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首页 / 专利库 / 空气动力升力 / 专利数据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21 飞行装置及其飞行方法 CN201610013328.6 2016-01-06 CN106945839A 2017-07-14 吕智慧; 崔兴杰; 朱顺利; 范首东; 徐向东; 孙海翔
本发明公开了飞行装置及其飞行方法,包括飞行器,及用于将所述飞行器牵引至空中的牵引装置,所述飞行器设置有空气动力升力面,以及用于提供飞行器飞行动力的飞行驱动装置;所述牵引装置包括牵引体及与所述牵引体相连接的牵引绳,所述牵引绳与所述飞行器相连接,该飞行装置还包括飞行姿态调整装置;当所述牵引绳在空中与所述飞行器分离后,所述飞行姿态调整装置调整所述飞行器的飞行姿态,并通过所述飞行驱动装置及所述空气动力升力面的作用进行飞行。采用此方式设计的飞行装置,省去了地面跑道建设的高昂费用,大大降低了飞行成本低,方便飞行器的起飞。
22 用于风力涡轮机转子叶片的流控制装置 CN201780066806.2 2017-04-10 CN109996956A 2019-07-09 B.阿卡伊; P.B.恩沃尔森; A.G.冈萨雷斯; J.M.劳尔森; A.勒文; F.朔伊里希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风力涡轮机(10)的转子叶片(20)。所述转子叶片(20)包括空气动力装置(30),其用于影响从所述转子叶片(20)的前缘部段(24)流动到所述转子叶片(20)的后缘部段(23)的气流(61)。所述空气动力装置(30)被安装在所述转子叶片(20)的表面(28)处,并且包括气动或液压致动器,例如软管(31)或腔(32),所述气动或液压致动器的体积取决于存在于所述气动或液压致动器内的流体(62)的压力。所述转子叶片(20)还包括控制单元(51),其用于控制所述空气动力装置(30)的软管(31)或腔(32)中的流体(62)的压力。当所述控制单元(51)没有引起对所述气动或液压致动器中的所述流体(62)施加压力时,所述空气动力装置(30)处于第一构型,并且当所述控制单元(51)引起对所述气动或液压致动器中的所述流体(62)施加正压或负压时,所述空气动力装置(30)处于第二构型。所述转子叶片(20)的特征还在于,其处于所述第一构型的升力(71)小于处于所述第二构型的所述转子叶片(20)的升力(71)。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发电的风力涡轮机(10),其包括至少一个这样的转子叶片(20)。
23 飞行装置及其飞行方法 CN201610013328.6 2016-01-06 CN106945839B 2022-06-17 吕智慧; 崔兴杰; 朱顺利; 范首东; 徐向东; 孙海翔
本发明公开了飞行装置及其飞行方法,包括飞行器,及用于将所述飞行器牵引至空中的牵引装置,所述飞行器设置有空气动力升力面,以及用于提供飞行器飞行动力的飞行驱动装置;所述牵引装置包括牵引体及与所述牵引体相连接的牵引绳,所述牵引绳与所述飞行器相连接,该飞行装置还包括飞行姿态调整装置;当所述牵引绳在空中与所述飞行器分离后,所述飞行姿态调整装置调整所述飞行器的飞行姿态,并通过所述飞行驱动装置及所述空气动力升力面的作用进行飞行。采用此方式设计的飞行装置,省去了地面跑道建设的高昂费用,大大降低了飞行成本低,方便飞行器的起飞。
24 复合式空气升力装置 CN201610402617.5 2016-06-01 CN107444619A 2017-12-08 黄权忠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式空气升力装置,本发明复合式空气升力装置包括由蔸式风叶轮,环形飞盘,桨式风叶轮,风叶轮轴,中央涵道等有机固定联接而成。通过对本发明复合式空气升力装置的风叶轮轴施以扭矩,使之产生旋转,且旋转方向与迎风蔸口的方向相同,如此,由于蔸式风叶轮和桨式风叶轮的共同作用,空气从环形飞盘的上方被吸入,而从环形飞盘下方的中央涵道排出,故而使本发明复合式空气升力装置产生升力。提高了空气动力的效率。增强在运行中的稳定性。由于该复合式空气升力装置的优点,将会在军工领域和民用领域的飞行器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25 用于风力涡轮机转子叶片的流控制装置 CN201780066806.2 2017-04-10 CN109996956B 2021-12-28 B.阿卡伊; P.B.恩沃尔森; A.G.冈萨雷斯; J.M.劳尔森; A.勒文; F.朔伊里希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风力涡轮机(10)的转子叶片(20)。所述转子叶片(20)包括空气动力装置(30),其用于影响从所述转子叶片(20)的前缘部段(24)流动到所述转子叶片(20)的后缘部段(23)的气流(61)。所述空气动力装置(30)被安装在所述转子叶片(20)的表面(28)处,并且包括气动或液压致动器,例如软管(31)或腔(32),所述气动或液压致动器的体积取决于存在于所述气动或液压致动器内的流体(62)的压力。所述转子叶片(20)还包括控制单元(51),其用于控制所述空气动力装置(30)的软管(31)或腔(32)中的流体(62)的压力。当所述控制单元(51)没有引起对所述气动或液压致动器中的所述流体(62)施加压力时,所述空气动力装置(30)处于第一构型,并且当所述控制单元(51)引起对所述气动或液压致动器中的所述流体(62)施加正压或负压时,所述空气动力装置(30)处于第二构型。所述转子叶片(20)的特征还在于,其处于所述第一构型的升力(71)小于处于所述第二构型的所述转子叶片(20)的升力(71)。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发电的风力涡轮机(10),其包括至少一个这样的转子叶片(20)。
26 风车翼及具备该风车翼的风力发电装置以及风车翼的设计方法 CN201180042131.0 2011-10-20 CN103080541A 2013-05-01 深见浩司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翼根侧的弦长的上限值受限制的条件下,能够得到所希望的空气动力特性的风车翼。具备从翼前端(1b)侧到翼根(1a)侧弦长增大的翼主体部(3)。翼主体部(3)具有:翼前端区域(1c),在翼主体部(3)的前端侧,为大致一定的第一设计升力系数的状态下,朝向翼根(1a)侧弦长逐渐增大;最大弦长位置(1d),在翼根(1a)侧的成为最大弦长的位置,具有比第一设计升力系数大的第二设计升力系数;过渡区域(1e),位于翼前端区域(1c)与最大弦长位置(1d)之间。过渡区域(1e)的设计升力系数从翼前端(1b)侧朝向翼根(1a)侧从第一设计升力系数向第二设计升力系数逐渐增大。
27 风车翼及具备该风车翼的风力发电装置以及风车翼的设计方法 CN201180042131.0 2011-10-20 CN103080541B 2016-04-20 深见浩司
提供一种在翼根侧的弦长的上限值受限制的条件下,能够得到所希望的空气动力特性的风车翼。具备从翼前端(1b)侧到翼根(1a)侧弦长增大的翼主体部(3)。翼主体部(3)具有:翼前端区域(1c),在翼主体部(3)的前端侧,为大致一定的第一设计升力系数的状态下,朝向翼根(1a)侧弦长逐渐增大;最大弦长位置(1d),在翼根(1a)侧的成为最大弦长的位置,具有比第一设计升力系数大的第二设计升力系数;过渡区域(1e),位于翼前端区域(1c)与最大弦长位置(1d)之间。过渡区域(1e)的设计升力系数从翼前端(1b)侧朝向翼根(1a)侧从第一设计升力系数向第二设计升力系数逐渐增大。
28 风车翼及具备该风车翼的风力发电装置以及风车翼的设计方法 CN201510243491.7 2011-10-20 CN104929866B 2018-05-22 深见浩司
提供风车翼及具备该风车翼的风力发电装置以及风车翼的设计方法,在翼根侧的弦长的上限值受限制的条件下,能够得到所希望的空气动力特性。具备从翼前端(1b)侧到翼根(1a)侧弦长增大的翼主体部(3)。翼主体部(3)具有:翼前端区域(1c),在翼主体部(3)的前端侧,为大致一定的第一设计升力系数的状态下,朝向翼根(1a)侧弦长逐渐增大;最大弦长位置(1d),在翼根(1a)侧的成为最大弦长的位置,具有比第一设计升力系数大的第二设计升力系数;过渡区域(1e),位于翼前端区域(1c)与最大弦长位置(1d)之间。过渡区域(1e)的设计升力系数从翼前端(1b)侧朝向翼根(1a)侧从第一设计升力系数向第二设计升力系数逐渐增大。
29 风车翼及具备该风车翼的风力发电装置以及风车翼的设计方法 CN201510243491.7 2011-10-20 CN104929866A 2015-09-23 深见浩司
提供风车翼及具备该风车翼的风力发电装置以及风车翼的设计方法,在翼根侧的弦长的上限值受限制的条件下,能够得到所希望的空气动力特性。具备从翼前端(1b)侧到翼根(1a)侧弦长增大的翼主体部(3)。翼主体部(3)具有:翼前端区域(1c),在翼主体部(3)的前端侧,为大致一定的第一设计升力系数的状态下,朝向翼根(1a)侧弦长逐渐增大;最大弦长位置(1d),在翼根(1a)侧的成为最大弦长的位置,具有比第一设计升力系数大的第二设计升力系数;过渡区域(1e),位于翼前端区域(1c)与最大弦长位置(1d)之间。过渡区域(1e)的设计升力系数从翼前端(1b)侧朝向翼根(1a)侧从第一设计升力系数向第二设计升力系数逐渐增大。
30 具有高升力装置的风轮机叶片 CN200980120107.7 2009-05-28 CN102046963A 2011-05-04 I·罗梅罗桑斯; M·希门尼斯德拉戈
本发明风轮机叶片在根部区域的前缘和/或后缘(后者具有相对厚度)具有高升力装置,使得空气动力性能得以提高,从而相较于具有圆柱形或椭圆形根部的传统叶片提高从风提取的能量。
31 高升力发生装置、翼及高升力发生装置的降噪装置 CN201080031359.5 2010-07-12 CN102470918B 2015-03-25 平井诚; 竹中启三; 今村太郎; 山本一臣; 横川让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升力发生装置、翼及高升力发生装置的降噪装置,能够实现展开副翼时产生的噪声的降低,并且能够抑制收纳副翼时的空气动力特性的恶化,且能够抑制重量的增加。其设置有:相对于母翼可展开收纳地配置的副翼主体(5)、在副翼主体(5)的正压面(PS)的至少一方端部附近向离开副翼主体(5)方向平滑地突出的突出部(6A-1)。
32 基于高速铁路的车体侧面带有仿机翼的空气动力悬浮列车 CN201110242755.9 2011-08-23 CN102951167A 2013-03-06 江雷; 马洋; 查金龙; 刘流; 刘克松
本发明涉及铁路系统中的机车及车厢,特别涉及运用空气动力学的基于高速铁路的车体侧面带有仿机翼的空气动力悬浮列车。本发明是在列车的机车的左右两侧和在每节车厢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安装有仿制飞机的机翼结构的仿机翼。本发明的基于高速铁路的车体侧面带有仿机翼的空气动力悬浮列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其列车上安装的仿机翼,通过与列车相对运动的气流作用于仿机翼上而产生上抬力,可以对高速行驶的列车提供上升力,从而减小了列车对铁轨的压力,且该力由空气动力产生,不额外消耗能源,不产生污染。所述的仿机翼的结构简单。
33 输电线路覆冰导线舞动空气动力参数的测定方法 CN201510299765.4 2015-06-03 CN104913900B 2017-10-31 黄新波; 徐冠华; 马龙涛; 肖渊; 朱永灿; 赵阳
本发明公开的输电线路覆冰导线舞动空气动力参数的测定方法,1)获取输电线路覆冰导线的舞动升力系数、舞动阻力系数及舞动扭矩系数;2)利用多台摄像机对输电线路覆冰导线进行多角度图像捕捉,通过“三塔两档”等值覆冰厚度力学计算模型获取输电线路覆冰导线上的覆冰轮廓,拟合覆冰形状,得到输电线路覆冰导线上的真实覆冰形状;3)利用惯性导航传感器结合输电线路导线覆冰舞动轨迹还原技术,获取输电线路覆冰导线实时风攻角;4)利用获得所有数据绘制真实覆冰形状下和风攻角下的空气动力参数曲线,完成对输电线路导线覆冰舞动空气动力参数的测定。本发明的测定方法能真实测定输电线路覆冰导线路舞动情况下的空气动力参数。
34 风车翼及具备该风车翼的风力发电装置以及风车翼的设计方法 CN201510242071.7 2011-10-20 CN104929865B 2018-08-31 深见浩司
本发明提供风车翼及具备该风车翼的风力发电装置以及风车翼的设计方法,在翼根侧的弦长的上限值受限制的条件下,能够得到所希望的空气动力特性。具备从翼前端(1b)侧到翼根(1a)侧弦长增大的翼主体部(3)。翼主体部(3)具有:翼前端区域(1c),在翼主体部(3)的前端侧,为大致一定的第一设计升力系数的状态下,朝向翼根(1a)侧弦长逐渐增大;最大弦长位置(1d),在翼根(1a)侧的成为最大弦长的位置,具有比第一设计升力系数大的第二设计升力系数;过渡区域(1e),位于翼前端区域(1c)与最大弦长位置(1d)之间。过渡区域(1e)的设计升力系数从翼前端(1b)侧朝向翼根(1a)侧从第一设计升力系数向第二设计升力系数逐渐增大。
35 一种低噪声飞行器螺旋桨的设计方法及螺旋桨构型 CN201610451785.3 2015-05-27 CN106114821B 2018-10-12 高建民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噪声飞行器螺旋桨的设计方法,包括:S100:依据预设的飞行器螺旋桨的基本叶形进行CFD计算流体动力学计算,得到叶形在不同雷诺数和不同迎角下相对应的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S200:依据预设的环境气体流动状态和螺旋桨几何参数,以及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进行动量叶素理论计算,得到螺旋桨的空气动力数据;S300:依据预设的螺旋桨几何参数和螺旋桨的空气动力数据进行FW‑H气动声学方程计算得到螺旋桨的噪声特性数据;S400:调用基于模拟退火思想的优化算法循环执行步骤S200至S300,直至噪声特性数据收敛,得到螺旋桨的最佳几何参数。本发明同时兼顾螺旋桨的功率和噪声问题,极大降低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36 一种低噪声飞行器螺旋桨的设计方法 CN201510280181.2 2015-05-27 CN104843173A 2015-08-19 高建民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噪声飞行器螺旋桨的设计方法,包括:S100:依据预设的飞行器螺旋桨的基本叶形进行CFD计算流体动力学计算,得到叶形在不同雷诺数和不同迎角下相对应的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S200:依据预设的环境气体流动状态和螺旋桨几何参数,以及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进行动量叶素理论计算,得到螺旋桨的空气动力数据;S300:依据预设的螺旋桨几何参数和螺旋桨的空气动力数据进行FW-H气动声学方程计算得到螺旋桨的噪声特性数据;S400:调用基于模拟退火思想的优化算法循环执行步骤S200至S300,直至噪声特性数据收敛,得到螺旋桨的最佳几何参数。本发明同时兼顾螺旋桨的功率和噪声问题,极大降低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37 高升力发生装置、翼及高升力发生装置的降噪装置 CN201080031359.5 2010-07-12 CN102470918A 2012-05-23 平井诚; 竹中启三; 今村太郎; 山本一臣; 横川让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升力发生装置、翼及高升力发生装置的降噪装置,能够实现展开副翼时产生的噪声的降低,并且能够抑制收纳副翼时的空气动力特性的恶化,且能够抑制重量的增加。其设置有:相对于母翼可展开收纳地配置的副翼主体(5)、在副翼主体(5)的正压面(PS)的至少一方端部附近向离开副翼主体(5)方向平滑地突出的突出部(6A-1)。
38 风车翼及具备该风车翼的风力发电装置以及风车翼的设计方法 CN201510242071.7 2011-10-20 CN104929865A 2015-09-23 深见浩司
本发明提供风车翼及具备该风车翼的风力发电装置以及风车翼的设计方法,在翼根侧的弦长的上限值受限制的条件下,能够得到所希望的空气动力特性。具备从翼前端(1b)侧到翼根(1a)侧弦长增大的翼主体部(3)。翼主体部(3)具有:翼前端区域(1c),在翼主体部(3)的前端侧,为大致一定的第一设计升力系数的状态下,朝向翼根(1a)侧弦长逐渐增大;最大弦长位置(1d),在翼根(1a)侧的成为最大弦长的位置,具有比第一设计升力系数大的第二设计升力系数;过渡区域(1e),位于翼前端区域(1c)与最大弦长位置(1d)之间。过渡区域(1e)的设计升力系数从翼前端(1b)侧朝向翼根(1a)侧从第一设计升力系数向第二设计升力系数逐渐增大。
39 一种可变形飞机 CN202310346927.X 2023-04-03 CN116215851A 2023-06-06 王志成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变形飞机,涉及航空技术领域,包括机体以及倾转架,所述倾转架上设置有拉力组件,所述倾转架是铰接在所述机体上;机体和/或倾转架上设置有空气动力组件;倾转架上设置有变形驱动组件,变形驱动组件能使倾转架相对机体发生倾转,倾转角度大于或等于90°,以控制变形飞机的飞行姿态。本发明的有益之处是,倾转架上设置有拉力组件,在垂直起降时,拉力组件形成的风力是往下吹送从而形成升力;当处于空中时,变形驱动组件通过控制倾转架相对机体发生倾转,以控制变形飞机的飞行姿态;此外,在机体和/或倾转架上设置有空气动力组件,以保证该变形飞机在前行时具有升力不会发生下坠,安全性高,结构简单,操作便利,构思巧妙。
40 汽车用空气动力部件 CN201780088056.9 2017-11-27 CN110431066A 2019-11-08 塩贝僚; 汤泽峰司; 福田正刚
在汽车的车身后上部侧面配置以使车身后部的升力系数减小的空气动力部件(11)包括板状的基部(14)和在基部(14)的表面(14d)突出设置的翅片(15、16),基部(14)的厚度从前缘(14b)侧朝向后缘(14c)侧而平缓增加,并且在后缘(14c)处,由于具有相对于车身后上部侧面陡立的形状,因此通过空气动力部件(11)使从车身后上部通过的气流产生湍流涡,使车身后部的升力系数(CLr)减小以确保后轮的接地载荷,从而能够实现操纵稳定性的提高。而且,在基部(14)设置的翅片(15、16)通过使车身两侧面的湍流涡稳定,从而不仅能够减小车身的横向振动以提高干扰感受性,且能够减少从车身侧面卷入车身后表面的涡旋,将死水区域的形成抑制为最小限,并有助于压差阻力的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