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体验
专利管家(专利管理)
工作空间(专利管理)
风险监控(情报监控)
数据分析(专利分析)
侵权分析(诉讼无效)
联系我们
交流群
官方交流:
QQ群: 891211   
微信请扫码    >>>
现在联系顾问~
首页 / 专利库 / 换热器 / 热交换器 / 热管 / 一种热管装置

一种热管装置

阅读:76发布:2021-02-23

IPRDB可以提供一种热管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热管装置。所述热管装置,包括冷凝器、传输管和蒸发器,所述冷凝器、传输管和蒸发器顺次连接构成封闭腔体,在垂直于所述热管装置长度的方向上,所述蒸发器至少有一个截面尺寸大于所述传输管的截面尺寸。本发明的热管装置,外形简单,结构紧凑,更容易进行弯折,便于系统灵活布局,而且具有更优异的柔性传热、远距离传热的效果;在垂直于所述热管装置长度的方向上,蒸发器至少有一个截面尺寸大于传输管的截面尺寸,从而大幅度扩展了热管装置的蒸发换热面积,从而既能够进行柔性传热,又具有了较大的换热面积,更有利于与面积较大的散热器耦合装配,能够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下面是一种热管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热管装置,包括冷凝器、传输管和蒸发器,所述冷凝器、传输管和蒸发器顺次连接构成封闭腔体,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热管装置长度的方向上,所述蒸发器至少有一个截面尺寸大于所述传输管的截面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管包括管体,设于所述管体内的腔体,以及设于所述管体内的第一毛细结构,所述腔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冷凝器的进气口,所述腔体的第二端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出气口,所述第一毛细结构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出液口,所述第一毛细结构的第二端连通所述蒸发器的进液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的出液口设有集液腔,并通过所述集液腔使所述冷凝器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一毛细结构的第一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包括多个槽道,所述集液腔的一端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出液口,所述集液腔的另一端分别与多个所述槽道的第一端连通,多个所述槽道沿所述管体的内壁周向排列,多个所述槽道共同围成的空间构成所述腔体,所述槽道的开口侧面向所述腔体,所述槽道开口侧的截面尺寸小于或等于与所述开口侧相对的一侧的截面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道的横剖面呈Ω形,或呈局部开口的三角形、梯形、矩形、椭圆形、半圆形、圆弧形或其他多边形,或由其中至少两种结构组合而成的局部开口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的进气口设有连管,并通过所述连管使所述冷凝器的进气口与所述腔体的第一端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毛细结构为烧结粉末、泡沫金属,或为若干金属丝、纤维制成的网状、束状结构,或由至少两种上述结构组成,所述第一毛细结构设置于所述管体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的集气腔,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二毛细结构;在垂直于所述热管装置长度的方向上,所述壳体的横剖面尺寸大于所述管体的横剖面尺寸;所述集气腔的出气口作为所述蒸发器的出气口,与所述腔体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二毛细结构的进液口作为所述蒸发器的进液口,与所述第一毛细结构的第二端连通,且所述第二毛细结构的毛细尺度不大于所述第一毛细结构的毛细尺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内套接有第三毛细结构,所述第一毛细结构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三毛细结构与所述第二毛细结构相连接,所述第三毛细结构内部设有连通孔,所述腔体通过所述连通孔与所述集气腔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包括冷凝管路和板体,或包括冷凝管路和翅片,或包括管体和板体,或包括管体和翅片。

说明书全文

一种热管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热管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热管是一种高效的传热设备,其传热能力比金属导热高一个或两个数量级,被称为热的超导体。传统热管主要包括金属壳体、毛细结构和工作介质,毛细结构通常由槽道或烧结多孔结构构成,并且分布于整个热管长度方向上,在热管长度方向上它的管材截面积
相同,由于热管结构简单,传热性能稳定,在航空、航天、通信、电子器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0003] 与此同时,这种结构也存在一些不利影响,首先,当热管需要进行远距离传热时,要求它具有较大的毛细力和较小的流动阻力,由于热管轴向长度方向上布满毛细结构,为了增大毛细力而减小毛细结构的毛细尺寸时,会造成液体流动阻力增大,反之,为了降低液体工质的流动阻力而增大毛细结构的毛细尺寸,又会导致热管毛细力降低,这两种情况都
会导致热管远距离传热困难;其次,传统热管在长度方向上截面积相同,为了满足柔性传热的要求,截面积受到限制,因此热管的蒸发面积和冷凝面积也随之受到限制,当散热器件面积较大时,热管只能与散热面的一部分接触,影响散热效果,如果通过扩大单根热管的截面积或者采用双孔结构的热管时,虽然能够增加与散热面的接触面积,但是热管在传输过程
中的柔性大幅度降低,通过采用多根热管并排布置时,将会使热管固定和装配变得复杂,而且在散热系统中将会占用更多的空间,这些问题极大地限制了传统热管在更多领域的应
用。
[0004] 回路热管也是一种利用工作介质发生气液相变进行高效传热的热控设备,主要包括蒸发器、冷凝器、气体管路、液体管路,通过气体管路、液体管路将蒸发器和冷凝器进行连接,组成封闭回路,与传统热管相比,其吸液芯仅存在于蒸发器内部,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通过柔性金属薄壁管连接,工质流经金属薄壁管能够获得更小的流动阻力,并且能更好地
在冷源与热源之间进行柔性连接,更有利于实现远距离传热、隔离振动和电磁干扰等,而且气液工质分别沿着不同路径流动,避免发生流动携带问题,因此传热效率更高,在航天、超导、电子器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回路热管的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通常具有两
条、三条甚至更多条传输管路,结构繁琐复杂,在与散热器件耦合时需要占用更多的系统空间,并且在很多应用场合中布置管路的时候需要设置更多的固定结构,这些因素给回路热
管的实际应用带来了很多不便。

发明内容

[0005]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扩展换热面积的热管装置,以解决现有热管装置的较高柔性传热与较大换热面积不能兼顾的技术问题。
[0007] (二)技术方案
[0008]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管装置,包括冷凝器、传输管和蒸发器,所述冷凝器、传输管和蒸发器顺次连接构成封闭腔体,在垂直于所述热管装置长度的方向上,所述蒸发器至少有一个截面尺寸大于所述传输管的截面尺寸。
[0009] 进一步地,所述传输管包括管体,设于所述管体内的腔体,以及设于所述管体内的第一毛细结构,所述腔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冷凝器的进气口,所述腔体的第二端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出气口,所述第一毛细结构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出液口,所述第一毛细结
构的第二端连通所述蒸发器的进液口。
[0010] 进一步地,所述冷凝器的出液口设有集液腔,并通过所述集液腔使所述冷凝器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一毛细结构的第一端连通,以使冷凝器内冷凝的液体工质能够通过集液腔
更顺利地流入第一毛细结构内。
[0011]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包括多个槽道,所述集液腔的一端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出液口,所述集液腔的另一端分别与多个所述槽道的第一端连通,多个所述槽道沿所述
管体的内壁周向排列,多个所述槽道共同围成的空间构成所述腔体,所述槽道的开口侧面
向所述腔体,所述槽道开口侧的截面尺寸小于或等于与所述开口侧相对的一侧的截面尺
寸。
[0012] 所述截面尺寸指的是横剖面的尺寸,例如某个凹槽的截面尺寸即指该凹槽的横剖面尺寸;与所述开口侧相对的一侧的截面尺寸较大能够使冷凝的液体工质在槽道内部流动
时具有较小的流动阻力;所述槽道的开口侧的截面尺寸较小,即具有较大的毛细力,一方面能够为液体工质向蒸发器流动提供辅助驱动力,另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腔体内部气体工质
反向流动(即气体工质由蒸发器向冷凝器的流动)对槽道内液体工质的流动造成的阻力和
携带影响,使热管能够具有更好的传热性能。
[0013] 进一步地,所述槽道的横剖面呈Ω形,或呈局部开口的三角形、梯形、矩形、椭圆形、半圆形、圆弧形或其他多边形,或由其中至少两种结构组合而成的局部开口的形状。
[0014] 进一步地,所述冷凝器的进气口设有连管,并通过所述连管使所述冷凝器的进气口与所述腔体的第一端连通。
[0015] 优选的,所述连管的第一端伸入所述冷凝器的进气口内,所述连管的第二端穿过所述集液腔,并且伸入所述腔体的第一端内。
[0016]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毛细结构为烧结粉末、泡沫金属,或为若干金属丝、纤维制成的网状、束状结构,或由至少两种上述结构组成,所述第一毛细结构设置于所述管体内部,所述第一毛细结构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管体内部截面积,所述管体内除去第一毛细结构以外的空间构成所述腔体。
[0017] 进一步地,所述蒸发器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的集气腔,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二毛细结构;在垂直于所述热管装置长度的方向上,所述壳体的横剖面尺寸大于所述管体的横剖面尺寸;所述集气腔的出气口作为所述蒸发器的出气口,与所述腔体的第二端
连通;所述第二毛细结构的进液口作为所述蒸发器的进液口,与所述第一毛细结构的第二
端连通,且所述第二毛细结构的毛细尺度不大于所述第一毛细结构的毛细尺度,从而,第二毛细结构具有更大的毛细力,能够为液体工质向蒸发器的流动提供足够的驱动力。
[0018] 进一步地,所述蒸发器内套接有第三毛细结构,所述第一毛细结构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三毛细结构与所述第二毛细结构相连接,以便使液体工质能够更加顺利地由管体流
入蒸发器内,所述第三毛细结构内部设有连通孔,所述腔体通过所述连通孔与所述集气腔
相连通。
[0019] 进一步地,所述冷凝器包括板体和设于所述板体内的冷凝管路,所述冷凝管路为蛇形管结构或并排管路结构,所述冷凝管路的一端为所述进气口,所述冷凝管路的另一端
为所述出液口。优选的,所述板体也可替换为翅片;或者,所述传输管也可直接延伸至所述冷凝器内,即由所述传输管伸入所述冷凝器内的部分替代所述冷凝管路。
[0020] (三)有益效果
[0021]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 1、本发明的热管装置,包括冷凝器、传输管和蒸发器,所述冷凝器、传输管和蒸发器顺次连接构成封闭腔体,在垂直于所述热管装置长度的方向上,蒸发器至少有一个截面尺寸大于传输管的截面尺寸,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传统热管,在具有相同或更高柔性的情
况下,大幅度扩展了热管装置的蒸发换热面积,更有利于与面积较大的散热器耦合装配,以及实现远距离传热,能够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
[0023] 2、本发明的传输管只有一个,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具有多条传输管路的回路热管,结构更加紧凑、外形更加简单,在与散热器件耦合时占用的系统空间更小,更便于使用。
[0024] 3、本发明的第一毛细结构、第二毛细结构和第三毛细结构用于将冷凝器冷凝得到的液体工质传输至蒸发器,集气腔、连通孔和腔体用于将蒸发器蒸发得到的气体工质传输
至冷凝器,由此形成了闭合的工质回路。该热管装置结构和工作原理简单,易于研制和使
用。

附图说明

[0025]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热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传输管的横剖面图;
[0027]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所述热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热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传输管的横剖面图;
[0031]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2] 1、蒸发器;11、第二毛细结构;12、壳体;13、第三毛细结构;131、连通孔;14、集气腔;2、冷凝器;21、冷凝管路;22、板体;23、集液腔;24、连管;3、管体;31、第一毛细结构;311、槽道;312、多孔结构;32、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34]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
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5]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36] 实施例1
[0037]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管装置,包括冷凝器2、传输管和蒸发器1。冷凝器2、传输管和蒸发器1共同组成封闭腔,封闭腔内充有工作介质(即工质),且冷凝器
2、传输管和蒸发器1顺次连接构成工质回路。在垂直于热管装置长度的方向上,蒸发器1至少有一个截面尺寸大于传输管的截面尺寸,这个截面尺寸主要是指传输管和蒸发器1内部
截面尺寸,目的是使蒸发器1壳体12内部相比传输管内部截面,具有更大的蒸发换热面积。
[0038] 传输管具体包括管体3,设于管体3内的腔体32,以及设于管体3内壁上的第一毛细结构31。腔体32的第一端连通冷凝器2的进气口,腔体32的第二端连通蒸发器1的出气口。第一毛细结构31的第一端连通冷凝器2的出液口,第一毛细结构31的第二端连通蒸发器1的进
液口。冷凝器2的出液口设有集液腔23,并通过集液腔23与第一毛细结构31的第一端连通,以使冷凝器2内冷凝的液体工质能够通过集液腔23更顺利地流入第一毛细结构31内。
[0039] 本实施例中,传输管结构采用传统槽道热管的管材结构,第一毛细结构31包括多个槽道311,如图2所示,各个槽道311的横剖面均呈Ω形。集液腔23的一端连通冷凝器2的出液口,集液腔23的另一端分别与多个槽道311的第一端连通。多个槽道311沿管体3的内壁周向排列并依次连接,多个槽道311共同围成的空间构成腔体32。槽道311与管体3能够一体成型,加工工艺简单、方便。槽道311的开口侧面向腔体32,槽道311开口侧的截面尺寸小于与开口侧相对的一侧的截面尺寸。
[0040] 槽道311中与开口侧相对的一侧的截面尺寸较大能够使冷凝的液体工质在槽道311内部流动时具有较小的流动阻力;槽道311的开口侧的截面尺寸较小,即具有较大的毛
细力,一方面能够为液体工质向蒸发器1流动提供更大的辅助驱动力,有利于液体工质向蒸发器1流动,另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腔体32内部气体工质反向流动(即气体工质由蒸发器1
向冷凝器2的流动)对槽道311内液体工质的流动造成的阻力和携带影响,使热管能够具有
更好的传热性能。而且,还可以在槽道311与腔体32的交界处设置截面尺寸相对较小的筒状丝网、金属毡或其他毛细结构,对于降低气体反向流动导致的携带影响具有更好的效果。
[0041] 此外,该槽道311的横剖面形状不限于Ω形,还可以呈局部开口的三角形、梯形、矩形、椭圆形、半圆形、圆弧形或其他多边形,或由其中至少两种结构组配而成的局部开口的形状,但无论槽道311的横剖面呈何种形状,槽道311的开口侧均是面向腔体32的,且槽道311中与开口侧相对的一侧的截面尺寸较大,槽道311的开口侧的截面尺寸较小。
[0042] 本实施例中,冷凝器2的进气口还设有连管24,并通过连管24与腔体32的第一端连通,使液体工质和气体工质在冷凝器2与传输管连接处分别沿着各自流动方向向前流动。
[0043] 参见图3,蒸发器1具体包括壳体12,设于壳体12内的集气腔14,以及设于壳体12内壁上的第二毛细结构11。壳体12可以为圆柱状、圆盘状、平板状、鞍装或者其他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2为平板状结构。在垂直于热管装置长度的方向上,壳体12内部的横剖面尺寸远大于管体3内部的横剖面尺寸,从而大幅度扩展了整个热管装置的蒸发换热面积,更有利于与面积较大的散热器件耦合装配,能够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集气腔14的出气口作为蒸
发器1的出气口,与腔体32的第二端连通。第二毛细结构11设置于壳体12的内壁上,通过烧结、粘接、焊接、压紧或支撑等方式,使第二毛细结构11与壳体12内壁紧密接触,减小它们之间的接触热阻。第二毛细结构11可以为槽道、烧结粉末、泡沫金属,或为若干金属丝、纤维制成的网状、束状结构,或由至少两种上述结构组成。第二毛细结构11的进液口作为蒸发器1的进液口,与第一毛细结构31的第二端连通,且第二毛细结构11的毛细尺度不大于第一毛
细结构31的毛细尺度,从而,第二毛细结构11具有更大的毛细力,能够为液体工质向蒸发器
1的流动提供足够的驱动力。
[0044] 进一步地,在蒸发器1的出气口处还可设有第三毛细结构13,如图3所示,第一毛细结构31的第二端通过第三毛细结构13与第二毛细结构11相连接,以便使液体工质能够更加顺利地由管体3流入蒸发器1内,第三毛细结构13的内部轴向开设有连通孔131,传输管的腔体32通过连通孔131与集气腔14相连通,以便使蒸发器1内产生的气体工质能够顺利地流入
管体3。还可以在两侧的第二毛细结构11之间设置片状、柱状以及其他形状的毛细结构,用于使两侧的第二毛细结构11相互连通,进行液量调节和补给。在两侧的壳体12之间还可以
设置支撑结构,或者在壳体12内壁设置加强筋,以提高蒸发器1的强度。
[0045] 本实施例中,冷凝器2包括板体22和设于板体22内的冷凝管路21。优选的,本实施例的板体22也可替换为翅片。冷凝管路21可以由铜、铝、钢、钛合金等有利于传热的材料制成。冷凝管路21可以是蜿蜒的蛇形管结构,也可以是并排管路结构,还可以是其他能够使气体工质冷凝为液体的结构形式。冷凝管路21的一端为进气口,冷凝管路21的另一端为出液
口;连管24设于进气口处,集液腔23设于出液口处;参见图1,连管24的第一端伸入冷凝管路
21的进气口内,连管24的第二端穿过集液腔23,并且伸入腔体32的第一端内,从而将腔体32与冷凝管路21的进气口连通,使气体工质通过连管24进入冷凝管路21。集液腔23位于连管
24的外部,通过集液腔23将冷凝管路21的出液口与第一毛细结构31相连通,使冷凝器2中的冷凝液体能够通过集液腔23顺利地流入第一毛细结构31中,并通过第一毛细结构31向蒸发
器1流动。管体3与蒸发器1的壳体12或冷凝器2的板体22之间的连接固定方式为焊接、胶粘、卡接、紧配、胀管或螺纹连接中的至少一种,管体3的端部与壳体12或板体22之间的密封方式为焊接、胶粘、紧配、金属密封或O圈密封中的至少一种。
[0046]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冷凝管路21具体包括一个进气口所在的进气管路和两个出液口所在的出液管路,两个出液管路以进气管路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即进气管路中的工
质在岔路口分别进入两个出液管路,每个出液管路均设置了一个出液口,由图1可知该冷凝管路21的一个进气口和两个出液口相邻设置,这种结构非常紧凑,非常便于与第一毛细结
构31和腔体32等其他工质输送管道构成闭合的工质回路。
[0047] 该热管装置工作时,气体工质在冷凝器2内冷凝为液体,液体工质在集液腔23内汇集并通过传输管端部进入第一毛细结构31,在传输管中沿着第一毛细结构31流向蒸发器1
内的第二毛细结构11中;当第二毛细结构11内充满液体工质并且被充分浸润以后,在蒸发
器1外表面施加热负荷,热量向蒸发器1内部传递,使第二毛细结构11中的液体工质受热蒸
发,产生的气体工质进入集气腔14,然后通过连通孔131流进传输管的腔体32中,气体工质在传输管末端通过连管24进入冷凝管路21,在冷凝管路21内重新冷凝为液体工质,与此同
时,在第一毛细结构31毛细作用的驱动下,使冷凝器2内的液体工质不断地沿着管体3的第
一毛细结构31向蒸发器1内流动和补充,工质在该热管装置内不断循环流动和发生气液相
变,将蒸发器1的热量不断地向冷凝器2传递。
[0048]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热管装置,包括冷凝器、传输管和蒸发器,所述冷凝器、传输管和蒸发器顺次连接构成封闭腔体,在垂直于所述热管装置长度的方向上,蒸发器1至少有一个截面尺寸大于传输管的截面尺寸,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传统热管,在具有相同或更高柔性的情况下,大幅度扩展了热管装置的蒸发换热面积,更有利于与面积较大的散热器耦
合装配,能够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更有利于被冷却器件高效散热。本实施例的传输管只有一个,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具有多条传输管路的回路热管,结构更加紧凑,外形更加简单,在与散热器件耦合时占用的系统空间更小,更便于使用。本实施例的第一毛细结构31、第二毛细结构11和第三毛细结构13用于将冷凝器2冷凝得到的液体工质传输至蒸发器1,集气腔
14、连通孔131和腔体32用于将蒸发器1蒸发得到的气体工质传输至冷凝器2,由此形成了闭合的工质回路该热管装置结构和工作原理简单,易于研制。柔性管路更容易进行弯折,便于系统灵活布局,而且具有更优异的柔性传热、远距离传热的效果。
[0049] 实施例2
[0050] 为了使热管装置具有更优异的柔性传热效果,还可以将管体3的全部或者部分设计为柔性管路,该柔性管路可以为非金属管、金属管,例如塑料管、橡胶管、不锈钢薄壁管、紫铜管等,或者是波纹管、金属软管等,或至少两种上述结构结合而成。通过设置柔性管路,可以使热管装置具有更高的柔性,不仅能够实现弯曲、扭转,甚至还能够实现往复摆动,满足冷源与热源之间存在相对运动的散热需求。
[0051] 如图5~图7所示,本实施例同样提供了一种热管装置,该热管装置与实施例1的热管装置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一毛细结构31与实施例1不同,而且本实施例缺省了连管24,具体如下:
[0052] 参见图6,本实施例的第一毛细结构31为由柔性多孔材料制成的多孔结构312,多孔结构312的横剖面呈环状,多孔结构312轴向套接于管体3内壁,多孔结构312内部轴向开
设有通孔,通孔构成腔体32;第一毛细结构31的第一端套接于冷凝器2的进气口的周向外
围,这样,腔体32直接与进气口相连通;多孔结构312的第一端的周向外围与集液腔23相连通,这样,集液腔23直接与多孔结构312接触,集液腔23内的液体工质很容易经由多孔结构
312的第一端的周向外围密布的小孔进入多孔结构312内。
[0053] 参见图7,第一毛细结构31的第二端直接延伸至蒸发器1的出气口内,并套接于第三毛细结构13的内侧,通过第三毛细结构13的过渡作用,使液体工质能够顺利地由第一毛
细结构31流入到第二毛细结构11中,使工质流动更加连续和顺畅。
[0054] 本实施例的第一毛细结构31为柔性毛细结构,可以为若干金属丝或纤维制成的网状、束状结构等,或由至少两种上述结构组配而成的复合毛细结构。为了使管体3能够更好地适应弯折、扭转或者摆动,可以在第一毛细结构31内部设置支撑结构,避免第一毛细结构
31发生过度变形。在设计第一毛细结构31时,可以使第一毛细结构31靠近腔体32一侧的毛
细尺度较小、另外一侧毛细尺度较大,这样能够使液体工质在第一毛细结构31内部流动时
具有较小的流动阻力,靠近腔体32一侧的第一毛细结构具有较大的毛细力,一方面能够为
液体工质向蒸发器1流动提供辅助驱动力,另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腔体32内气体工质反向
流动造成的携带影响,使热管能够达到更好的传热性能。
[0055] 实施例3
[0056] 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热管装置,其结构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区别之处在于: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热管装置缺省了冷凝管路21,而是管体
3左端的一段与板体22耦合,即传输管的管体3直接延伸至冷凝器2内,由管体3伸入冷凝器2内的部分替代冷凝管路21,这样,气体工质在管体3末端一定长度的冷凝段冷凝为液体,并聚集在冷凝段,然后通过管体3内的第一毛细结构31流动至蒸发器1内。本实施例可以根据
换热面积大小的需要,设计管体3的冷凝段长度。
[0057] 另外,当热管工作于低温温区时,为了避免在室温条件下热管内部压力超过安全范围,还需要为上述各实施例的热管装置设置气库(图中未示出),利用旁通管路将气库与
传输管内部腔体32连通,可以有效缓解热管在室温条件下压力过高的问题,同时也使热管
装置在低温下运行时,气库中的气体工质能够不断地向传输管内补充,从而保证热管内具
有充足的气液两相工质,通过气液工质不断相变和循环流动,将热源的热量不断地向冷源
传递和排散。
[0058]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
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
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IPRDB是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专利查询、专利分析

电话:13651749426

侵权分析

IPRDB的侵权分析产品是IPRDB结合多位一线专利维权律师和专利侵权分析师的智慧,开发出来的一款特色产品,也是市面上唯一一款帮助企业研发人员、科研工作者、专利律师、专利分析师快速定位侵权分析的产品,极大的减少了用户重复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无效或侵权分析的准入门槛。

立即试用