,保持架凸部41的位移集中于周向的中央附近。因此,更加抑制了向保持架凹部42传递的应力。
[0126] <2-3.关于定子铁芯、轴承保持架以及轴承部的固定结构>
[0127] 接下来,对定子铁芯26、轴承保持架23以及轴承部24更加详细的固定结构进行说明。图8是马达1的铁芯背部261附近处的局部横剖视图。在图8中,为了容易地理解固定结构,将轴承保持架23与铁芯背部261间的接触部和轴承保持架23与第一轴承241间的接触部描绘在同一平面内。
[0128] 如图8所示,铁芯背部261的内周面中,与保持架凸部41呈非接触的部分的中心角为θ1。并且,在第一轴承241的外周面中,与保持架凹部42接触的部分的中心角为θ2。在马达1中,中心角θ1的大小为中心角θ2的大小以上。因此,保持架凸部41和铁芯背部261间的接触部与保持架凹部42和第一轴承241间的接触部在径向不重叠。即,保持架凸部41和铁芯背部261间的接触部的周向位置与保持架凹部42和第一轴承241间的接触部的周向位置不重叠。
[0129] 在这样的结构中,不容易从保持架凸部41与铁芯背部261间的接触部向保持架凹部42与第一轴承241间的接触部传递应力。因此,即使由于压入而保持架凸部41被压向径向内侧,也不容易产生保持架凹部42的内径变形以及伴随保持架凹部42的内径变形而产生的轴承24的应变。
[0130] 特别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定子铁芯26具有多个压入凸部263。各压入凸部263从铁芯背部261的内周面朝向径向内侧突出。并且,多个压入凸部263沿周向大致等间隔排列。各压入凸部263的径向内侧的面的周向的宽度比保持架凸部41的径向外侧的面的周向的宽度小。并且,在铁芯背部261的内周面中,只有压入凸部263的径向内侧的面与保持架凸部41接触。
[0131] 由此,限制了定子铁芯26与保持架凸部41间的接触部的周向的宽度。由于压入负荷而导致的保持架凸部41向径向内侧的位移集中于该接触部附近。其结果是,进一步抑制了向保持架凹部42传递的应力。因此,进一步抑制了保持架凹部42的变形以及伴随保持架凹部42的变形而产生的轴承部24的应变。
[0132]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的定子铁芯26除多个压入凸部263以外还具有定位凸部264。定位凸部264从铁芯背部261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并且,定位凸部264比多个压入凸部263向径向内侧突出。因此,定位凸部264的径向内侧的端部位于比保持架凸部41的外周面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并且,定位凸部264配置于相邻的一对保持架凸部41之间。即,定位凸部264嵌入于设置在保持架凹部42的径向外侧的槽中。由此,相对于定子铁芯26轴承保持架23在周向被定位。
[0133] 定位凸部264的周向的宽度比保持架凹部42的周向的宽度小。而如图8所示,设置于定子铁芯26的内周面的其他凸部的周向的宽度比保持架凹部42的周向的宽度大。因此,在设置于定子铁芯26的内周面的多个凸部中,只有定位凸部264能够与保持架凹部42嵌合。如此一来,将轴承保持架23压入于定子铁芯26时的定位作业变得容易。
[0134] 图9是马达1的第一轴承241附近处的局部纵剖视图。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架凸部41与铁芯背部261间的接触部的轴向的位置与保持架凹部42与第一轴承241间的接触部的轴向的位置不同。因此,更加不容易从保持架凸部41与铁芯背部261间的接触部向保持架凹部42与第一轴承241间的接触部传递应力。因此,更加抑制了保持架凹部42的内径变形以及伴随保持架凹部42的内径变形而产生的轴承部24的应变。
[0135] <3.第三实施方式>
[0136] 图10是马达1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翻边部211的附近处的局部纵剖视图。图11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局部纵剖视图。图12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马达1的俯视图。图13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固定部219的主视放大图。
[0137] 以下,以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0138] 如图10、图11所示,安装板21I的翻边部211具有多个铆接部215。在本实施方式中,铆接部的个数为3个。各铆接部215比翻边部211的其他部位更向径向外侧产生塑性变形。并且,各铆接部215的下表面与电路板22I的上表面或者端缘部接触。由此,电路板22I被夹持并固定在安装板21I的内侧板状部212与铆接部215之间。
[0139] 如图10所示,安装板21的翻边部211具有一个以上的止转部217。在本实施方式中,止转部217的个数为两个。各止转部217与多个保持架凹部42在周向位置重叠。各止转部217位于比保持架凸部41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各止转部217与保持架凹部42接触。另外,各止转部217也可不与保持架凹部42接触而是在径向对置。
[0140]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止转部217通过翻边部211朝向径向内侧产生塑性变形而形成。
[0141] 通过形成各止转部217,在相对于安装板21I对轴承保持架23作用有周向的力时,能够抑制安装板21I和轴承保持架23的周向位置相对移动。并且,不用追加部件就能够抑制安装板21I和轴承保持架23的周向位置的相对移动。并且,铆接部215和止转部217能够由同一工序形成。即,铆接翻边部211时,通过不使翻边部211的一部分向径向外侧产生塑性变形,而是向径向内侧产生塑性变形,能够形成止转部217。并且,使其以止转部217和轴承保持架23接触的方式产生塑性变形后,能够防止安装板21I和轴承保持架23的周向位置的相对移动。另外,当配置有多个止转部217时,各止转部217可以如本实施方式所示相邻配置,也可在各止转部间配置铆接部215。
[0142] 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安装板21H包括平板状的基部218和从基部218向电路板22I侧沿轴向延伸的固定部219。所谓基部218包括内侧板状部212、台阶部213和外侧板状部214。在本实施方式中,基部218也可不具有台阶部213。即,内侧板状部212和外侧板状部214也可在同一平面上。
[0143] 如图13所示,固定部219从基部218的外侧板状部214向图示上侧,即电路板22I侧沿轴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219设置在四个地方。另外,固定部219的个数既可为1~3个,也可为5个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电路板俯视时的形状为矩形,固定部219的个数为4个。
[0144] 固定部219包括支撑部2191和比支撑部2191向轴向上侧延伸的突出部2192。各固定部219的各支撑部2191具有在同一平面上与电路板21I接触的支撑面。优选支撑部2191具有与轴向垂直的支撑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部2191配置于突出部2192的外侧。
突出部2192成对设置,且从支撑部2191的内侧向轴向上侧延伸。另外,在上述中固定部
219“从基部218向电路板22I侧沿轴向延伸”,但是,严密地说,固定部219的突出部2192向电路板22I的轴向上侧突出。
[0145] 电路板22I在其外周缘具有多个凹陷部22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俯视时,凹陷部222为从外形向内侧凹陷的大致U字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四处设置有凹陷部222。凹陷部222配置在与固定部219对应的位置。换言之,在俯视时,凹陷部222配置于与固定部
219重叠的位置。
[0146] 安装板21I的固定部219的支撑部2191的上表面与电路板22I的下表面接触。突出部2192通过电路板22I的凹陷部222的内侧与电路板22I的上表面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固定部219具有两个突出部2192。该一对突出部2192分别以与凹陷部222的边缘相触的方式弯折。并且,该一对突出部2192分别向与凹陷部222的俯视时的开口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弯折,并与电路板22I的上表面接触。另外,也可不是所有的固定部219都具有两个突出部2192。
[0147] 在此,由于对突出部2192的周围的电路板22I施加有应力,因此存在配线图案断路的危险。因此,优选在电路板22I的突出部2192的周围设置不配置配线图案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突出部2192通过贯通孔的内侧的情况相比,通过凹陷部222能够在不牺牲电路板22I的配线空间的前提下将电路板22I固定到静止部2。并且,通过突出部2192以与凹陷部222的边缘相触的方式弯折,能够防止电路板22I相对于安装板21I在平面方向移动。并且,通过突出部2192向与凹陷部222的俯视时的开口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弯折,凹陷部222也能够防止电路板22I相对于安装板21I在平面方向移动。
[0148]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陷部222也可不为U字状,可以变更为E字状、圆弧状等形状。
[0149] 并且,也可取代凹陷部222,而设置沿轴向贯通电路板22I的插通孔,突出部2192通过插通孔与电路板22I的下表面(与安装板21I相反一侧的面)接触。
[0150] 而且,在固定部中,也可分别存在有只具有支撑部的固定部和只具有突出部的固定部。
[0151]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219也可不形成于外侧板状部215而形成于台阶部213。
[0152] <4.变形例>
[0153] 以上,对本发明所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为上述的实施方式。
[0154] 图14是一变形例所涉及的轴承保持架23B的纵剖视图。图14中的轴承保持架23B具有从筒状部40B的下端部向径向外侧延展的凸缘部50B。因此,筒状部40B的刚性通过凸缘部50B而得到提高。但是,图14的轴承保持架23B具有沿径向贯通保持架凸部41B的贯通孔412B。由此,位于比贯通孔412B靠上侧的位置的保持架凸部41B的可弯曲性得到提高。
[0155] 贯通孔412B位于比凸缘部50B靠上侧的位置。并且,在将轴承保持架23B压入安装板以及定子铁芯后的状态下,贯通孔412B位于比翻边部以及铁芯背部靠下侧的位置。因此,在翻边部以及铁芯背部间的接触部中,保持架凸部41B容易向径向内侧弯曲。因此,更加抑制了向保持架凹部42B传递的应力。
[0156] 图15是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轴承保持架23C的俯视图。图15中的轴承保持架23C具有从筒状部40C的下端部向径向外侧延展的凸缘部50C。因此,筒状部40C的刚性通过凸缘部50C而得到提高。但是,图15中的轴承保持架23C具有沿轴向贯通凸缘部50C的贯通孔52C。贯通孔52C的周向位置与保持架凸部的周向位置重叠。由此,提高了保持架凸部41C的可弯曲性。
[0157] 若保持架凸部41C的可弯曲性提高,则在翻边部以及铁芯背部间的接触部中,保持架凸部41C容易向径向内侧弯曲。因此,更加抑制了向保持架凹部传递的应力。
[0158] 另外,也可代替贯通孔而在凸缘部设置切口。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保持架凸部的可弯曲性,无论是设置贯通孔还是切口都优选是凸缘部的最内周部被沿轴向贯通。即,优选贯通孔或者切口的径向内侧的边缘面位于保持架凸部的径向外侧的面的下方。
[0159] 图16以及图17是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马达的局部纵剖视图。在图16以及图17的例子中,轴承部24D由第一轴承241D和外径比第一轴承241D的外径大的第二轴承242D构成。并且,轴承保持架23D具有小径部231D和径比小径部231D的径大的大径部232D。第一轴承241D保持于小径部231D。第二轴承242D保持于大径部232D。如此使得上下轴承的外径不同,则能够应对轴承部的上部附近以及下部附近所分别要求的支撑力。
[0160] 并且,图16以及图17中的轴承保持架23D在小径部231D和大径部232D之间具有环状的圆板部233D。圆板部233D将小径部231D的大径部232D侧的端部和大径部232D的小径部231D侧的端部连接。特别是,在图17的例子中,安装板21D的下表面与圆板部233D的上表面接触。如此一来,能够容易地将安装板21D定位在轴向。
[0161] 另外,在图16以及图17的例子中,第二轴承242D以及大径部232D位于比第一轴承241D以及小径部231D靠下侧的位置。但是,第二轴承242D以及大径部232D也可位于比第一轴承241D以及小径部231D靠上侧的位置。
[0162] 图18是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马达的局部横剖视图。在图18的例子中,保持架凸部41E的周向中央部413E的曲率与保持架凸部41E的周向两端部414E的曲率不同。具体地说,周向中央部413E的曲率中心90E配置于偏离中心轴线9E的位置。其结果是,保持架凸部41E的周向中央部413E的曲率半径比周向中央部413E与中心轴线9E间的距离大。如此一来,保持架凸部41E的周向中央部413E的可弯曲性更加提高。因此,进一步抑制了向保持架凹部42E传递的应力。
[0163] 图19是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马达的局部横剖视图。在图19的例子中,保持架凸部41F的周向中央部413F的径向的厚度比保持架凸部41F的周向两端部414F的径向的厚度薄。如此一来,保持架凸部41F的周向中央部413F的可弯曲性进一步提高。因此,更加抑制了向保持架凹部42F传递的应力。
[0164] 电路板可以配置于安装板的上表面侧以及下表面侧中的任一侧。例如,如图20所示,也可在安装板21G的下表面侧配置电路板22G。在图20的例子中,翻边部211G从安装板21G的第一插入孔210G的边缘朝向下方突出。并且,在电路板22G的下表面侧形成有铆接部215G。
[0165] 并且,设置于轴承保持架的凹凸的个数也可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不同。例如,如图21所示,轴承保持架23H也可具有六个保持架凸部41H和六个保持架凹部42H。并且,如图21所示,保持架凸部41H也可不具有二次凸部。保持架凸部的径向外侧的面的一部分或者整体与外围部件接触即可。并且,保持架凹部的径向内侧的面的一部分或者整体与轴承部接触即可。
[0166] 并且,保持架凸部以及保持架凹部的各尺寸也可与本申请的各图示不同。但是,为了提高保持架凸部的可弯曲性,优选尽可能地扩大保持架凸部的周向的宽度。例如,优选保持架凸部的周向的宽度比保持架凹部的周向的宽度大。
[0167] 另外,关于马达的细节部位的形状,也可与本申请的各图示不同,并且,上述实施方式或者变形例中出现的各要素只要不相互矛盾即可进行适当组合。
[0168] 本发明能够用于马达。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IPRDB是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专利查询、专利分析

电话:13651749426

侵权分析

IPRDB的侵权分析产品是IPRDB结合多位一线专利维权律师和专利侵权分析师的智慧,开发出来的一款特色产品,也是市面上唯一一款帮助企业研发人员、科研工作者、专利律师、专利分析师快速定位侵权分析的产品,极大的减少了用户重复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无效或侵权分析的准入门槛。

立即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