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首页 / 专利库 / 面料 / 间隔织物 / 可撕裂间隔织物

可撕裂间隔织物

阅读:288发布:2020-05-12

IPRDB可以提供可撕裂间隔织物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至少含一条沿线圈横列方向或纵行方向延伸的撕裂线,各撕裂线由相对的织物上、下层的可撕裂区组成,各区采用断裂强力≤2N的纱线编织形成,且上、下层的可撕裂区之间无间隔丝连接;制备方法为:采用纬编针织技术分别编织两块独立的织物,编织过程中用间隔丝以集圈方式在垂直方向上连接两块织物,通过替换和控制不集圈形成沿线圈横列方向延伸的撕裂线,且/或通过局部添纱和控制不集圈形成沿线圈纵行方向延伸的撕裂线,得到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本发明的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撕裂线的可撕裂区赋予了织物易撕裂性,制造过程简单、织造成本较低。,下面是可撕裂间隔织物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为针织纬编间隔织物,包括相互平行的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以及连接二者的间隔丝,其特征是:包含至少一条撕裂线;

各撕裂线沿线圈横列方向或线圈纵行方向延伸,由相对的织物上层的可撕裂区和织物下层的可撕裂区组成;

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的可撕裂区采用断裂强力小于等于2N的低强纱线编织形成,且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的可撕裂区之间无间隔丝连接;

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的可撕裂区中线圈横列或线圈纵行的数量为一个;

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的非撕裂区采用断裂强力大于等于10N的高强纱线编织形成,且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的非撕裂区之间有间隔丝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其特征在于,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的厚度为2~2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其特征在于,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包含两条以上撕裂线,其中,至少一条撕裂线沿线圈横列方向延伸,且撕裂线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的可撕裂区为平针组织,至少一条撕裂线沿线圈纵行方向延伸,且撕裂线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的可撕裂区为平针组织和浮线组织的结合、平针组织或浮线组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其特征在于,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中撕裂线都沿线圈横列方向延伸,且撕裂线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的可撕裂区为平针组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其特征在于,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中撕裂线都沿线圈纵行方向延伸,且撕裂线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的可撕裂区为平针组织和浮线组织的结合、平针组织或浮线组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其特征在于,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的非撕裂区为变化平针组织、集圈组织或衬纬组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其特征在于,低强纱线的纤度为20~

40D;高强纱线的纤度为75~300D;间隔丝的纤度为20~300D。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其特征在于,低强纱线的材质为棉、麻、羊毛、蚕丝、再生纤维素、聚酯、聚乙烯、聚丙烯或聚酰胺;高强纱线的材质为聚酯、聚乙烯、聚丙烯、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聚四氟乙烯、聚氨酯或聚乙烯醇;间隔丝的材质为聚酯、聚乙烯、聚丙烯或聚酰胺。

9.制备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的方法,采用纬编针织技术分别编织两块独立的织物,同时在编织过程中,用间隔丝以集圈方式在垂直方向上连接两块织物,其特征是:主要采用高强纱线编织,编织过程中通过替换和控制不集圈形成沿线圈横列方向延伸的撕裂线,且/或通过局部添纱和控制不集圈形成沿线圈纵行方向延伸的撕裂线,得到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

替换是指当编织两块织物部分相对的线圈横列时,采用低强纱线替换高强纱线;

局部添纱是指当编织两块织物相对的线圈横列时,位于织物边界内的一线圈采用低强纱线编织,其左边和右边的线圈采用高强纱线和低强纱线以添纱方式同时编织;

控制不集圈是指控制间隔丝不在两块织物相对的线圈中集圈。

说明书全文

可撕裂间隔织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间隔织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间隔织物是一种结构稳定的三维织物,由两块单独的织物组成,并且织物中间通过间隔丝连接。间隔织物因其诸多优质性能如质轻、透气、隔音减震、抗压缩等而被广泛应用于家居、医疗、汽车内饰、建筑等领域。
[0003] 间隔织物分为经编间隔织物和纬编间隔织物两种,目前经编间隔织物在汽车内饰中代替海绵和泡沫材料已成为主流,可用于车顶衬、防震坐垫、安全带、安全气囊配件等,兼具装饰性与功能性。然而经编技术织造过程相对复杂,织造成本较高,且经编织物的横向延伸、弹性及柔软性不如纬编织物。纬编间隔织物在兼具间隔织物特点的同时,相比经编间隔织物不仅织造简单,且可以通过线圈结构的设计做到较大幅度的延伸性及弹性变化,可弥补经编间隔织物在此方面的不足。
[0004] 然而,目前大多数纬编间隔织物的整体撕裂强度较高,无法实现沿特定方向可撕裂,而在一些特殊领域,如矫正绷带、医用弹力带、安全气囊的盖板材料等等,往往需要材料具有强力弱化区,可沿特定方向撕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纬编间隔织物的应用。
[0005] 因此,亟待研究一种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间隔织物难以撕裂的问题,提供一种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0007]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方案如下:
[0008] 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为针织纬编间隔织物,包括相互平行的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以及连接二者的间隔丝,间隔丝在两个织物层之间按一定规律交替集圈以连接彼此,包含至少一条撕裂线;
[0009] 撕裂线分布密度由产品需求决定,各撕裂线沿线圈横列方向或线圈纵行方向延伸,由相对的织物上层的可撕裂区和织物下层的可撕裂区组成;
[0010] 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的可撕裂区采用断裂强力小于等于2N的低强纱线编织形成,且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的可撕裂区之间无间隔丝连接,保证可撕裂区的易撕裂性;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的可撕裂区中线圈横列或线圈纵行的数量为一个,即一条撕裂线只占一个线圈横列或一个线圈纵行,否则容易导致织物表面不平整,但是一块织物上可以有多条撕裂线,即撕裂线分布密度可根据使用需求而定;
[0011] 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的非撕裂区采用断裂强度大于等于10N的高强纱线编织形成,且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的非撕裂区之间有间隔丝连接,保证非撕裂区的结构稳定。
[0012] 本发明的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具有至少一条撕裂线,撕裂线的易撕裂性通过如下条件实现:其一,编织原料为低强纱线,本身就容易撕裂;其二,织物上下层可撕裂区之间没有间隔丝连接,不会因为间隔丝的存在而增大撕裂强力,且非撕裂区采用高强纱线,使得整块织物仅在撕裂线处呈现弱点,当织物受外力冲击时,会优先在撕裂线处被破坏。
[0013] 本发明的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在传统纬编间隔织物的基础上引入了可撕裂线,且织造过程仍然较简单,通过不同的撕裂线密度设置,可以在使用过程中得到不同尺寸的间隔织物,满足不同场合的使用需求,特别地,非常适用于对条状弹性体有极大需求的矫正绷带、医用弹力带等领域,同时撕裂线也为织物的强力弱化区,可作为安全气囊的盖板材料,用于安全气囊的爆炸性释放。特别地,同时含有两条相互垂直的可撕裂线的双向可撕裂的纬编间隔织物容易通过撕裂线交叉点定位初始破裂点,同时能快速形成较大面积的破口,更有利于安全气囊的爆出。
[0014] 作为优选的方案:
[0015] 如上所述的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的厚度为2~20mm,此厚度范围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
[0016] 如上所述的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包含两条以上撕裂线,其中,至少一条撕裂线沿线圈横列方向延伸,且撕裂线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的可撕裂区为平针组织,至少一条撕裂线沿线圈纵行方向延伸,且撕裂线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的可撕裂区为平针组织和浮线组织的结合、平针组织或浮线组织;纵横向撕裂线交叉会形成“十”字形可撕裂区,当织物受到外力冲击时会从交叉点处破开,并沿纵横向撕裂线撕裂,形成大面积破口,可用于汽车安全气囊外部的覆盖材料,相较单向撕裂线更有利于安全气囊的爆炸性释放。
[0017] 如上所述的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中撕裂线都沿线圈横列方向延伸,且撕裂线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的可撕裂区为平针组织,由于纬编织物具有较好的横向延伸性及弹性,因此可用于可撕裂弹力绑带等医疗康复产品,本发明的纬编织物能够横向撕裂,通过设置较大的撕裂线密度,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可以得到不同宽度的弹性绑带,用于不同场合及不同部位的需求,因而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0018] 如上所述的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中撕裂线都沿线圈纵行方向延伸,且撕裂线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的可撕裂区为平针组织和浮线组织的结合、平针组织或浮线组织,由于纬编织物具有较好的纵向尺寸稳定性,因此可用于矫正绷带等领域,本发明的纬编织物能够纵向撕裂,通过设置较大的撕裂线密度,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可以得到不同宽度的矫正绷带,用于不同体型及不同部位的矫正需求,因而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0019] 本发明的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可以为双向可撕裂产品,也可以为单向可撕裂产品,各类产品中可撕裂区和非撕裂区的组织类型是根据可撕裂性和结构稳定性确定的,可撕裂区需要保证在撕裂线程上存在的纱线数量尽可能少,以降低可撕裂区的撕裂强度,因此采用最简单的平针、浮线组织或两者的结合,当撕裂线沿线圈横列方向延伸时,可撕裂区只能为平针组织,主要原因是纬编是由线圈在纵向方向上串套形成的,当撕裂线沿线圈纵行方向延伸时,可撕裂区可以为平针组织,也可以为浮线组织;非撕裂区则需要保证稳定的结构及尽可能高的撕裂强度,因此采用线圈结构稳定、能增强织物强度的变化平针组织、集圈组织或衬纬组织。可撕裂区与非撕裂区的撕裂强度因线圈结构与编织原料的不同会存在较大差距,即可撕裂区为织物的强力弱点处,这样能保证织物在受到外力冲击时会优先在撕裂线处被破坏。
[0020] 如上所述的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低强纱线的纤度为20~40D,高强纱线的纤度为75~300D,间隔丝的纤度为20~300D,此纤度范围匹配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各部分的特征,同时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的纬编针织机器。
[0021] 如上所述的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低强纱线通常为天然纤维或低纤度的化学纤维,材质为棉、麻、羊毛、蚕丝、再生纤维素、聚酯、聚乙烯、聚丙烯或聚酰胺;高强纱线通常为高强度、高模量的化学纤维,材质为聚酯、聚乙烯、聚丙烯、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聚四氟乙烯、聚氨酯或聚乙烯醇;间隔丝通常为高取向度的化学单丝,材质为聚酯、聚乙烯、聚丙烯或聚酰胺。
[0022]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的方法,采用纬编针织技术分别编织两块独立的织物,同时在编织过程中,用间隔丝以集圈方式在垂直方向上连接两块织物,主要采用高强纱线编织,编织过程中通过替换和控制不集圈形成沿线圈横列方向延伸的撕裂线(即横向撕裂线),且/或通过局部添纱和控制不集圈形成沿线圈纵行方向延伸的撕裂线(即纵向撕裂线),得到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
[0023] 替换是指当编织两块织物部分相对的线圈横列时,采用低强纱线替换高强纱线;
[0024] 局部添纱是指当编织两块织物相对的线圈横列时,位于织物边界内的一线圈采用低强纱线编织,其左边和右边的线圈采用高强纱线和低强纱线以添纱方式同时编织;
[0025] 控制不集圈是指控制间隔丝不在两块织物相对的线圈中集圈。
[0026] 在纬编中,纱线沿纬向顺序地垫放在纬编针织机相应的织针上形成线圈,并在纵向相互串套形成纬编针织物,即织物是通过连续编织线圈横列而在纵向上逐渐变长的;横向撕裂线沿织物线圈横列方向延伸,所以要形成一条横向撕裂线只需在编织这一线圈横列时换用撕裂强度低的纱线编织并控制不集圈即可;
[0027] 纵向撕裂线沿织物线圈纵行方向延伸,所以要形成一条纵向撕裂线需要在编织每个线圈横列的时候将其中一个位于织物边界内的线圈改用撕裂强度低的纱线编织并控制不集圈,如果简单地采用嵌花方式编织,即将每个线圈横列分为三部分,左边部分采用高强纱线编织,中间一个线圈采用撕裂强度低的纱线编织,右边部分采用高强纱线编织,不同纱线边界处通过集圈连接,在实际编织过程中发现,中间部分很难完成单个线圈的顺利编织和串套,容易出现漏针或者边界连接失败的现象;
[0028] 为了顺利形成纵向撕裂线,本发明采用局部添纱的方式做到单个可撕裂线圈的顺利编织,左边部分采用高强纱线与撕裂强度低的纱线以添纱方式同时编织,中间一个线圈仅用撕裂强度低的纱线编织,右边部分采用高强纱线与撕裂强度低的纱线以添纱方式同时编织,则撕裂强度低的纱线贯穿整个线圈横列,不会出现单个线圈无法顺利编织的现象,同时,由于撕裂强度低的纱线在撕裂线左右两边都已形成线圈,中间可撕裂部分可以直接拉浮线,形成纱线平行排列的撕裂线。
[0029]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是纬编间隔织物的可撕裂问题,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改善了可撕裂经编间隔织物的不足,可撕裂经编间隔织物的表面织物由多根纵向编链及连接各个编链的横向衬纬纱组成,并通过某根低强度衬纬纱的引入形成可撕裂区,每一根编链都需要喂入一根纱线,其生产准备工序复杂,只能形成纵向撕裂线,与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的制备过程相比,缺点是其生产准备工序复杂,织造过程也相对复杂,且只能形成纵向撕裂线,无法像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那样形成双向撕裂线。
[0030] 有益效果:
[0031] (1)本发明的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是基于纬编间隔织物的改进制得的,纬编间隔织物与经编间隔织物相比,制造过程相对简单、织造成本相对更低;
[0032] (2)本发明的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至少有一个横列或一个纵行采用低强的纱线进行编织,以形成撕裂线,且撕裂线上下层的可撕裂区之间没有间隔丝连接,赋予了织物易撕裂性;
[0033] (3)本发明的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的制备方法,采用局部添纱保证纵向撕裂线的顺利编织。

附图说明

[0034] 图1为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2为实施例1中局部添纱生成纵向撕裂线的编织图;
[0036] 图3为实施例4中局部添纱生成纵向撕裂线的编织图;
[0037] 其中,1-横向撕裂线,2-纵向撕裂线,3-纵向可撕裂区的平针组织,4-纵向可撕裂区的浮线组织。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0039] 实施例1
[0040] 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的制备方法,采用纬编针织技术分别编织两块独立的织物,同时在编织过程中,用纤度为20D的涤纶单丝以集圈方式在垂直方向上连接两块织物,当编织两块织物部分相对的线圈横列时,通过以断裂强力为1N、纤度为20D的低强涤纶长丝替换断裂强力为10N、纤度为75D的高强涤纶长丝和控制间隔丝不在两块织物相对的线圈中集圈形成沿线圈横列方向延伸的撕裂线,且当编织两块织物相对的线圈横列时,位于织物边界内的一线圈采用低强纱线编织,其左边和右边的线圈采用高强纱线和低强纱线以添纱方式同时编织,同时控制间隔丝不在低强纱线编织的线圈中集圈形成沿线圈纵行方向延伸的撕裂线,编织过程如图2所示。
[0041] 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如图1所示,厚度为2mm,包括相互平行的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以及连接二者的间隔丝,包含2条撕裂线,其中,1条撕裂线沿线圈横列方向延伸(即横向撕裂线1),1条撕裂线沿线圈纵行方向延伸(即纵向撕裂线2),各撕裂线由相对的织物上层的可撕裂区和织物下层的可撕裂区组成;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的可撕裂区之间无间隔丝连接;横向撕裂线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的可撕裂区为平针组织,纵向撕裂线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的可撕裂区为平针组织(具体如图2中的附图标记3所示);横向撕裂线和纵向撕裂线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的非撕裂区为变化平针组织。
[0042] 将制得的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用于汽车安全气囊外部的覆盖材料,对安全气囊进行爆炸性释放模拟测试,当发生一定强度的碰撞时,气囊从盖板顺利爆破而出,多次实验得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在气囊膨胀力的作用下始终从两条撕裂线的交点开始沿四个撕裂线方向破裂,气囊正常打开。
[0043] 实施例2
[0044] 基本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编织两块织物部分相对的线圈横列时,仅形成1条沿线圈横列方向延伸的撕裂线,将制得的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用于汽车安全气囊外部的覆盖材料,对安全气囊进行爆炸性释放模拟测试,当发生一定强度的碰撞时,气囊稍延迟后从盖板爆破而出,多次实验得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在气囊膨胀力的作用下沿撕裂线破裂,开始破裂位置不完全一致,气囊正常打开。
[0045] 实施例3
[0046] 基本同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编织两块织物部分相对的线圈横列时,仅形成1条沿线圈纵行方向延伸的撕裂线,将制得的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用于汽车安全气囊外部的覆盖材料,对安全气囊进行爆炸性释放模拟测试,当发生一定强度的碰撞时,气囊稍延迟后从盖板爆破而出,多次实验得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在气囊膨胀力的作用下沿撕裂线破裂,开始破裂位置不完全一致,气囊正常打开。
[0047] 将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的爆炸性释放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双向可撕裂间隔织物更有利于安全气囊的释放,这是因为纵横向撕裂线交叉会形成“十”字形可撕裂区,交叉点处弱化,可定位为初始破裂点,当织物受到外力冲击时会从优先从交叉点处破开,并沿纵横向撕裂线撕裂,形成大面积破口,相较单向撕裂线更有利于安全气囊的爆炸性释放。
[0048] 实施例4
[0049] 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的制备方法,采用纬编针织技术分别编织两块独立的织物,同时在编织过程中,用纤度为80D的聚乙烯单丝以集圈方式在垂直方向上连接两块织物,当编织两块织物部分相对的线圈横列时,通过以断裂强力为1.5N、纤度为30D的低强聚乙烯长丝替换断裂强度为12N、纤度为200D的高强聚乙烯长丝和控制间隔丝不在两块织物相对的线圈中集圈形成沿线圈横列方向延伸的撕裂线,且当编织两块织物相对的线圈横列时,位于织物边界内的一线圈采用低强纱线编织,其左边和右边的线圈采用高强纱线和低强纱线以添纱方式同时编织,同时控制间隔丝不在低强纱线编织的线圈中集圈形成沿线圈纵行方向延伸的撕裂线,编织过程如图3所示。
[0050] 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厚度为10mm,包括相互平行的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以及连接二者的间隔丝,包含3条撕裂线,其中,1条撕裂线沿线圈横列方向延伸(即横向撕裂线),2条撕裂线沿线圈纵行方向延伸(即纵向撕裂线);各撕裂线由相对的织物上层的可撕裂区和织物下层的可撕裂区组成;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的可撕裂区之间无间隔丝连接;横向撕裂线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的可撕裂区为平针组织,纵向撕裂线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的可撕裂区为浮线组织(具体如图3中的附图标记4所示);横向撕裂线和纵向撕裂线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的非撕裂区为集圈组织。
[0051] 实施例5
[0052] 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的制备方法,采用纬编针织技术分别编织两块独立的织物,同时在编织过程中,用纤度为300D的丙纶单丝以集圈方式在垂直方向上连接两块织物,当编织两块织物部分相对的线圈横列时,通过采用断裂强力为2N、纤度为40D的低强聚丙烯长丝替换断裂强度为12N、纤度为300D的高强聚丙烯长丝和控制控制间隔丝不在两块织物相对的线圈中集圈形成沿线圈横列方向延伸的撕裂线。
[0053] 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厚度为20mm,包括相互平行的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以及连接二者的间隔丝,包含5条沿线圈横列方向延伸的撕裂线(即横向撕裂线);各撕裂线由相对的织物上层的可撕裂区和织物下层的可撕裂区组成;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的可撕裂区之间无间隔丝连接;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的可撕裂区为平针组织;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的非撕裂区为变化平针组织。
[0054] 实施例6
[0055] 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的制备方法,采用纬编针织技术分别编织两块独立的织物,同时在编织过程中,用纤度为120D的尼龙单丝以集圈方式在垂直方向上连接两块织物,当编织两块织物部分相对的线圈横列时,通过采用断裂强力为1.8N、纤度为30D的低强尼龙长丝替换断裂强度为13N、纤度为220D的高强尼龙长丝和控制间隔丝不在两块织物相对的线圈中集圈形成沿线圈横列方向延伸的撕裂线。
[0056] 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厚度为15mm,包括相互平行的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以及连接二者的间隔丝,包含3条沿线圈横列方向延伸的撕裂线(即横向撕裂线);各撕裂线由相对的织物上层的可撕裂区和织物下层的可撕裂区组成;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的可撕裂区为平针组织;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的非撕裂区为衬纬组织。
[0057] 实施例7
[0058] 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的制备方法,采用纬编针织技术分别编织两块独立的织物,同时在编织过程中,用纤度为100D的涤纶单丝以集圈方式在垂直方向上连接两块织物,当编织两块织物相对的线圈横列时,位于织物边界内的一线圈采用断裂强力为1.6N、纤度为25D的低强棉纱编织,其左边和右边的线圈采用断裂强力为11N、纤度为300D的高强芳纶复丝和棉纱以添纱方式同时编织,同时控制间隔丝不在低强纱线编织的线圈中集圈形成沿线圈纵行方向延伸的撕裂线。
[0059] 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厚度为12mm,包括相互平行的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以及连接二者的间隔丝,包含1条沿线圈纵行方向延伸的撕裂线(即纵向撕裂线);各撕裂线由相对的织物上层的可撕裂区和织物下层的可撕裂区组成;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的可撕裂区之间无间隔丝连接;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的可撕裂区为平针组织和浮线组织的结合;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的非撕裂区为变化平针组织。
[0060] 实施例8
[0061] 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的制备方法,采用纬编针织技术分别编织两块独立的织物,同时在编织过程中,用纤度为40D的聚乙烯单丝以集圈方式在垂直方向上连接两块织物,当编织两块织物相对的线圈横列时,位于织物边界内的一线圈采用断裂强力为2N、纤度为25D的羊毛编织,其左边和右边的线圈采用断裂强力为12N、纤度为100D的高强聚四氟乙烯长丝和羊毛以添纱方式同时编织,同时控制间隔丝不在低强纱线编织的线圈中集圈形成沿线圈纵行方向延伸的撕裂线。
[0062] 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厚度为20mm,包括相互平行的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以及连接二者的间隔丝,包含2条沿线圈纵行方向延伸的撕裂线(即纵向撕裂线);各撕裂线由相对的织物上层的可撕裂区和织物下层的可撕裂区组成;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的可撕裂区之间无间隔丝连接;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的可撕裂区为平针组织和浮线组织的结合;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的非撕裂区为集圈组织。
[0063] 实施例9
[0064] 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的制备方法,采用纬编针织技术分别编织两块独立的织物,同时在编织过程中,用纤度为150D的尼龙单丝以集圈方式在垂直方向上连接两块织物,当编织两块织物部分相对的线圈横列时,通过采用断裂强力为1.6N、纤度为30D的低强麻纤维替换断裂强度为12N、纤度为280D的高强聚氨酯长丝和控制间隔丝不在两块织物相对的线圈中集圈形成沿线圈横列方向延伸的撕裂线,且当编织两块织物相对的线圈横列时,位于织物边界内的一线圈采用低强纱线编织,其左边和右边的线圈采用高强纱线和低强纱线以添纱方式同时编织,同时控制间隔丝不在低强纱线编织的线圈中集圈形成沿线圈纵行方向延伸的撕裂线。
[0065] 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厚度为20mm,包括相互平行的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以及连接二者的间隔丝,包含3条撕裂线,其中,2条撕裂线沿线圈横列方向延伸(即横向撕裂线),1条撕裂线沿线圈纵行方向延伸(即纵向撕裂线);各撕裂线由相对的织物上层的可撕裂区和织物下层的可撕裂区组成;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的可撕裂区之间无间隔丝连接;横向撕裂线和纵向撕裂线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的可撕裂区为平针组织;横向撕裂线和纵向撕裂线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的非撕裂区为衬纬组织。
[0066] 实施例10
[0067] 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的制备方法,采用纬编针织技术分别编织两块独立的织物,同时在编织过程中,用纤度为150D的涤纶单丝以集圈方式在垂直方向上连接两块织物,当编织两块织物部分相对的线圈横列时,通过采用断裂强力为2N、纤度为20D的低强粘胶纤维替换断裂强度为10N、纤度为75D的高强聚乙烯醇长丝和控制间隔丝不在两块织物相对的线圈中集圈形成沿线圈横列方向延伸的撕裂线,且当编织两块织物相对的线圈横列时,位于织物边界内的一线圈采用低强纱线编织,其左边和右边的线圈采用高强纱线和低强纱线以添纱方式同时编织,同时控制间隔丝不在低强纱线编织的线圈中集圈形成沿线圈纵行方向延伸的撕裂线。
[0068] 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厚度为18mm,包括相互平行的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以及连接二者的间隔丝,包含4条撕裂线,其中,2条撕裂线沿线圈横列方向延伸(即横向撕裂线),2条撕裂线沿线圈纵行方向延伸(即纵向撕裂线);各撕裂线由相对的织物上层的可撕裂区和织物下层的可撕裂区组成;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的可撕裂区之间无间隔丝连接;横向撕裂线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的可撕裂区为平针组织,纵向撕裂线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的可撕裂区为平针组织和浮线组织的结合;横向撕裂线和纵向撕裂线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的非撕裂区为衬纬组织。
[0069] 实施例11
[0070] 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的制备方法,采用纬编针织技术分别编织两块独立的织物,同时在编织过程中,用纤度为120D的尼龙单丝以集圈方式在垂直方向上连接两块织物,当编织两块织物部分相对的线圈横列时,通过采用断裂强力为1N、纤度为20D的低强蚕丝纤维替换断裂强度为15N、纤度为250D的高强尼龙长丝和控制间隔丝不在两块织物相对的线圈中集圈形成沿线圈横列方向延伸的撕裂线。
[0071] 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可撕裂纬编间隔织物,厚度为8mm,包括相互平行的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以及连接二者的间隔丝,包含6条沿线圈横列方向延伸的撕裂线(即横向撕裂线);各撕裂线由相对的织物上层的可撕裂区和织物下层的可撕裂区组成;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的可撕裂区为平针组织;织物上层和织物下层的非撕裂区为集圈组织。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IPRDB是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专利查询、专利分析

电话:13651749426

侵权分析

IPRDB的侵权分析产品是IPRDB结合多位一线专利维权律师和专利侵权分析师的智慧,开发出来的一款特色产品,也是市面上唯一一款帮助企业研发人员、科研工作者、专利律师、专利分析师快速定位侵权分析的产品,极大的减少了用户重复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无效或侵权分析的准入门槛。

立即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