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首页 / 专利库 / 自动扶梯,电梯和楼梯 / 电梯轿厢 / 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

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

阅读:1027发布:2020-11-18

IPRDB可以提供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在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中,在第1及第2横扶手的层站侧的端部间设置有连结体。连结体具有能够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旋转的开闭部件,在关闭位置,开闭部件关闭作业人员的从层站向轿厢上表面的移动通道,在打开位置,开闭部件打开移动通道。开闭部件自动地返回关闭位置。当开闭部件位于关闭位置时,连结体将施加于第1及第2横扶手中的任意一方的朝向轿厢的宽度方向的外力传递至第1及第2横扶手中的另一方。,下面是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该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具备:第1横扶手及第2横扶手,它们从层站侧观察时沿着轿厢上表面的左右的缘部竖立;以及连结体,其设置在所述第1横扶手及第2横扶手的所述层站侧的端部间,所述连结体具有能够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旋转的开闭部件,在所述关闭位置,所述开闭部件关闭作业人员的从所述层站向所述轿厢上表面的移动通道,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开闭部件打开所述移动通道,所述开闭部件自动地返回所述关闭位置,

当所述开闭部件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连结体将施加于所述第1横扶手及第2横扶手中的任意一方的朝向轿厢的宽度方向的外力传递至所述第1横扶手及第2横扶手中的另一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其中,在所述开闭部件设置有第1连结部,

在当所述开闭部件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与所述第1连结部重合的部分设置有第2连结部,所述第1连结部及第2连结部允许所述开闭部件从所述关闭位置向所述打开位置侧旋转,并且相互传递朝向所述轿厢的宽度方向的外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其中,所述第1连结部与所述第2连结部通常时在所述轿厢的宽度方向上彼此分离地对置,由于所述第1横扶手及第2横扶手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在所述轿厢的宽度方向上移位,所述第1连结部与所述第2连结部彼此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其中,所述开闭部件包括:与所述第1横扶手连接的第1开闭部件;以及与所述第2横扶手连接的第2开闭部件,所述第1连结部设置于所述第1开闭部件的末端部,所述第2连结部设置于所述第2开闭部件的末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其中,所述第1连结部具有向所述第1开闭部件的开闭方向的两侧突出的第1钩部及第2钩部,所述第2连结部具有选择性地与所述第1钩部及第2钩部中的任意一方对置的连结杆。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其中,所述开闭部件与所述第1横扶手连接,

所述连结体还具有固定于所述第2横扶手的固定连结部件,所述第2连结部设置于所述固定连结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其中,所述开闭部件与所述第1横扶手连接,

所述第1连结部设置于所述开闭部件的末端部,所述第2连结部设置于所述第2横扶手的所述层站侧的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其中,所述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还具备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对所述开闭部件赋予返回所述关闭位置的力。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其中,所述打开位置是从所述关闭位置向上方旋转后的位置,所述开闭部件的旋转角被限制为不足90°,所述开闭部件因自重而自动地返回所述关闭位置。

说明书全文

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其竖立于轿厢上表面,防止作业人员跌落。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的轿厢上扶手装置中,在轿厢上表面的左右两侧竖立有一对第1扶手。在第1扶手的与层站相反一侧的端部分别连结有一对第2扶手。此外,未使用连结第1扶手的层站侧的端部间的部件,第1扶手的层站侧的端部间仅仅敞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 此外,在其他以往的轿厢上扶手装置中,在竖立于轿厢上表面的左右两侧的第1及第2侧面扶手的层站侧的端部间竖立有手柄支柱。并且,在手柄支柱的上端部与第1侧面扶手之间设置有第1连接件。此外,在手柄支柱的上端部与第2侧面扶手之间设置有手柄杆及第2连接件。
[0004] 第1连接件的基端部以旋转自如的方式与第1侧面扶手连结。第1连接件的末端部插入设于手柄支柱的第1销。第2连接件的基端部以旋转自如的方式与第2侧面扶手连结。第2连接件的末端部插入设置于手柄杆的第2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0005] 现有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61788号公报
[0008]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936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9]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10] 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以往的轿厢上扶手装置中,未使用连结第1扶手的层站侧的端部间的加强件,因此假设在轿厢上表面的层站侧对第1扶手向轿厢的宽度方向施加力,必须提高各第1扶手的刚性,零件变大且变重。
[0011] 与此相对,在专利文献2所示的以往的轿厢上扶手装置中,由于第1及第2侧面扶手的层站侧的端部间被连结起来,能够以第1及第2侧面扶手分担载荷,从而能够使第1及第2侧面扶手小型轻量。但是,作业人员出入轿厢上表面时,必须将第1或第2连接件从第1或第2销卸下并使其旋转,之后使第1或第2连接件旋转到原来的位置,再次插入销,作业性下降。此外,担心作业人员忘记将第1及第2连接件插入第1及第2销,从而不能确保第1及第2侧面扶手的强度。
[0012]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其能够使第1及第2横扶手轻量,同时更可靠地确保第1及第2横扶手的强度,而且能够防止作业人员出入轿厢上表面时的作业性下降。
[0013]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4] 本发明的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具备:第1及第2横扶手,它们从层站侧观察时沿着轿厢上表面的左右的缘部竖立;以及连结体,其设置在第1及第2横扶手的层站侧的端部间,连结体具有能够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旋转的开闭部件,在关闭位置,开闭部件关闭作业人员的从层站向轿厢上表面的移动通道,在打开位置,开闭部件打开移动通道,开闭部件自动地返回关闭位置,当开闭部件位于关闭位置时,连结体将施加于第1及第2横扶手中的任意一方的朝向轿厢的宽度方向的外力传递至第1及第2横扶手中的另一方。
[0015] 发明效果
[0016] 本发明的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在连结部设置有能够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旋转的开闭部件,开闭部件自动地返回关闭位置,当开闭部件位于关闭位置时,连结体将施加于第1及第2横扶手中的任意一方的朝向轿厢的宽度方向的外力传递至第1及第2横扶手中的另一方,因此能够使第1及第2横扶手轻量,同时更可靠地确保第1及第2横扶手的强度,而且能够防止作业人员出入轿厢上表面时的作业性下降。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的俯视图。
[0018] 图2是示出图1的轿厢上扶手装置的主视图。
[0019] 图3是放大示出图1的III部的俯视图。
[0020] 图4是示出图3的第1及第2开闭部件彼此连结的状态的俯视图。
[0021]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的俯视图。
[0022] 图6是示出图5的轿厢上扶手装置的主视图。
[0023] 图7是放大示出图5的VII部的俯视图。
[0024] 图8是放大示出图6的VIII部的主视图。
[0025]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的俯视图。
[0026] 图10是示出图9的轿厢上扶手装置的主视图。
[0027]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的俯视图。
[0028] 图12是示出图11的轿厢上扶手装置的主视图。
[0029] 图13是放大示出图11的XIII部的俯视图。
[0030]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的俯视图。
[0031] 图15是示出图14的轿厢上扶手装置的主视图。
[0032] 图16是放大示出图14的XVI部的俯视图。
[0033] 图17是放大示出图15的XVII部的主视图。
[0034] 图18是放大示出图15的XVIII部的主视图。
[0035] 图19是示出图17的开闭部件向第1横扶手侧移位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0037] 实施方式1
[0038]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示出图1的轿厢上扶手装置的主视图(从层站侧观察到的图)。在图中,轿厢1具有:设置有轿厢出入口(未图示)的轿厢前表面1a;彼此对置的一对轿厢侧面1b、1c;与轿厢前表面1a对置的轿厢后表面1d;以及轿厢上表面1e。
[0039] 轿厢1被悬吊体(未图示)悬吊于井道内,利用曳引机(未图示)的驱动力在井道内升降。
[0040] 在轿厢1上设置有防止作业人员在轿厢1上作业时跌落的轿厢上扶手装置。轿厢上扶手装置具有:第1及第2横扶手3、4,它们从层站侧观察时沿着轿厢上表面1e的左右缘部垂直地竖立;后扶手5,其固定在第1及第2横扶手3、4的与层站相反一侧的端部间;以及连结体6,其设置在第1及第2横扶手3、4的层站侧的端部间。
[0041] 第2横扶手4的结构与第1横扶手3的结构相同。此外,第2横扶手4向轿厢1固定的结构也与第1横扶手3向轿厢1固定的结构相同。
[0042] 连结体6具有平板状的第1及第2开闭部件7、8。第1开闭部件7的基端部经由多个铰链9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第1横扶手3的层站侧的端部连接。第2开闭部件8的基端部经由多个铰链9b,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第2横扶手4的层站侧的端部连接。
[0043] 第1及第2开闭部件7、8能够分别以垂直的轴为中心在关闭位置(图1的实线)与打开位置(图1的双点划线)之间旋转,在关闭位置,第1及第2开闭部件7、8与作业人员的从层站向轿厢上表面1e的移动通道交叉而关闭移动通道,在打开位置,第1及第2开闭部件7、8打开移动通道。此外,第1及第2开闭部件7、8通常位于关闭位置,但通过被作业人员推压而向打开位置侧旋转。
[0044] 并且,在第1开闭部件7的基端部设置有对第1开闭部件7赋予返回关闭位置的力的多个扭力弹簧10a。在第2开闭部件8的基端部设置有对第2开闭部件8赋予返回关闭位置的力的多个扭力弹簧10b。由此,当使第1及第2开闭部件7、8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侧旋转的外力被消除时,第1及第2开闭部件7、8自动地返回关闭位置。
[0045] 图3是放大示出图1的III部的俯视图。在第1开闭部件7的末端部设置有第1连结部7a。第1连结部7a是通过将第1开闭部件7的末端部弯曲成U字形而形成的。
[0046] 第1连结部7a具有:第1对置部7b,其是将第1开闭部件7的末端部向层站侧弯曲成直角而成的;以及第2折回部7c,其是将第1对置部7b的末端部向第1开闭部件7的基端部侧弯曲成直角而成的。在第1连结部7a的内侧形成有沿着上下方向连续的第1凹部7d。
[0047] 在当第1开闭部件7位于关闭位置时与第1连结部7a重合的部分、即第2开闭部件8的末端部设置有第2连结部8a。第2连结部8a是通过将第2开闭部件8的末端部弯曲成U字形而形成的。第1及第2连结部7a、8a构成具有90°以上的角度的卡止部。
[0048] 第2连结部8a具有:第2对置部8b,其是将第2开闭部件8的末端部向与层站相反的一侧弯曲成直角而成的;以及第2折回部8c,其是将第2对置部8b的末端部向第2开闭部件8的基端部侧弯曲成直角而成的。在第2连结部8a的内侧形成有沿着上下方向连续的第2凹部8d。
[0049] 第2开闭部件8在轿厢1的宽度方向(图3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尺寸与第1开闭部件7在该方向上的长度尺寸相同。第1及第2连结部7a、8a配置在轿厢1的宽度方向的中央。
[0050] 当第1及第2开闭部件7、8位于关闭位置时,从层站侧观察,则第1及第2连结部7a、8a未彼此重合。但是,沿着轿厢1的宽度方向观察,则第1及第2连结部7a、8a彼此重合。
[0051] 此外,当第1及第2开闭部件7、8位于关闭位置时,第1折回部7c配置在第2凹部8d的外侧,第2折回部8c配置在第1凹部7d的外侧。即,第1及第2连结部7a、8a在通常时,在轿厢1的宽度方向上彼此分离地对置,允许开闭部件7、8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侧旋转。
[0052] 并且,由于第1及第2横扶手3、4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在轿厢1的宽度方向上移位,如图4所示,第1及第2连结部7a、8a彼此接触,相互传递朝向轿厢1的宽度方向的外力。在图4的状态下,第1折回部7c进入第2凹部8d内从而抵接于第2对置部8b,并且第2折回部8c进入第1凹部7d内从而抵接于第1对置部7b。
[0053] 在这样的轿厢上扶手装置中,通过仅使第1及第2开闭部件7、8旋转,作业人员能够容易地移动到轿厢上表面1e,从而能够防止作业人员出入轿厢上表面1e时的作业性下降。
[0054] 此外,例如在层站附近作业的作业人员因某种原因向轿厢1的外侧推压第1横扶手3的情况下,第1横扶手3与受到的载荷成正比地向轿厢1的外侧倾倒。当第1横扶手3的倾倒量达到第1及第2连结部7a、8a间的间隙以上时,第1及第2开闭部件7、8通过第1及第2连结部
7a、8a连结起来。
[0055] 由此,由第1横扶手3支承的载荷经由第1及第2连结部7a、8a传递到第2横扶手4,从而由左右的横扶手3、4支承。在该状态下,能够支承仅由第1横扶手3支承时的两倍的载荷。
[0056] 并且,第1及第2开闭部件7、8自动地返回关闭位置。因此,能够使第1及第2横扶手3、4轻量,同时更可靠地确保第1及第2横扶手3、4的强度。
[0057] 并且此外,第1及第2连结部7a、8a是弯曲第1及第2开闭部件7、8的末端部而形成的,因此结构简单。
[0058] 此外,第1开闭部件7的基端部与第1横扶手3连接,第2开闭部件8的基端部与第2横扶手4连接,因此能够从第1及第2横扶手3、4间的广大范围向轿厢上表面1e移动,从而作业性提高。
[0059] 实施方式2
[0060] 接下来,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的俯视图,图6是示出图5的轿厢上扶手装置的主视图,图7是放大示出图5的VII部的俯视图,图8是放大示出图6的VIII部的主视图。
[0061] 在实施方式2中,在第1开闭部件7的末端部固定有第1连结部11。第1连结部11具有:固定部11a,其固定于第1开闭部件7;以及L字形的第1及第2钩部11b、11c,它们从固定部11a的末端部向第1开闭部件7的开闭方向的两侧突出。
[0062] 在固定部11a及第1钩部11b的内侧,形成有沿着上下方向连续的第1凹部11d。在固定部11a及第2钩部11c的内侧,形成有沿着上下方向连续的第2凹部11e。第1及第2钩部11b、11c分别构成具有90°以上的角度的卡止部。
[0063] 在第2开闭部件8的末端部固定有第2连结部12。第2连结部12配置在当第1及第2开闭部件7、8位于关闭位置时与第1连结部11重合的部分。此外,第2连结部12具有垂直的连结杆12a,当第1及第2开闭部件7、8位于关闭位置时,连结杆12a选择性地与第1及第2钩部11b、11c中的任意一方对置。
[0064] 当第1及第2开闭部件7、8位于关闭位置时,从层站侧观察,则连结杆12a未与第1及第2钩部11b、11c重合。但是,沿着轿厢1的宽度方向观察,则连结杆12a与第1或第2钩部11b、11c重合。
[0065] 此外,当第1及第2开闭部件7、8位于关闭位置时,连结杆12a配置在第1及第2凹部11d、11e的外侧。即,第1及第2连结部11、12在通常时,在轿厢1的宽度方向上彼此分离地对置,允许开闭部件7、8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侧旋转。
[0066] 并且,由于第1及第2横扶手3、4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在轿厢1的宽度方向上移位,第1及第2连结部11、12彼此接触,相互传递朝向轿厢1的宽度方向的外力。在该状态下,连结杆12a进入第1或第2凹部11d、11e内,从而与第1或第2钩部11b、11c抵接。其他的结构及动作与实施方式1相同。
[0067] 通过这样的连结部11、12,也能够使第1及第2横扶手3、4轻量,同时更可靠地确保第1及第2横扶手3、4的强度,而且能够防止作业人员出入轿厢上表面1e时的作业性下降。
[0068] 此外,第1及第2开闭部件7、8从旋转到打开位置侧的状态返回关闭位置时,不管第1及第2开闭部件7、8的哪一个先返回关闭位置,都形成第1及第2连结部11、12能够连结的位置关系。
[0069] 另外,在实施方式1、2中,使得第1及第2开闭部件7、8在轿厢1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相同,但也可以不同。
[0070] 实施方式3
[0071] 接下来,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的俯视图,图10是示出图9的轿厢上扶手装置的主视图。实施方式3的连结体13具有平板状的开闭部件14和平板状的固定连结部件15。开闭部件14的基端部经由多个铰链16,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第1横扶手3的层站侧的端部连接。
[0072] 开闭部件14能够以垂直的轴为中心在关闭位置(图9的实线)与打开位置(图9的双点划线)之间旋转,在关闭位置,开闭部件14与作业人员的从层站向轿厢上表面1e的移动通道交叉而关闭移动通道,在打开位置,开闭部件14打开移动通道。此外,开闭部件14通常位于关闭位置,但通过被作业人员推压而向打开位置侧旋转。
[0073] 并且,在开闭部件14的基端部设置有对开闭部件14赋予返回关闭位置的力的多个扭力弹簧17。
[0074] 固定连结部件15的基端部以直角固定于第2横扶手4。即,固定连结部件15不相对于第2横扶手4旋转。固定连结部件15在轿厢1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比开闭部件14在该方向上的尺寸小。
[0075] 在开闭部件14的末端部固定有第1连结部18。第1连结部18是从实施方式2的第1连结部11去除第2钩部11c后的形状。在固定连结部件15的末端部固定有与实施方式2同样的第2连结部12。其他的结构及动作与实施方式2相同。
[0076] 通过这样的连结体13,也能够使第1及第2横扶手3、4轻量,同时更可靠地确保第1及第2横扶手3、4的强度,而且能够防止作业人员出入轿厢上表面1e时的作业性下降。
[0077] 此外,仅使用一个开闭部件14,因此铰链16及扭力弹簧17的个数可以较少。
[0078] 另外,在实施方式3中,从层站侧观察,将右侧的横扶手作为第1横扶手,但也可以将左侧的横扶手作为第1横扶手,将右侧的横扶手作为第2横扶手。
[0079] 此外,开闭部件与固定连结部件的尺寸的平衡不限于上述例子,也可以使得固定连结部件在轿厢1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与开闭部件在该方向上的尺寸相同,或者比开闭部件在该方向上的尺寸大。
[0080] 并且,在实施方式3中,将开闭部件14的基端部与第1横扶手3直接连接,但可以将固定连结部件也固定于第1横扶手侧,在固定连结部件的末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接开闭部件的基端部。即,可以经由固定连结部件将开闭部件与第1横扶手连接。
[0081] 实施方式4
[0082] 接下来,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的俯视图,图12是示出图11的轿厢上扶手装置的主视图,图13是放大示出图11的XIII部的俯视图。
[0083] 实施方式4的连结体19具有开闭部件20。开闭部件20的基端部与实施方式3同样地,经由铰链16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第1横扶手3的层站侧的端部连接。
[0084] 开闭部件20能够以垂直的轴为中心在关闭位置(图11的实线)与打开位置(图11的双点划线)之间旋转,在关闭位置,开闭部件20与作业人员的从层站向轿厢上表面1e的移动通道交叉而关闭移动通道,在打开位置,开闭部件20打开移动通道。此外,开闭部件20通常位于关闭位置,但通过被作业人员推压而向打开位置侧旋转。
[0085] 并且,在开闭部件20的基端部,与实施方式3同样地,设置有对开闭部件20赋予返回关闭位置的力的扭力弹簧17。
[0086] 在开闭部件20的末端部固定有与实施方式3同样的第1连结部18。在当开闭部件20位于关闭位置时与第1连结部18重合的部分配置有作为第2横扶手4的纵柱的一部分的第2连结部4a。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3相同。
[0087] 通过这样的连结体19,也能够使第1及第2横扶手3、4轻量,同时更可靠地确保第1及第2横扶手3、4的强度,而且能够防止作业人员出入轿厢上表面1e时的作业性下降。
[0088] 此外,仅使用一个开闭部件20,因此铰链16及扭力弹簧17的个数可以较少。
[0089] 并且,未使用固定连结部件,因此能够进一步削减零件个数。
[0090] 另外,在实施方式4中,从层站侧观察,将右侧的横扶手作为第1横扶手,但也可以将左侧的横扶手作为第1横扶手,将右侧的横扶手作为第2横扶手。
[0091] 此外,在实施方式4中,将开闭部件20的基端部与第1横扶手3直接连接,但可以将与实施方式3相同的固定连结部件固定于第1横扶手,在固定连结部件的末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接开闭部件的基端部。即,可以经由固定连结部件将开闭部件与第1横扶手连接。
[0092] 并且,在实施方式1~4中,示出扭力弹簧作为使开闭部件自动返回关闭位置的机构,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是如下的机构:当开闭部件向打开位置侧旋转时重物上升,开闭部件因重物的自重而自动向关闭位置返回。
[0093] 并且此外,可以分别将实施方式1~4的第1及第2连结部沿上下方向分成两个以上。
[0094] 实施方式5
[0095] 接下来,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的俯视图,图15是示出图14的轿厢上扶手装置的主视图。实施方式5的连结体21具有杆状的开闭部件22。开闭部件22的基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第1横扶手3连接。
[0096] 开闭部件22能够在关闭位置(图15的实线)与打开位置(图15的双点划线)之间旋转,在关闭位置,开闭部件22与作业人员的从层站向轿厢上表面1e的移动通道交叉而关闭移动通道,在打开位置,开闭部件22打开移动通道。打开位置为从关闭位置向上方旋转后的位置。开闭部件22的旋转角被限制为不足90°。此外,当使开闭部件22向打开位置侧旋转的外力被消除时,开闭部件22因自重自动地返回关闭位置。
[0097] 图16是放大示出图14的XVI部的俯视图,图17是放大示出图15的XVII部的主视图。在开闭部件22的末端部固定有作为第1连结部的水平的连结轴(卡止配件)23。在第2横扶手
4的层站侧的端部的上表面固定有作为第2连结部的U字形的连结配件(卡止配件)24。
[0098] 连结配件24具有彼此对置的一对壁部24a、24b。当开闭部件22位于关闭位置时,开闭部件22的末端部插入壁部24a、24b间。在壁部24a、24b分别设置有一对槽24c、24d。当开闭部件22位于关闭位置时,连结轴23插入槽24c、24d中。
[0099] 槽24c、24d的宽度尺寸被设定成比连结轴23的直径大。因此,连结轴23及槽24c、24d允许开闭部件22旋转。
[0100] 图18是放大示出图15的XVIII部的主视图。在第1横扶手3的层站侧的端部的上表面固定有U字形的安装配件25。在开闭部件22的基端部设置有水平的旋转轴26。开闭部件22以能够以旋转轴26为中心旋转的方式与安装配件25连结。
[0101] 在安装配件25的内侧设置有限制开闭部件22的旋转角的止动件25a。当开闭部件22位于打开位置时,开闭部件22的基端部抵接于止动件25a。
[0102] 图19是示出图17的开闭部件22向第1横扶手3侧移位后的状态的主视图。在该状态下,由于连结轴23抵接于槽24c、24d的内表面,连结轴23及连结配件24相互传递朝向轿厢1的宽度方向的外力。
[0103] 因此,通过实施方式5的结构,也能够使第1及第2横扶手3、4轻量,同时更可靠地确保第1及第2横扶手3、4的强度,而且能够防止作业人员出入轿厢上表面1e时的作业性下降。
[0104] 此外,开闭部件22因自重而返回关闭位置,因此不需要用于使开闭部件22返回关闭位置的扭力弹簧等部件。
[0105] 另外,应用本发明的电梯的类型并不特别限定,例如能够应用于无机房电梯、具有机房的电梯、1:1绕绳的电梯、2:1绕绳的电梯、双层电梯、以及在共通的井道内配置有多个轿厢的单井道多轿厢式电梯。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IPRDB是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专利查询、专利分析

电话:13651749426

侵权分析

IPRDB的侵权分析产品是IPRDB结合多位一线专利维权律师和专利侵权分析师的智慧,开发出来的一款特色产品,也是市面上唯一一款帮助企业研发人员、科研工作者、专利律师、专利分析师快速定位侵权分析的产品,极大的减少了用户重复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无效或侵权分析的准入门槛。

立即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