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首页 / 专利库 / 绝缘 / 隔音 / 隔音材料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隔音成型体和隔音方法

隔音材料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隔音成型体和隔音方法

阅读:395发布:2021-03-02

IPRDB可以提供隔音材料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隔音成型体和隔音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发明涉及一种隔音材料,其具有:与声源相对而设置的第一吸音材料;层压在所述第一吸音材料的与声源相反侧的面上的、按照JIS L1018测定的透气率为10cc/cm2·秒以下的第一软质隔音层;层压在所述第一软质隔音层上的第二吸音材料;层压在所述第二吸音材料上的、按照JIS L1018测定的透气率为10cc/cm2·秒以下且按照JISK7127测定的杨氏模量比所述第一软质隔音层大5倍以上的第二软质隔音层,其中,至少所述第二软质隔音层和所述第二吸音材料以部分或整个面接合。,下面是隔音材料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隔音成型体和隔音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隔音材料,其具有:

与声源相对而设置的第一吸音材料、

层压在所述第一吸音材料的与声源相对侧的面上的、按照JISL1018测定的透气率为2

10cc/cm·秒以下的第一软质隔音层、层压在所述第一软质隔音层上的第二吸音材料、2

层压在所述第二吸音材料上的、按照JIS L1018测定的透气率为10cc/cm·秒以下且按照JIS K7127测定的杨氏模量比所述第一软质隔音层大5倍以上的第二软质隔音层,其中至少所述第二软质隔音层和所述第二吸音材料以部分或整个面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音材料,其中,所述第一吸音材料、所述第一软质隔音层、2

所述第二吸音材料和所述第二软质隔音层的各基重的合计为2000g/m 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隔音材料,其中,所述第二软质隔音层为热塑性弹性体膜。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隔音材料,其中,周端被密封。

5.一种隔音成型体,其通过将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隔音材料成型为三维形状而获得。

6.一种隔音材料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层压工序,其中,在第一吸音材料上依次层压由热塑性树脂构成且按照JIS L1018测定2

的透气率为10cc/cm·秒以下的第一软质隔音膜、第二吸音材料、由热塑性树脂构成且按照2

JIS L1018测定的透气率为10cc/cm·秒以下且按照JIS K7127测定的杨氏模量比所述第一软质隔音膜大5倍以上的第二软质隔音膜,得到层压体;

接合工序,其中,对所得到的层压体进行热处理,以至少使所述第二软质隔音层和所述第二吸音材料以部分或整个面接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音材料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接合工序后,还包括使所述层压体成型为三维形状的成型工序。

8.一种隔音材料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层压工序,其中,在第一吸音材料上依次层压由热塑性树脂构成且按照JIS L1018测定2

的透气率为10cc/cm·秒以下的第一软质隔音膜、第二吸音材料、由热塑性树脂构成且按照2

JIS L1018测定的透气率为10cc/cm·秒以下且按照JIS K7127测定的杨氏模量比所述第一软质隔音膜大5倍以上的第二软质隔音膜,得到层压体;

接合工序,其中,对所得到的层压体进行热压缩以成型为三维形状,并且至少使所述第二软质隔音层和所述第二吸音材料以部分或整个面接合。

9.一种隔音方法,其中,设置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隔音材料以使所述第一吸音材料与声源接触。

说明书全文

隔音材料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隔音成型体和隔音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安装于汽车的发动机或建筑物的壁面等的隔音材料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隔音成型体和隔音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汽车内有许多声源,从要求降低来自车内及车外的噪声以保持安静的观点考虑,采取了各种隔音措施。特别是,对于发动机、传动装置、驱动系统之类的产生很大声音的部分(固有声源),需要在接近声源的位置处采取隔音措施,因此,使用吸音和隔音性能优异的专用隔音罩。结合以下两点:在陆续的法律修订中强化了车外噪声水平的规定、以及降低车内噪声以保持安静直接关系到汽车的价值(高级感),对汽车的低噪声化部件要求非常高。特别是,将于2013年引入欧盟的车外噪声规定最终成为相对于以往规定的值减少了3分贝(声压能需要降低至1/2)这样的严格规定。这必须要对作为发动机室内的主要噪声来源的发动机本体以及传动装置等固有声源采取降低噪声的措施。以往使用的是安装在发动机上侧的发动机顶盖等各种隔音部件,但是需要进一步提高性能。另外从降低燃料消耗的观点考虑,人们开始要求轻量化。
[0003] 以往的隔音罩是着眼于隔离从固有声源辐射出的直接噪声而设计的,其结构是在将金属或者聚酰胺、聚丙烯等树脂成型而形成的刚性罩的固有声源侧、或者在其一部分上,后贴上吸音材料而形成的(参见专利文献1)。然而,这样的隔音罩的隔音性能符合质量定律,从而依赖于刚性罩的重量,由此不能适应轻量化的需要。此外,在固有声源伴有振动的情况下,即使是从用于将隔音罩安装在发动机的固定点等处传递振动,刚性罩也难以振动变形,从而不能获得使运动能量减弱的效果,因此有时会从刚性隔音层发生二次辐射,反而会使噪声水平恶化。
[0004] 此外,在评价汽车的车内外噪声时,由于噪声本身就是人类的感觉量,所以声音大小使用这样的声压级(分贝)进行评价,该声压级是以人类能刚刚感觉到的量为基准,将所观测的声压进行对数压缩而获得的。然而,当评价综合隔音效果(声压级的增减)时,在采取通常使用的4个(多个)方向平均(合音)的情况下,在分贝和计算的性质上,很大程度地受到所测定的最大声音的影响。因此,即使采取隔音措施而仅仅在一个方向上降低水平,也不能获得整体隔音效果,由此有时不能降低作为人类感觉量的声压级,需要使各方向的声压级一致均匀地降低。
[0005]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具有在刚性罩上贴上吸音材料而形成的结构的隔音罩中,在固有声源伴有振动时由于振动传递(固体声),刚性罩发生共鸣,从而引起其本身产生噪声的所谓“二次辐射”。因此通常需要隔着橡胶衬套等振动绝缘材料而固定在固有声源上。因此,必然会在隔音罩边缘端部和固有声源之间产生间隙,内面回声(驻波)从该部分泄漏,从而有时不能实现噪声水平的降低。
[0006] 从这样的背景出发,本申请人首先提出了这样的隔音罩(参见专利文献2),为了防止固有声源伴有振动时的固体声或隔音罩的内面回声(驻波),不用刚性罩,而是将软质隔音层设置在吸音材料的与固有声源相背的那面,其中所述软质隔音层由涂覆有具有减振性树脂的非织造布构成。
[0007] 然而,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隔音罩在软质隔音层的制造方面尚存在问题,因此其质量有限,与高质量的刚性罩比较,4kHz以上的高频区的隔音性能有时降低。
[0008] 现有技术文献
[0009]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平10-205352号公报
[0010]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06-989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1] 需要解决的问题
[0012]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生产性良好的制造一种与现有的隔音材料相比隔音性能优异且重量轻的隔音材料。
[0013] 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下述项目。
[0015] (1)一种隔音材料,其具有:
[0016] 与声源相对而设置的第一吸音材料、
[0017] 层压在第一吸音材料的与声源相对侧的面上的、按照JIS L1018测定的透气率为2
10cc/cm·秒以下的第一软质隔音层、
[0018] 层压在第一软质隔音层上的第二吸音材料、
[0019] 层压在第二吸音材料上的、按照JIS L1018测定的透气率为10cc/cm2·秒以下且按照JIS K7127测定的杨氏模量比所述第一软质隔音层大5倍以上的第二软质隔音层,其中
[0020] 至少第二软质隔音层和第二吸音材料以部分或整个面接合(接着)。
[0021] (2)根据上述(1)所述的隔音材料,其中,第一吸音材料、第一软质隔音层、第二吸2
音材料和第二软质隔音层的各基重的合计为2000g/m 以下。
[0022] (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隔音材料,其中,所述第二软质隔音层为热塑性弹性体膜。
[0023] (4)根据上述(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隔音材料,其中,周端被密封。
[0024] (5)一种隔音成型体,其通过将上述(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隔音材料成型为三维形状而获得。
[0025] (6)一种隔音材料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0026] 层压工序,其中,在第一吸音材料上依次层压由热塑性树脂构成且按照JIS L10182
测定的透气率为10cc/cm·秒以下的第一软质隔音膜、第二吸音材料、由热塑性树脂构成且
2
按照JIS L1018测定的透气率为10cc/cm·秒以下且按照JIS K7127测定的杨氏模量比所述第一软质隔音膜大5倍以上的第二软质隔音膜,得到层压体;
[0027] 接合工序,其中,对所得到的层压体进行热处理,以至少使第二软质隔音层和第二吸音材料以部分或整个面接合。
[0028] (7)根据上述(6)所述的隔音材料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接合工序后,包括使层压体成型为三维形状的成型工序。
[0029] (8)一种隔音材料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0030] 层压工序,其中,在第一吸音材料上依次层压由热塑性树脂构成且按照JIS L10182
测定的透气率为10cc/cm·秒以下的第一软质隔音膜、第二吸音材料、由热塑性树脂构成且
2
按照JIS L1018测定的透气率为10cc/cm·秒以下且按照JIS K7127测定的杨氏模量比所述第一软质隔音膜大5倍以上的第二软质隔音膜,得到层压体;
[0031] 接合工序,其中,将所得到的层压体进行热压缩以成型为三维形状,并且至少使第二软质隔音层和第二吸音材料以部分或整个面接合。
[0032] (9)一种隔音方法,其中,设置根据上述(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隔音材料以使所述第一吸音材料与声源接触。
[0033] 发明效果
[0034] 本发明的隔音材料通过杨氏模量低且易受振动变形的第一软质隔音层,使入射到与声源相对设置的第一吸音材料上的声音的振动衰减。另外,使通过第一软质隔音层未衰减完的声音的振动在透过第二吸音材料时进行衰减,接下来,通过刚性比第一软质隔音层高的第二软质隔音层将未衰减完的声音的振动进行隔音。因此,成为隔音性能更优异的材料。另外,也比具有金属或树脂的隔音罩的隔音材料轻量。
[0035] 另外,制造方法也仅是将第一吸音材料、第一软质隔音膜、第二吸音材料和第二软质隔音膜层压,然后进行热处理来接合即可,很简便。并且,可将第一吸音材料、第一软质隔音膜、第二吸音材料及第二软质隔音膜分别设为长形物,在连续送出的同时进行层压,生产率也得到提高。
[0036] 附图简要说明
[0037]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隔音材料的一个例子的截面图;
[0038]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隔音材料的另一个例子的截面图;
[0039]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隔音材料的又一个例子的截面图;
[0040] 图4是对本发明的隔音材料的制造工序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0041] 图5是示出试验1的结果的图表;
[0042] 图6是示出试验2中的实施例3、实施例8及比较例2的结果的图表;
[0043] 图7是示出试验2中的实施例4、实施例9及比较例3的结果的图表;
[0044] 图8是示出试验2中的实施例5、实施例10及比较例4的结果的图表;
[0045] 图9是示出试验2中的实施例5、实施例6及实施例7的结果的图表;
[0046] 图10是示出试验2中的比较例5、比较例6及比较例7的结果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48]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隔音材料的一个例子的截面图。如图所示,与声源(图中下侧)相对设置第一吸音材料1,在第一吸音材料1的与声源相对侧的面上,依次层压有第一软质隔音层10、第二吸音材料20、第二软质隔音层30。
[0049] 优选将多孔材料用于第一吸音材料1。作为多孔材料,可以列举通常的多孔吸音材料,例如:玻璃棉、岩棉、岩棉长纤维(中部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バサルトファイバー”等)、聚氨酯泡沫、聚乙烯泡沫、聚丙烯泡沫、酚醛泡沫、蜜胺泡沫;将丁腈橡胶、氯丁橡胶、苯乙烯橡胶、硅橡胶、氨基甲酸乙酯橡胶、EPDM等橡胶以连通气泡状发泡后的物质,或者将上述物质发泡后进行粉碎加工等以在泡沫腔中开孔而使气泡连通后的物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纤维毡、尼龙纤维毡、聚乙烯纤维毡、聚丙烯纤维毡、丙烯酸纤维毡、氧化硅-氧化铝陶瓷纤维毡、氧化硅纤维毡(ニチアス株式会社制造的“シルテックス”等)、将棉、羊毛、木毛、废纤维等用热固性树脂加工成毡状的物质(一般名:树脂毡)等。
[0050] 此外,为了防止纤维类飞散或改善产品外观,也可以将非织造布粘贴在声源侧的那面(图中下面),其中所述非织造布为:将聚乙烯长纤维、聚丙烯长纤维、尼龙长纤维、特多龙长纤维、丙烯酸长纤维、人造丝长纤维、维尼纶长纤维、氟树脂长纤维(例如,聚偏二氟乙烯长纤维、聚四氟乙烯长纤维等)、聚酯长纤维(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将聚乙烯树脂涂覆在聚酯长纤维上而形成的双层结构的长纤维等热塑性树脂长纤维单体、以及将它们混合而形成的物质通过纺粘法而成型为薄片状的、具有柔软性的非织造布。
[0051] 第一软质隔音层优选由软质且非透气性的膜构成。非透气性可用透气率来规定,2 2 2
为10cc/cm·秒以下,优选为0.001~10cc/cm·秒,更优选为0.01~1cc/cm·秒。另
外,透气率是按照JIS L1018-1999测定的值。
[0052] 柔软性可用杨氏模量来规定,优选为0.01~0.5GPa,更优选为0.02~0.12GPa。另外,杨氏模量是按照JIS K7127-1999测定的值。第一软质隔音层是由于自身变形而使透过第一吸音材料1的声音的振动衰减的,因此需要比较柔软,优选为上述杨氏模量。
[0053] 另外,第一软质隔音层10只要满足上述的透气率即可,对其材质没有限制,可使用非织造布、织物、层压膜、橡胶片、树脂膜、减振树脂、减振橡胶、或将它们适当组合后的层压体、或者涂覆有减振树脂的非织造布或织物。但是,在后述制造方法的实施上,优选可通过热而熔接的材料,并且优选作为热熔类材料而使用的热塑性树脂膜。具体而言,优选乙烯-醋酸乙烯酯类、聚氨酯类、聚酯类、聚酰胺类及聚烯烃类的热熔树脂膜等。更具体而言,特别优选的是将低分子量聚丙烯等拉伸成型而成的聚烯烃类热熔膜。
[0054] 第二吸音材料20优选从与第一吸音材料1同样的多孔材料中进行选择,既可以与第一吸音材料1相同,也可以不同。
[0055] 第二软质隔音层30由软质且非透气性的膜构成。非透气性以根据JIS2 2
L1018-1999测定的透气率计为10cc/cm·秒以下,优选为0.001~10cc/cm·秒,更优选
2
为0.01~1cc/cm·秒。
[0056] 另外,第二软质隔音层30需要根据JIS K7127-1999测定的杨氏模量比第一软质隔音层大5倍以上,优选大10倍以上。第二软质隔音层30因为是软质的,因此具有使透过第二吸音材料20的声音的振动衰减的作用。另外,在与吸音材料20成为一体而能够振动变形的范围内,通过提高杨氏模量来兼具刚性,另外还通过增大与上述第一隔音层的杨氏模量之比,来赋予隔音性能。
[0057] 另外,第二软质隔音层30以部分或整个面与第二吸音材料接合。也可以利用适当的粘合剂将两者接合,然而优选第二软质隔音层30具备接合性。另外,在与第二吸音材料的接合为部分接合的情况下,优选接合面积为第二吸音材料与第二软质隔音层的接触面积的50%以上。
[0058] 如果考虑这样的透气率、杨氏模量及接合性,则第二软质隔音层30优选热塑性弹性体膜,特别优选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膜。另外,作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可以举出使由芳香族环构成的硬段和由R(1 含有酯基的脂肪族烃)构成的软段混合而成的下述结构式(1)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0059] [化学式1]
[0060]
[0061] 另外,式中的R1表示含有酯基的脂肪族烃,R2表示短链(碳数1~4)的烃。另外,m和n为1以上的整数。
[0062] 另外,第二软质隔音层30也可以使用对非织造布之类的片材进行涂布填充而使其具有上述透气率和杨氏模量这样的材料来代替。例如,可以使用在聚酯、聚酰胺、聚丙烯这样的有机纤维制非织造布上涂布了聚氨酯、丙烯酸、有机硅这样的树脂的材料。
[0063] 本发明的隔音材料是将第一吸音材料1、第一软质隔音层10、第二吸音材料20和第二软质隔音层30层压而形成的隔音材料,但为了在良好确保隔音性能的同时轻量化,各自的基重合计优选为2000g/m2以下。如果基重合计为2000g/m2以下,则对各自的基重没有限制,但第一吸音材料1的基重优选为250~1,000g/m2,第一软质隔音层10的基重优选为30~100g/m2,第二吸音材料20的基重优选为150~500g/m2,第二软质隔音层30的基重优选为30~1,000g/m2,优选使其合计为2000g/m2以下。
[0064] 在本发明的隔音材料中,如图2所示,也可以使表皮材料40附着于第二软质隔音层30上。表皮材料40优选具有提高隔音材料的形状保持性同时赋予其隔音性的作用,优选接合非织造布。具体而言,可以举出:将基布与用纺粘法使聚酯纤维熔接而成的布层压而形成的非织造布,所述基布是用醋酸乙烯酯树脂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短纤维进行化学接合而制成的。
[0065] 另外,在附着表皮材料40的情况下,若第二软质隔音层30使用了热塑性弹性体,则通过热熔接形成了表皮材料40和热塑性弹性体的复合材料。因此,优选将该复合材料的透气率、杨氏模量、基重设为上述的第二软质隔音层30的范围。
[0066] 另外,本发明的隔音材料优选密封其周端。作为密封结构,如图3所示,可将层压体的周端50、50通过热压来压接。这样的周端只要压缩成(例如)宽为3~20mm、厚度为0.5~2.5mm即可。另外,也可以在端面(隔音材料的厚度部分)上热熔接热熔片材。具体而言,只要将聚酰胺类热熔膜(厚度为30μm)在170℃下热熔接来密封层压体的端面即可。
由此,能够防止声音穿过第一吸音材料1和第二吸音材料20的端面而向外部泄漏。另外,虽然图示中省略了,但是在附着有表皮材料40的情况下,也同样能够将周端压接而密封。
[0067] 另外,本发明的隔音材料可以是仅如图所示层压而成,但也可以成为三维形状(参照图4)的隔音成型体。为了得到这种三维形状,只要在将层压体保持在所需形状的状态下进行加热即可。其后,因加热而变形的层压体回到常温时固化,其形状就被固定。
[0068] 为了制造本发明的隔音材料,可采用下述方法。如图4所示,首先,分别从各自的辊供给均为长形的形成第一吸音材料1的膜1a、形成第一软质隔音层10的膜10a、形成第二吸音材料20的膜20a、形成第二软质隔音层30的膜30a、(进一步根据需要)形成表皮材料40的片材40a,将它们以层压状态投入烘箱100中。在穿过烘箱100期间,至少将形成第二吸音材料20的膜20a和形成第二软质隔音层的膜30a热熔接。由此来制造成为隔音材料的长形层压体200。然后,将层压体200切断至规定长度,根据需要,通过热压缩将周端压接,可得到本发明的隔音材料。另外,在烘箱100内设置有上下一对输送带110a、110b,成为了将形成第一吸音材料1的膜1a、形成第一软质隔音层10的膜10a、形成第二吸音材料20的膜20a、形成第二软质隔音层30的膜30a、形成表皮材料40的片材40a从各自的辊导入烘箱内的构造。在此,对输送带速度、烘箱温度、长度等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只要输送带速度为1~3米/分钟、温度为190~220℃、烘箱的长度为5~20m即可。
[0069] 另外,在成型为三维形状的情况下,在烘箱100的后段设置有上下一对成型模具300a、300b,从烘箱100送出的层压体200被热压缩从而成型为三维形状。此时,如图所示,可以将经过热压缩的部分210作为平坦部分,不对其他部分进行热压缩,而直接以经过层压的部分220作为圆弧状等三维形状。然后,通过将经过热压缩的部分210切断,可得到截面为圆弧状且周端通过热压缩而被密封的隔音成型体。虽然取决于所需形状、层压体的厚度,但这种热压缩可在(例如)180~200℃的温度下进行10~30秒钟。
[0070] 在上述制造方法中,通过不使用烘箱100、而是将成型模具300a、300b变成热压装置,也可以在接合的同时成型为三维形状。
[0071] 本发明的隔音材料在以图1~3所示那样没有成型为三维形状的状态下使用时,优选用于建筑物中,例如,以介于内壁材料和外壁材料之间的方式使用。另外,也可安装在汽车、摩托车、船舶等的发动机、传动装置、电动机等声源上。此时,例如,使用比发动机和发动机罩之间的间隙还要厚的隔音材料,将第一吸音材料置于发动机上,然后在安装发动机罩时使其压缩,从而能够填塞发动机和发动机罩之间的间隙。
[0072] 另外,成型为三维形状的隔音成型体以(例如)与发动机的外形一致的方式成型,并且可以使第一吸音材料与发动机接触而进行安装。通过这种构成,可实现来自于发动机表面的空气辐射音的密闭隔音以及固体声(振动)的绝缘,有望进一步提高隔音效果。
[0073] 实施例
[0074] 下面列举实施例和比较例以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另外,透气率是按照JIS L1018标准来测定的,杨氏模量是按照JIS K7127-1999标准来测定的。此外,基重是每1m×1m的质量。
[0075] 〔试验1〕
[0076] (实施例1)
[0077] 作为第一吸音材料和第二吸音材料,准备了厚度为10m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2
酯毡(基重为500g/m),作为第一软质隔音层,准备了厚度为30μm的热熔膜(透气率为
2 2
0.01cc/cm·秒、杨氏模量为80MPa、基重为80g/m :将低分子量聚丙烯等拉伸成型而成的聚烯烃类热熔膜),作为第二软质隔音层,准备了厚度为30μm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膜(透气
2 2
率为0.001cc/cm·秒、杨氏模量为1,000MPa、基重为36g/m :上式(1)所示结构式的使由芳香族环构成的硬段和由R1(含有酯基的脂肪族烃)构成的软段混合而成的聚酯类热塑性
2
聚氨酯弹性体膜),作为表皮材料,准备了聚酯非织造布(透气率为110cc/cm·秒、杨氏模量
2
为200MPa、基重为220g/m :对基布和用纺粘法使聚酯纤维熔接而成的布进行层压而形成的非织造布,所述基布是用醋酸乙烯酯树脂使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短纤维化学接合而制成的)。
[0078] 然后,在第一吸音材料的一个面上,按第一软质隔音层、第二吸音材料、第二软质隔音层及表皮材料的顺序进行层压,利用烘箱对整体进行加热而使全部界面接合,从而制作出隔音材料。界面的接合状态为整个面接合(接合面积为100%)。
[0079] (实施例2)
[0080] 按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出隔音材料,不同之处在于,作为第二软质隔音层,使用了在聚酯非织造布上涂布聚氨酯而形成的材料。
[0081] (比较例1)
[0082] 使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材料,在不接合各界面的情况下进行层压,从而制作出隔音材料。
[0083] 关于实施例1、2及比较例1的隔音材料,采用小型混响箱(扩散声场)·消声室(自由声场)·声强法测定了声透射损失。如果对本试验方法进行概述,即为测定系统由(1)声源侧(小型混响箱:扩散声场)、(2)试验体、(3)受音侧(消声室:自由声场)构成,以从(1)到(2)的入射声能(A)减去值(B)所得的计算值为声透射损失,所述值(B)是使用由一对扩音器构成的声强传声器(指向传声器)对从(2)表面辐射到(3)的透过音的能量进行计测而得到的值。结果示于图5中,得知通过各界面的接合使隔音性能提高。
[0084] 〔试验2〕
[0085] (实施例3~10、比较例2~7)
[0086] 将表1~3所示的第一吸音材料、第一软质隔音层、第二吸音材料、第二软质隔音层和表皮材料进行层压,然后在烘箱内进行加热,从而制作出隔音材料。但是在比较例2~4中,没有将第二吸音材料和第二软质隔音层接合。另外,除了实施例8~10以外,隔音材料的周端被热压密封。然后,按与试验1同样的方法进行了声透射损失测定。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表1~3中的各吸音材料、软质隔音层及表皮材料的材质,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就与上述实施例1使用的材质相同。另外,关于表1~3中的部件间的接合的表述“有”意味着整个面接合的状态。另外,在表1~3中,(2)第一软质隔音层/(3)第二吸音材料的接合为整个面接合。
[0087] [表1]
[0088]
[0089] [表2]
[0090]
[0091] [表3]
[0092]
[0093] 结果示于图6~图10中,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的、将第一吸音材料、第一软质隔音层、第二吸音材料和第二软质隔音层进行层压并且至少将第二吸音材料和第二软质隔音层接合在一起而形成的隔音材料具有优异的隔音性能。
[0094] 虽然参照特定的实施方案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条件下,可以进行各种变化或修改。
[0095] 本发明基于2011年1月26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1-014515,其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另外,本说明书中记载的文献的内容也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0096] 符号说明
[0097] 1 第一吸音材料
[0098] 10 第一软质隔音层
[0099] 20 第二吸音材料
[0100] 30 第二软质隔音层
[0101] 40 表皮材料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IPRDB是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专利查询、专利分析

电话:13651749426

侵权分析

IPRDB的侵权分析产品是IPRDB结合多位一线专利维权律师和专利侵权分析师的智慧,开发出来的一款特色产品,也是市面上唯一一款帮助企业研发人员、科研工作者、专利律师、专利分析师快速定位侵权分析的产品,极大的减少了用户重复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无效或侵权分析的准入门槛。

立即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